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2.
一、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今天学习怎么样?”外国父母:“今天在学校过得还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如何?”二、孩子吃完晚饭后:中国父母:“快点去做作业!”外国父母:“先帮我收拾一下桌子。今天晚上你有什么安排吗?”三、孩子晚上要和同学出去玩:中国父母:“太晚了,不安全,再说明天还要早点起来上学。”外国父母:“好的,给你钱。要注意安全,遇到什么事了就报警。”四、当孩子在家里谈论某个同学时:中国父母:“这个同学学习成绩怎么样?”外国父母:“这个同学为人如何?”五、当孩子考试成绩下来:如果孩子考了99分(满分100分):中国父母:“怎…  相似文献   

3.
1岁到1岁半的孩子常常容易发脾气。又哭又闹,甚至打人,乱扔东西。年轻的父母感到困惑,常为此感到束手无策。有的父母采用“贿赂”的方法,给孩子吃糖、吃饼干。以求得暂时的安宁,但这样多搞了会造成孩子以发脾气来要挟父母。有的父母见了孩子发脾气就心烦,劝之不听,打之无效,就恐吓孩子说:“你还哭,叫警察叔叔把你抱走。”此法可能立时能生效,但会使孩子易于屈服,而形成胆小、懦弱等不良的  相似文献   

4.
吴玉琴 《宁夏教育》2003,(10):60-60
首先,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来体验快乐。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衣  相似文献   

5.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关键是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亲子交流能及时沟通亲子感情,使孩子深切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使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发现孩子真正需要引导和帮助解决的问题。可是,在育儿过程中,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交流能带来的益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幼儿无需交流持这种意见的家长认为幼儿是不需要交流的。其理由一是幼儿年龄小、不懂事,他们更多地依赖父母,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与之交流也不会形成所谓的“代沟”;二是在孩子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说:“越来越不知道这孩子在想什么,你问他,他也懒得告诉你。”实际上,孩子并不愿意封闭自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家长不正确的交流方式阻碍了孩子与自己的沟通。 父母与孩子能否沟通,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是否正确。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家长,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反之,若一开口便是  相似文献   

7.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尊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  相似文献   

9.
当你的孩子渐渐长大,甚至让你“须仰视才见”时,做父母的心中恐怕不会仅仅只是欣慰,或许还伴有一丝怅惘、担心。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家长》杂志进行了一次“家长威信大调查”,结果表明: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正急速下滑。数据篇:家长威信呈现危机——喜欢父母的孩子不到5%在回答“你对父母所持的态度”时,6.62%的孩子惧怕父母,56.28%的孩子对父母很反感,13.13%的孩子对父母极度反感或痛恨,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多数孩子不太在意父母的看法在回答“你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超过50%的孩子选择同学或朋友,近30%的孩子选择老师,约15%的孩子选择父母,5%的孩子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其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12.
1.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当宝宝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根据父母的眼神来建立自我意识。父母的言语和行动比其他任何人和事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发展影响都大。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予赞赏,使他感受到自豪;教会他独立做事,使他有胜任感和自立感。不要故意贬低孩子或无谓地与其他孩子比较长短,否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无能的感受。父母在评价孩子时,不要出语尖刻,诸如“你看你有多笨”或“你看你做事还不如弟弟妹妹”,因为这种刻薄的语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据行影步事,或子“你”,2.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如果你想一想每天究竟有多少次数…  相似文献   

13.
刘清 《家教指南》2003,(10):28-29
孩子长成了小大人,作父母的该高兴吧?完全不是这么简单!作父母的猛然惊觉:那个整天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那个每天拉着妈妈找鸟蛋的孩子已经不见了。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父母面前他变得沉默寡言,接到同学的电话他却总是滔滔不绝。父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不知道他的心事,何谈对他进行教育?想要让你青春期的孩子继续在你面前唧唧喳喳,主动与你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真心与你探讨他的失败与困惑吗?本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眼…  相似文献   

14.
从有些父母的角度来看,不让孩子做事情,是呵护孩子的一种表现。他们会对孩子说“:不行,你别做了。”父母说这些话的意思可能有:你还小,还不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用做;你做不好这件事,别捣乱了,等等。可是他们没想到,孩子经常听到“不行,你别做了”之类的话会渐渐变得胆小懦弱,因为“不行,你别做了”这种反向的负信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消减了一分自信,就增添了一分自卑;剥夺了一分自然,就强加了一分呆滞。当自信、自然和自尊都被吞噬之后,生命的灵性之根也就折断了。每个孩子身上都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如果问孩子:“你最烦父母什么?”最普遍的回答一定是:“最烦爸爸妈妈唠叨。”的确,唠叨是中国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不仅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家长很重视与孩子的共同生活并善于与孩子交流。以下几个故事就是真实的案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心计的父母就是最好的教育家。再也不要斥责孩子了一家有三姐妹,老二真理子总是由于调皮被妈妈训斥,而她总不当回事,还哈哈大笑。一次,妈妈在批评她时,她又哈哈大笑。妈妈大声对真理子说:“为什么我在训斥你时,你总是笑!”真理子说:“那是因为妈妈在训斥我时,我笑,妈妈也笑呀!”孩子的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妈妈暗暗感叹孩子了不起。提示: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还认为孩子是在无缘无故地傻笑,那的确应该停止斥责,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但经常性、习惯性地责骂孩子的“精神虐待”行为却并不鲜见。如一些父母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笨猪,你什么时候才有长进!”“哼,你这样混下去能有出息?”“养条狗还晓得看家,养了你一点盼头都没有!”这些话我们耳熟能详,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多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最能谅解的父母也难免发火:“你怎么这么蠢!”你疲劳后想静一下,孩子却不停地烦你,你不由脱口而出:“真不该养你这个……”诸如此类的话还可以听到不少,特提出几例,请家长们注意。  相似文献   

20.
3岁以后,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和执拗:你让他上床睡觉他说“我还要读书”,你请他结束洗澡他甩给你一句“不”,你叫他吃饭他说他不饿……总之,孩子有一段时间总是与我们闹别扭似的。我的女儿Angel就是这样。我有点头疼,有时甚至有些恼怒。这真是考验父母耐心与智力的时候。所以,我们得把做父母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善于运用我们的智慧,用斡旋战术与他们“斗智”,打一场“持久战”。“斗智”第一法:事先作约定事先和孩子来个约定,可以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他承认游戏规则,事到临头时他就能理所当然地接受。比如今天,Angel已经在澡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