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冰文 《山东教育》2004,(19):26-27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份谋生的差事。  相似文献   

2.
3.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喜悦是学习的动力。”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会在短期内表现出一些优点,这些优点即是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全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呢?我认为,学生的闪光点会在各个方面闪现,发现和捕捉也要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人人都有闪光点,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几个角度,那么。你就会发现没有差生。  相似文献   

5.
星期二下午第三节刚上课,我们班的班长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告诉我徐波同学因为在家玩游戏机而旷课。  相似文献   

6.
7.
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能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  相似文献   

8.
闪光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励志教育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对于促进高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邵萌 《考试周刊》2009,(14):187-188
赏识教育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从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也需要实施赏识教育。因为它是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是大学生个性塑造的有效手段: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步秀君 《成才之路》2014,(27):I0002-I0003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教师近年来针对大学生成才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培养大学生成才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应注意的三个方面,并对此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黄玉贵 《宁夏教育》2010,(12):71-71
一天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使。  相似文献   

13.
王燕 《现代教学》2015,(6):69-70
一位教师曾经在一张大大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小的黑点,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黑点!"小小的黑点大家都看见了,而大大的白纸却被视而不见。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好,但是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优点、长处。从闪光点人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  相似文献   

14.
哲人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激励,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本文从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找回自信;以课堂为载体,进行有效的赏识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有效的赏识教育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学会赏识,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尊重、宽容、理解、善待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赏识教育中能够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即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从欣赏的角度给学生以正强化的教育。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遵循具体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是适应当今独生子女成长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多方位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多年来的素质培养所倡导,是教育活动中极佳的教育境界。本文就大学生在图书馆实践,以及工作中图书馆老师的赏识教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一、大学生柔性化教育的内容 柔性化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里的“柔”是相对“刚”而言的,采用弹性、灵活的教育方式,注重对人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教育效率的提高。柔性化教育具体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是指克服简单生硬、强权粗暴的工作方法,以赏识教育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包容坚韧为基本态度,以理性引导为基本手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平等关怀的前提下,用信任、倾听、讨论、缓冲、渗透、创新的教育方法来开展学生工作,变过去的“以刚制刚”为现在的“以柔克刚”,把严厉的批评化为温和的交谈,把硬性的指令化为耐心的开导,变排斥轻视为理解和赏识,即变“堵”为“疏”。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使学生产生自信,学会独立、理性、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叶树荣 《广西教育》2004,(7A):39-3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