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燕君 《现代教学》2014,(Z3):137-138
【案例背景】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说:“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探究型课程的学习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出发点,经历提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调查或实验、撰写报告等一系列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学生都有可能遇到知识方面的、方法方面的,或是思想方面的困难。在探究遇到困难时,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困难?教师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和  相似文献   

2.
李民 《生物学教学》2004,29(10):15-16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的提高,有效地改进教学。科学课程应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那么我们怎样通过一个探究实验就能评价学生的方方面面呢?  相似文献   

4.
自信是一个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是性格成熟的标志 ,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学生通常表现为善于与人交流 ,较为主动 ,奋发向上 ,因而比一般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探究型课程是当前全国二期课改后的一门课程。具体地说 ,探究型课程是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下 ,自主发现并选择对生活、自然、社会中好奇的问题和课题 ,独立或合作进行探究、追究和研究活动 ,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达到获得体验与知识 ,开发潜能与健全人格 ,培养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因此探究型课程相比其他学科更能展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探究过程 ,学生是能够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构建都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所以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科学探究。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了解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从日常生活或学习中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然而,我国目前化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学生缺少探究能力而且探究学习花费时间较多.教学组织相对困难.课堂较难掌控.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把握住化学探究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什么是化学探究学习的最佳时机?《教育时机论》一书中对学的时机定义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最佳学习效能的一段时间的契机,和对这种契机的创设、  相似文献   

7.
钱慧萍 《上海教育》2000,(6):13-13,25
第二轮课改实验,以探究型课程为重要突破口。我校在探究型课程开发中,深切体会到:探究型课程必须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为前提.从而启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小学阶段,从6岁到12岁,各年级学生能力各异,因此,我校在制订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等方面,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一、探究型课程的目标低年级(1~2年级):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快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推动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范式层面的变革。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访谈调查以及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面临探究教学组织困难、探究学习过程困难、科学作业实施困难。在探究支架设计时,应做到分难易、分层次、分阶段,要基于学习者的已有认知和探究问题,要根据探究情境的需要,以指向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高通路迁移能力为主,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发现、认识、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突出科学探究的目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应考虑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更失去了研究的动力。“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的机会。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科学课不应以下课作为教学的终点.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后续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长探究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这恰是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强调科学探究过程”是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探究中充满了生成,生成又赋予探究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是课堂教学促进生成资源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在物理实验活动与搜集数据中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成资源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评估和交流中探究,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新课改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高中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过程的作用。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探究科学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有利于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教研员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科学概念的抽象性、科学知识的实践性以及解决方法的灵活性,也要求我们广大科学课教师勤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霞 《现代教学》2014,(5):67-68
在小学低年级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时,我发现在探究活动的开展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无所事事,小组中的讨论对他来说是没有关系的。部分学生甚至一个小组都在探究活动中充当了看客,这种现象有悖于探究型课程实施的宗旨。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初步了解到了有的学生在探究小组中成为看客的原因有如下几点:教师提供的探究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教师对学生探究任务的要求过高,学生无从开始,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分组的时候,组员之间未有机地组合,组长未明确自己的职能。那么,怎样避免部分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成为看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困难和突破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琴  陆建身 《生物学教学》2005,30(10):20-22
本文在分析生物学课程改革实施探究学习面临四大困难的基础上,推荐了教师培训提高、创设探究条件、精选探究内容、加强学生辅导和多型式灵活探究的五大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中科学探究具有保持学生探究兴趣,增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合作品质等价值,以部分探究活动及完整探究活动为案例具体介绍了在新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对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生活实践,在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特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作为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本特征、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探究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而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探究。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是学生的任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养成思维惰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以下就结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李文星 《教育》2009,(1):54-54
在化学课教学中,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关键是要积极地、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中注重这方面引导,要通过探究这个载体,使学生把学习这块蛋糕做好、做大,并在“做”的过程中体现自主、参与和合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