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而”在文言文中当连词用,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起到不同的连接作用。1.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和”,可译可不译。如《捕蛇者说》中“黑质而白章”,“而”表并列,此句译为(蛇身)黑底白花纹。2.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然后”、“便”、“才”。如《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而”表示“学”与“习”行为的先后承接关系,此  相似文献   

2.
一、“以啮人,无御之者”其中“以”字,有的当作介词,有的看成承接连词,而一般视为假设连词,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1980年)主张“解作假设连词‘若’”的同时又附带提到:“‘以’通‘已’,解作‘已啮人’也通。”于此,廖先生失之眉睫:贯通上下文来研究,此“以”字只应解作表已然之“已”。  相似文献   

3.
“而”是高考考查频率很高的一个文言虚词。仅以2013年高考为例,全国十八套试卷中有九套专题考查虚词(重庆卷将虚词与实词一起命题,虚词有一个选项),而其中就有五套考查“而”字的用法(山东、安徽、湖南、天津和上海)。“而”字主要用法作连词,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和修饰等关系。但学生对表并列、承接和修饰这几种用法不易区分,经常出错。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常用虚词自学释要(下)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郑振峰(二)连词“以”常见的用法有以下五种;①连接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前后两项有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排山记》)②连接动词,表示前后两项的连续和承接,...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注释《论积贮疏》中出现以下几处错误 :1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课本注 :以 ,句中助词。“以”在文言文中只有三种用法 :a.动词 ,认为 ,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b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凭借、对象、原因、时间、处所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 .连词 ,连接并列、承接、目的、结果、因果、修饰等多种关系。在这里 ,淫靡奢侈的风气增长的方式是“日日” ,即一天天地、逐日地 ,故“以”是连词 ,相当于“而” ,它连接的是状语与中心词 ,表修饰关系。“日”本来就可单独用在动词…  相似文献   

6.
美国《医学索引》,(以下简称IM)是最重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之一。查阅IM的关键在于学会使用其“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简称MeSH),以获知恰当的主题词。MeSH由二部分内容所组成:字顺表(Alphabetical List)和树形结构(Tree Struc-tures,又称范畴表)。字顺表是将主题词、次主题词、同义词混合,按英文26个字母的字顺编排。树形结构  相似文献   

7.
读唐宋词,常遇到一些“处”字,令人有情曈昽而义不彰之感。比如柳永的脍炙人口的名篇《雨霖铃》,上下片各有一个“处”字:“都门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选注本多未加注。那么两个“处”字的含义是否相同?答:不同。“处”字有两个读音:Chu、Chu。我们在词中感到费解的是Chu。 Chu的含义略有三类:一、表地方;二表机构;三、表时间。在唐宋词中,表地方、  相似文献   

8.
“而”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各种关系,如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等。这些关系一般来说并不难区分,可是,当“而”表修饰、而其状语又由动宾词组或动词构成时,则常易与表承接的“而”相混。  相似文献   

9.
“而”字是文言文中较常见的一个虚词,它的意义较多,用法多样,教材中又没有进行系统的讲解,所以同学们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现将它在教材中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归纳整理如下。“而”字在词句中主要充当连词,起到连接作用,表示前后词句的修饰、承接、递进、并列、转折、因果、假设等七种关系。一、表示修饰关系这是指用“而”宇连接的两部分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而”有时可译为“地”,有时不译。“而”的后边往往是动词,其前边往往是时间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或介词短语等等,如:1、默而识之2、一丝而累3、旦旦而学之4、面山而居5、…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世说》前后大量出现的“都+否定词”中的“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这种表语气的“都”有两种情况:一是既可表总括又可表语气,二是纯粹表语气。现代汉语中副词“都”直接由《世说》时代“都”字用法发展而来,在其发展中有继承也有变更。  相似文献   

11.
教学散札     
一、释“一”(一)甲骨,金文用一画表示数一,与古罗马、阿拉伯等用“|”表示“一”相同.《广韵》“一,数之始也.”一、表数一.二、表数二(一,表一个.)三、表数三(三个“一”.)贰,字中从二、表二个“一,叁,下从三,表三个“一”.(?)(“德”的古体简化字)“一心为(?)(德)”,为会意字.(二)表天、地.《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①表地.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世说》前后大量出现的“都十否定词”中的“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这种表语气的“都”有两种情况:一是既可表总括又可表语气,二是纯粹表语气。现代汉语中副词”都”直接由《世说》时代“都”字用法发展而来,在其发展中有继承也有变更。  相似文献   

13.
“联”“连”二字都是常用字,它们读音相同,意义也十分相近。区别在哪里呢?按段玉裁的说法:“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所谓古今字,即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如果联、连是古今字,两字纠缠不清便带有某种必然性,但此说在学界似并未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二"字考释     
写了《“一”字考释》后,意犹未减。加之,朋友们鼓励我继续写下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二”字考释》。“二”和“贰”、“弍”是同一个字,前面是小写,后面是大写。本文就“二”字作一番以形说义、以声求义、据文证义的探索,或许对训诂学有兴趣的同仁们有点启发。一、“二”字的本义、同义、引申义  相似文献   

15.
“dui”是“師”字的初,是借“堆”字象形字的“dui”表师义的假借字。“币”字倒的“币”表师义的。后来“dui”和“币”两个同义字合成“師”字。dui、币、師同义,都是军队的师旅的“师”。  相似文献   

16.
<正>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中的一段。这段共用了八个“而”字,都是连词,但是所起的作用却有区别。前五个“而”是连接动词性、形容词性词组,表示承接关系。后两个“而”是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修饰关系。末一个“而”是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连词“而”在古汉语中是使用频繁而且用法灵活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1位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了”字有表时的因素,也有表完成体的因素,但其比例都不足以说明其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2)“了”在表“完成”的意义上,与其说是个语法手段,不如说是个词汇手段;3)“了”表“实现”义的说服力比表“完成”义要强,但是要承认这是一种“体标志”仍有困难。  相似文献   

18.
周云 《学语文》2011,(2):70-70
近来讲授新人教版必修1中《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翻阅资料时,偶然发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11期刊登的一篇文章.题名为《也谈“夜缒而出”》,文中作者就“夜缒而出”中的“而”字进行了一番辨析.认为“夜缒而出”中的“而”应是作连词,表承接关系,而非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19.
把“VP 过(动态助词)”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在“的”字短词、“把”字句、承接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功能。“VP 过”经常出现在“的”字短语中,构成“VP 过 的”,主要用来修饰NP,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代替整个偏正结构。“VP 过”可以构成“把”字句,以“VP 过”前后有附加成分为常见,但也有不带附加成分的用例。“VP 过1”经常出现在承接复句中,构成它后面的VP所表示的动作的时间参照点,而“VP 过2”没有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20.
汉字“以形示义”的功能和汉民族“据形识义”的文化心理,使得人们总是试图对发展后的字形和字义做出新的诠释,以期使新的形义关系得到统一.《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羊”部字的大部分形体与原始的构意保持一致,其构形笔意义类大致有四类:一是表示“羊”的种类名称;二是表示“美、善”之意;三是表示“地名或姓氏”的用字与“羊”有关联;四是表示与“羊”相关联的动作行为;五是与“羊”义无关联的(用作声旁的,构字部件与“羊”字形体相似的).通过考察分析,得出“羊”字的构形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