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等,它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重大影响,表现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高尚理想、完善人格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重视生命美与自然美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意境"审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戈晓毅 《江苏高教》2007,(6):120-121
中国传统艺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高度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征,各门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加强高校审美教育中的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以及促进各门艺术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古代哲学思想,但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越来越忽视手写汉字,更是很少去学习书法,造成目前大学生对汉字的美感意识淡化,书写技能差.而大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学习,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够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塑造他们的灵魂世界,构筑他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它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文化的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并贯穿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热点。本文阐述了京剧艺术的育人功能,对提高大学生修养的作用,以及京剧艺术进大学校园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针对大学生传统文化认识上的缺失,提出打破专业门户观念,降低学科"门槛",开发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对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的教学重新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界定,以培养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契机,扩展并深化艺术素质教育教学的内涵,提倡艺术素质教育必须重文化、重传统、重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莉 《华章》2011,(29)
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核心原则.通过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确立民族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追求,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艺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平和的心态与人和谐相处,以超脱的境界实现内心世界的和谐;使学生在艺术的熏染之下,实现自身和谐的全面发展,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过去数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宝贵财富。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应该,也必须对现代社会的各方面建设提供积极的影响,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负责态度,也是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所在。对此问题高校教育应该有所作为,因为大学生是未来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特别是艺术高校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学的实践这一课题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而传统文化对高校艺术教学的积极影响则可以很好的体现这样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人格魅力,培养创新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可以从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营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大众传媒作用等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要从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重点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教育.  相似文献   

10.
如今,大学生道德建设备受重视,大学生道德建设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道德教育传统、道德教育资源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建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优秀传统文化要与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相契合,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  相似文献   

11.
蒋九愚  闵慧  王才章 《文教资料》2008,(32):168-169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优秀精神成果,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神价值之所在,发扬这一文化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己身心人格,培养和谐人文品格.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也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泛滥的今天,通过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见利思义"的道德精神,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文化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语境审视下,重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以大学生为对象,采用相关研究的方法,考察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状况、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尤其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理解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占有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但对传统文化的积极理解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且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接连发生了一些大学生起诉父母要求支付学费、生活费等的案件,均以败诉而告终.这警示着中国大学生的生存路径出了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发生嬗变.而构建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大学生社会资助政策没有对大学生的生存路径作出完善的制度安排.中国大学生的生存路径需要在摆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5.
郑东来 《大学教育》2019,(5):27-29,38
当代大学生在当今文化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其审美情趣受到了干扰,出现了审美理念模糊不清,审美标准混乱无序,世俗化、功利化、自私化倾向严重,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而中国曲艺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思想境界、审美追求等艺术元素都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促进两者共同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的现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扣价值,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要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种有效途径.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要把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载体,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熏陶;要大力支持和组织好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以此带动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粱胜 《文教资料》2008,(8):211-214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发展.为什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仍就是步履缓慢,停滞不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观念与思维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禁锢着人们的观念与思维,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大学生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都一一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个优良传统正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淡忘.当前,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传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感恩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恩必报,施恩勿念"的报恩理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内容有利于大学生感恩行动的开展,从而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感恩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恩情.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传统文化缺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不够,甚至崇洋媚外、背离文化传统、传统道德观念淡薄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并指出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如何加强,关键在于对"中国文化概论"等相关课程的建设及改革,通过改进现有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创新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逐步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大学生的人格中,保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语言与文学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是适合语言自身特点和教学对象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大学英语语言的文学性教学,能使大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理解和运用英语,传播中外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