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名篇佳构。文艺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篇文艺作品总是在背后含蕴着创作者的个性、经历、心态等等,亦即“文如其人”。透过这两篇同作于庆历六年(1046)的名作的艺术审美风貌、以及忧乐似异而所虑实同的题旨的表面,我们可以寻绎出他们——这两位封建文人质同而形异的人格与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个性与人格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非心理学”视角对人格理论的核心术语——个性与人格——略加辨析,得出如下论断:一、二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相等,对人而言,个性主指多样的存在状态,人格主指“做人”的资格;二、动物和“自然人”只有与其生物寿命等长的个性,不可能有社会价值永存的人格;三、任何人都有独特的个性表现,却不一定有完整的人格;四、现代人格当包含思考和行为的独立性、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均等性以及参与社会竞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4.
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着创新,教育呼唤着创新,而创新与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新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第一次提出"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对此,笔者就创新与个性、人格的关系浅谈己见。创新与个性。人是万物之灵,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想象。他能回顾过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代是一个人格觉醒的时代,魏晋时代的文人,质疑传统的理论和价值观念,对人生、生命、命运有着强烈的欲求和留恋,也强烈关注自身的生活和价值,这就是一个时代的内在人格的觉醒。这一切在陈思王曹植身上可以说是体现到了极致。本文着重解读了曹植前后期的个性人格。一叶知秋,由曹植这个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来窥见一个时代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正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个性。作为语文这门人文色彩最浓重的学科的教师,我们担起"育人"的重任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8.
王彦 《学周刊C版》2014,(10):92-92
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个性。作为语文这门人文色彩最浓重的学科的教师,我们担起"育人"的重任更是责无旁贷。一、语文教学与人格个性培养之间的联系 所谓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相当稳定而不变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创造性、自主性、想象力三方面入手,详尽分析了音乐欣赏与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关系;提出大学生必须亲自参与艺术欣赏活动,确立自身在音乐欣赏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达到完善个性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苏轼在文道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文道并重,不轻“文”,不废“道”;苏轼则更重视“文”,把“文”放在第一位。在“道”的内涵上,欧阳修所论主要是。百事”,是现实生活;苏轼的“道”则包含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凡情之所系,有感于心者,皆为“道”的内容。在论及文章的“自然”时。欧阳修主要关注语言、行文等外在形式:苏轼则进一步要求文章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艺术欣赏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学的一个分支。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高尚品质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音乐欣赏是人们本能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艺术风格?怎样理解艺术风格的内涵?它与作家的气质、个性、人品、人格有何关系?笔者试图从对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艺术的本质的分析这一角度入手,探讨它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气质个性、人品人格关系,从而揭示艺术风格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艺术风格?怎样理解艺术风格的内涵?它与作家的气质、个性、人品、人格有何关系?笔者试图从对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艺术的本质的分析这一角度入手,探讨它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气质个性、人品人格关系,从而揭示艺术风格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溢号文正公。祖居州(今陕西彬县),后因战乱南渡长江,居苏州,遂为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一生,可谓少年多磨难,仕途多坎坷。据《宋人轶事集编》,“范文正以育事三黜”。第一次是天圣七年(1029)。仁宗年已20岁,本该系政,刘太后不但不还政六宗。而且要他在这个冬至日率百官为她up头庆寿。范仲淹认为这“亏君体、报生威,非所以垂法后世也”①,并上书批评这一做法,以至令举荐他的晏殊非常恐惧。范仲淹一如既往,不久又上书要求太后还政仁宗。朝廷降诏令,贬他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一带)通判。第二次…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12,(23):32-33
试想一下有这样一所学校——在那里,爬树和搭个小窝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分数。试想一下有这样一所学校——"在那里,爬树和搭个小窝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分数。  相似文献   

16.
晏殊、欧阳修词,其内容大都是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趣,词风深美婉约,风格雅洁隽秀。晏殊的祝寿词,在词史上或有一定的影响;欧阳修写人物形象的词,值得肯定。而其豪放词,对苏、辛豪放派的形成,则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欧阳修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政界、文坛的风云人物,他们虽是同乡好友,又有师生之谊,观其文学观却相去甚远。在较长时间的欧、王研究中,往往出现两种偏颇,不是否定他们之间的歧异,就是把这种思想学术上的论争归咎于政治上的矛盾,尤其是与王安石的变法直接挂起钩来,结果不是扬欧抑王,便是褒王贬欧。因而,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评价欧、王文学观中表现的歧异,仍然是我国古代文论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欧阳修诗歌散文化、散文诗化的特点,学术界已有论述。但本人认为这一特征不足以囊括欧阳修的全部诗文,只适合某些作品。且这一论述有失粗疏,不够精确。欧阳修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诗歌和散文均有其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校强调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日本学校的某些做法还是值得我们的老师、家长乃至教育界借鉴的。“清洁工”——每一个学生走进日本的学校必须换鞋,学校的干净程度令校长们叹服,可以说找不出一个卫生死角。我们开始还寻思,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