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响应新时代传统文化习承与发展号召,确保更多人得以认可并接纳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分析活动,主要源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与地区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息息相关,通过解析民族声乐艺术审美特征,可以探寻艺术文化的演变历程,提高艺术文化解构、研究、传承质量,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以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体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多民族审美认同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文化过程,一种文化动力。而壮锦则是广西区域民族共同认同的审美形象,其传统状况和现状生动地反映出多民族审美认同的建构问题。壮锦与多民族审美认同的建构问题指的是广西区域民族以审美方式体验并认同壮锦所表征的区域民族文化身份,并以此审美自律来衡量和调控自己的审美行为。由此可见,研究壮锦与多民族审美认同的建构问题以揭示其建构路径,这对于如何通过审美文化来建构多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身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对民族地区如何以传统而又现代的文化姿态融入开放世界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坡会是融水苗族自治县传统的民族节日。芦笙曲和踩堂舞是坡会的主体活动,作为节日期间集中展现的民族艺术,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文化。在审美人类学的视野下,通过分析民族节日的审美语境,将其放入社会文化背景中,对坡会的审美文化及其内在意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一致性审美选择与贯注,与本民族相对稳态化的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积淀,体现为多方面因素聚合立体化建构;审美作为民族的一种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内容,则受到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西方学术界20世纪开始关注的学术命题和热点问题,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出现,“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进入中国,引起了反思和争论。该理论的传人,对中国民族文化审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影响,采取积极理性的态度进行反思和借鉴,分析褒贬,去伪存真,有利于推进民族文化审美理论建构,调整民族传统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提高审美判断能力,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民族服饰最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审美情趣,我国民族较多,服饰也十分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的服饰则能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特质,而中华各个民族传统服饰中,其不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还共同遵守着我国传统的审美共性,并且也蕴含着我国较为丰富的审美语言。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地深化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精神瑰宝,高校文化建设是城市的灵魂工程。如何更好地通过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建构民族高校的文化景观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以审美与超越之心,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坚持校园文化的多元性,既是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高校文化建设互渗共融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精神瑰宝,高校文化建设是城市的灵魂工程。如何更好地通过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建构民族高校的文化景观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以审美与超越之心,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坚持校园文化的多元性,既是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高校文化建设互渗共融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潘年英的散文集《我的雪天》没有宏大叙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纵观作者的创作脉络,他的作品抒写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民族文化消失的忧伤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落感和拯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精神家园的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齐霞  索理 《文教资料》2008,(35):63-6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审美理想.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珍惜历史文化对人居环境的渗透,更需要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性,有目的地发展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家居装饰设计不仅是一种纯粹物质性的构造和组织行为,更是一种艺术性的审美行为.传统装饰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更是家居设计力求寻找民族文化归宿感的有效方式.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装饰的概念和审美特征来强调中国传统装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运用于家居设计活动中,它以秩序化、规律化、理想化为要求,改变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们需要并与人们审美理想相统一、相和谐的美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