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培松的《中国散文史》既以雄健的学术气势着意于叙述的大视野和大格局,对百年中国散文的历史作出了全面而深入的描绘和分析。同时叉注意小心求证、在微观把握上做足功夫,宏微相间、知感交融、反思独到。是这部著述的最大亮点。在20世纪历史进程中结合多种因素叙述散文的发展及衍变,包括对散文文体的思考和认识,体现出作者文学史观的宏观和深刻。资讯详实、实证性强、论述有理有据、关注内心、感性把握,体现人文关怀,是其微观体察和认知的特点。该著还体现了知识分子独立的学术理性,以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和严格的批判精神.静观和反思20世纪中国散文的潮起潮落。《中国散文史》是对“垃圾化”文学史泛滥的警醒.以及时文学史写作伦理的真正坚守。  相似文献   

2.
我校俞元桂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史》,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丛书”之一正式出版。该书体例新颖,根据散文发展的历史动向,将作家作品打散,视其题材取向、思想倾向和文体特点的近似性而加以重构和评述,具有纵横结合、脉络清晰、主  相似文献   

3.
同韵文史研究的繁盛局面相比,散文史的研究向称寥寂。目三十年代陈柱撰《中国散文史》八万言后,这门专题文学史,几有后继无人之虞。究其原委,主要是这门学问面对上下几千年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即使皓首穷究,也难望有成。每使学人望而却步,不敢轻易问津。著名教授郭预衡先生知难而进,在茫茫学海中稽古钩沉,爬梳剔抉,呕心沥血数十年,力图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比较系统地阐明中国散文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全书约一百八十万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其上卷包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史在创意上追求如下特色:以散文思潮为经,文艺理论为纬,书写一部全新的中国20世纪散文发展历史(囊括传统意义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散文史)。即用文艺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展现和描述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的流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0世纪散文作家作品作出合乎这一流变、趋势的文学史评价。  相似文献   

5.
卢静 《天中学刊》2009,24(6):66-70
<礼记>散文篇章的谋篇布局层折曲妙、行文句法繁简有当、话语特色鲜明,共同形成了<礼记>典雅凝炼的文学风格,呈现出经典派文学的艺术底蕴.我们理应重视并切实评价<礼记>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中国文学史的撰写也应该给予<礼记>以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我们早应该介绍一下郭预衡先生和他的《中国散文史》,因为这部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很密切。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古文,在这部书中都有很精彩的研究、评论。《中国散文史》的特点,概要地说有三个。一是材料丰富。有着深厚旧学根底的郭预衡先生,为写此书,花了十几、二十年时间,遍览古人文集,精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充分例举作品,结合作品来做研究评论,言必有据。  相似文献   

7.
高考古文阅读题近年来万变不离其宗,选段一般为史传散文,而史传散文的经典当为司马迁的<史记>.本着课内开花课外香的原则,现对司马迁史传散文名篇中的文言知识点作一梳理回顾,以达举一反三之效,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历史悠久,文学遗产丰富。在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中,不仅应有概括古今的中国文学史,而且应有分门别类的中国文体史。几十年来,小说史,诗歌史都已有些专门著作问世;唯独散文方面,尚嫌寥寂。虽然早在三十年代,曾有陈柱所撰的一本《中国散文史》,但自建国以来,这方面的专门论著却不多见。郭预衡先生近年从事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其《中国散文史》上册最近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欣读之下,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9.
卓然独步的史家意识──评邓星雨先生著《中国当代散文史》王艳芳邓星雨先生撰写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已经与读者见面了。这部四十五万字的著作,历时十载,几易其稿,是建国四十多年来中国第一部当代“散文史”,也是第一部由个人撰写的“散文史...  相似文献   

10.
付琼博士的<徐渭散文研究>运用实证研究和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期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论述了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历史渊源,并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明代文学史上的坐标上,对其意义和地位作了重估,得出了与历来评价迥乎不同的结论,具有填补空缺和颠覆成说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比较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和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不同,阐述郭氏<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特色,编排体例以及成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号称诗国。其实中路的散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思想水平之高、题材范围之广、艺术成就之大,均不在诗歌之下。从出土的甲骨和青铜器上的散文文献资料看,它出现的时代比韵文更早。清人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书七百四十卷,收作者三千四百多人,分代编次为十五集;至于唐宋以后的散文,更几倍于斯.祖国散文遗产之丰厚于此不难想见。但是,同韵文史研究的繁盛局面相比,散文史的研究向称寥寂。究其原委,  相似文献   

13.
谢昭新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于2003年9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以其鲜明、突出的特点,个性化的言说确立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价值,为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初版的陈柱所著《中国散文史》,被誉为古代散文史的开山之作。该著从散文发展的实际出发,涵盖面广泛,体现了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强调散文的学术内涵和学术价值,文学理念独特;以骈散分合为主线,按照时代顺序结构全书,章节设置眉目清晰,论次井然;注重梳理散文发展的源流;征引文献资料宏富,例证选取具有代表性;持论客观、公允,时见真知灼见。限于其时学术风气与历史条件,陈著还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其开拓之功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撰写过中国第一部文学史的东吴大学教授黄人在清帝逊位前一年刊市《国朝文汇》,这部五百卷的巨帙为清文的结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自SO年代初开始,钱仲联教授著《清文举要》授及门诸生,示以从入之途;谢飘云教授曾负笈吴门,从钱老受清代诗文,归粤潜研十余载,终于结出硕果,向学术界奉献了一部3O万言的《中国近代散文史》。面对优秀的清文及近代散文遗产,这三代学人都通过自己的探讨作出历史的回答,如果说,《国朝文汇》旨在存目传人,《清文举要》主要是传授师法和家法,那么,仲国近代散文史侧重于描述晚清、近代散文的文化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成熟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朱自清的散文是优美的艺术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笔墨挥洒自如,把自然景色、物体状貌描画得栩栩如生,朴实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露出来,坦诚的真、浓郁的情、朴素的美深深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先生在其为<崔东壁遗书>所作的长篇序言中,对中国学术传统中世官世畴的王官之学、"良史"和"实录"史学典范、<春秋>义例等编纂体例、"微言大义"与"实事求是"的今古文经学传统等内容均视而不见,认为中国自先秦两汉以来都"缺乏历史观念",完全以"造伪"与"辨伪"一组概念解释中国学术传统,其厚诬古人的不宽容态度以及缺乏理性的治学态度都是不应该出现的.由此而演生的"造伪史"与"辨伪史"的中国学术史的诠释体系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刘先生散文理论框架由四部分组成,即文体论(或范畴论)、创作论、批评论和审美物质论。他的散文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文体论;而他在全书倾注主要笔力的则是他关于散文审美特质的界定。刘锡庆先生力主散文的净化,他认为被层层剥离之后的艺术散文,应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揭示个性,抒发感情,裸露心灵和表现生命体验。他认定中国散文史如同驾驶中国文学史一样,都是因人的被发现,被重视,才引出散文形式与内容的一次次革命。  相似文献   

20.
凌翼先生的<故乡手记>是一部值得咀嚼的散文集,它体现了一种新颖的散文写作理念.即以我为主,随兴着笔,不受局限,虚实结合,诗话语言,情感淳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