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素养必将引领课程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这样的引领首先是对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召唤,是对校长和教师的召唤,召唤我们关注、研究并积极行动,实施这一主题。面对核心素养,我们应有的态度就是对召唤和挑战作出积极的应答。  相似文献   

2.
教育哲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思,召唤思的转向。存在论在教育中的到场,召唤教育哲学从"存在"的维度重新追问教育的本真存在。存在论的融入帮助教育先行从"教育存在""教育如何存在""教育存在着"这三个维度区分"教育是什么""教育如何是",以及"教育是着"的存在论意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育是什么",而在于"教育如何是"。在基础性建构方面,存在论的到场优先烛照出教育与世界的存在性关系,教育展开世界、实现世界,教育与世界相互召唤、相互照映,并相互贯通;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存在论揭示出教难于学,教的本质在于"让学"这一生存论教学观;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论认为师生关系是共属一体的关系,师生之间相互成就、相互馈赠。"做一名教师仍然是件高尚的事",从而在共在、共栖的教育之境域中实现教育"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3.
经学,是作为汉代主流思想形态而存在的,崇经、尊圣、明道三位一体,直接影响了一个时代文学家的认知模式与心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崇经、尊圣本质上是经生士大夫们的自我肯定与彰显,同时成为他们的某种思想武器以及文学创作的指南。一方面,经学总是要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发出认同性召唤;另一方面,文学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对经学的召唤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应答,与经学构成了一种立体性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4.
无论屈原还是楚辞,与其说是矗立在历史旷野的价值偶像,更不如说是横陈于民族心理时空的神话符号和美学象征.作为仕人群落的道德化身和浪漫主义诗艺的巍巍昆仑,屈原与楚辞,一直都在时间的那一端召唤着后世的应答者与回响者.颜翔林先生的《楚辞美论》[1],即是对屈原与楚辞这一超越历史召唤的美学应答.  相似文献   

5.
晚期海德格尔认为,在本性语言的召唤下,人的世界与以天、地、人、神为代表的万物达到相互映射对方的一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存在自身显现出来,世界世界化、物物化。老子认为,理想的社会形态的道内在于万物中,道与万物之间是一种相互规定对方的生育关系。从这种关系性的角度来说,海德格尔与老子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共通性。  相似文献   

6.
假期养精蓄锐之余,翻看新课本,课时那种审视的眼光,只作为一个虔诚的读者,欣赏着一篇篇美文,兴之所至,随手写下寥寥数语,仿佛又回到了热衷于读书的学生时代。《鼎山湖听泉》一文中,作者聆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暮色中的相互应答,眼前仿佛出现了"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  相似文献   

7.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文本和作者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学生的理解、欣赏和评价活动也有赖于课文中的召唤结构。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一方面以召唤结构的理论为指导,提出召唤结构的内涵;另一方面从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双重角度,归纳阅读教学中召唤结构的不同类型。为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可利用想象、对话、诵读及写作,建构出利用召唤结构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有感于汉语词汇学、传统训诂学和中国古典解释学研究的深层需要,尝试着提出了“词义的召唤性与训诂的创造性”的理论范畴。上篇论述词义的召唤性及其形成的根据与功能,下篇探讨训诂的创造性及其形成的根据与效应。从而强调:词义的召唤性,是词义的基本特性之一,它体现了人与词义、人与世界的关系;训诂的创造性,是训诂的基本特性之一,它反映了人与文化典籍、人与解释活动的关系。而词义的召唤性,又是训诂创造性的形成根据;训诂的创造性,又是词义召唤性的语用效应。二者互动共变。  相似文献   

9.
对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运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在当今高校教学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际运作已势在必行。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师生互为引发、互为促动、互为激励、互为召唤与应答、互为知识输出和接受的双边活动,是一个适应当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由于文本创作过程与读者接受过程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阅读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充满着生命性与情感性的“对话”活动。“对话”中,阅读者如何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感应作者的“召唤”,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应答,是阅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律诗是中国众多的传统诗歌形式中的一种,它将汉字诗歌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完美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思想蕴涵应是互为召唤、相互生成的,并在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中彰显出其个性魅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多元角度论证了语文教学过程寓于教育性活动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语文教学的四要素:教师、文本、学生和环境,论述其要素个性是:教育力结构、召唤结构、接受力结构和应答性。藉此为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新思路、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所谓“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阅读经验、生活经历、认识水平、阅读兴趣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些因素化合成一种机制,一种期待,一种希冀,一种欲望,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探究方向与判断尺度,也是一种语感的图示。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期待视野”相对应,文本里蕴含着很多等待开掘的“召唤结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往往以“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了多层面、开放性的空框结构。这种空框结构热情地召唤着学生创造性的感知活动,召唤着学生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其不同的期待视野影响着各自对文本的感知方式和结果,阅读理解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课文的意义应该是从课文的召唤结构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的相互融合中生成的。而“补白”则是促进“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走向同化和融合的粘合剂与催化剂,它使阅读更灵性、意义更丰富、感悟更深刻、课堂更精彩。一、促进理解“课文的‘召唤结构’要求学生在语文感知过程中,不仅要调动原有的语感图式或经验世界,还要展开想像的翅膀,调动、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想像、去补充、去创造,以产生课文的意义。”(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阅读理解是...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以开放的视野、包容的精神、张扬个性的理念为其实施提供了充满张力的"召唤结构",因此,实施者应处理好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教科书价值认定及使用等方面"召唤结构"与传统观念的关系,开放思路、灵活设计、个性化拓展,使教学操作与新课标"召唤结构"获得创造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应答     
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应答。语言的应答,心灵的应答,思维的应答,情感的应答。应答不是单方面的,是双方的。英国作家哈代说过这样一句话:“呼唤的与被呼唤的永远难以相互应答。”本来说的是男女恋情的尴尬。然而也启示了我们,在教育的里边,如果有了主动者和被动者的角色差异,这种教育其实就注定了失败。谁主导谁?谁是主体?这是个问题。然而,也不是个问题。教育,要的就是同频共振。是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共振;是语言的交汇,是思维的碰撞。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生活。老掉牙的话了。然而,我还是要换一种说法,叫它“应答”,如同男女之间的心有灵犀。不说…  相似文献   

16.
普遍伦理应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思考伦理问题的有效背景。家庭伦理因此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解.也许这种理解就是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在此道路上,我们就有可能把握其存在、厘定其范式以及应和其召唤。从而,获得家庭伦理规范与人的存在的相互圆融与相互宽宥。  相似文献   

17.
教学流派是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必然的重要命题。当下,这一命题引起了更热切的关注和日益深刻的讨论.也是对“教育家办学”召唤的积极应答。事实证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培养人才制度、模式的革新.漫步心灵的优秀教师们,更充满教育的勇气和无限的创造力.有着更高的专业追求,也有着不断提高的研究、实验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普遍伦理应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思考伦理问题的有效背景。家庭伦理因此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解,也许这种理解就是一条道路。只有在此道路上,我们才有可能把捉其存在,厘定其范式,应和其召唤。从而,获得家庭伦理与人的相互圆融,相互宽宥。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教育呼唤着绿色。我们呼唤的绿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而成的,其核心是“人文、民主、自然”。我们的教育呼唤着绿色,是因为未来召唤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为了使教育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达到低耗高效的绿色境地,我们应面向未来,帮助学生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应答。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将黑人音乐元素引入文学创作中,在其创作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天堂》中,借用黑人音乐的表现形式,即重复、召唤应答和即兴发挥等技巧,展现了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理,而且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