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娱乐化思潮肇始于资本和技术的合谋,凭借其高度、广度、黏度造成了对青年的肉体损伤和精神控制。在泛娱乐化思潮糖衣炮弹的攻势下,青年沉浸在意趣感官化、理想世俗化、道德戏谑化、政治摇摆化的“愚乐”之中,为科学价值观培养埋下精神贫乏、信仰坍塌、价值虚无、认同割裂的隐患。因此,泛娱乐化思潮下培养和塑造青年的价值观,应该从躬身入局、因势利导、魅力彰显、规约守正等四个维度来进行纠偏和应对,以促成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泛娱乐化对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青年学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误导其审美形成、瓦解其理性精神,直至逐步剥夺青年学生对理想、信仰、道德的敬畏。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对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学生价值观,从贴近学生到赢得学生,进而实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泛娱乐化思潮裹挟着一些错误思想通过自媒体平台等载体,渗入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侵蚀大学生价值信仰、消解主流价值观认同、误导科学思维方式等消极影响.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党史教育、红色文化等内容建设,加强全媒体平台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娱乐可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但是,在"泛娱乐化"时代,娱乐在商业利益的催化之下呈现出畸形的态势并且对青年群体产生了诸多影响".泛娱乐化"使青年习惯于用笑声代替对问题的严肃思考,使青年沉迷于恶搞而忽视了真正的原创力,使青年沉溺于感官的享乐而远离高雅的审美,使青年沉陷于即时的麻痹而开始自我放逐,使青年沉醉于浅层次的关注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魅力. 相似文献
5.
王译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5):89-93
泛娱乐主义思潮是在现代媒介与资本逻辑合谋下催生的以娱乐至上为价值根基的社会思潮,表现为娱乐的泛化与极化。泛娱乐主义思潮在青年群体中蔓延,致使青年心理生活趋于堕落、文化生活落入庸俗、心灵活动陷入无序,其背后是以非理性因素解构青年精神生活的核心概念、以精准传播限制青年精神生活的内容选择、以物质主义冲击青年精神生活的发展动力、以价值虚无侵蚀青年精神生活的崇高目标。对此,可从回归理性思考、丰富价值体验、关注内在需求三个方面着手,促使青年精神生活向着崇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泛娱乐化思潮是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思想潮流,其娱乐至上的价值观念与大学生的价值要求对立,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其道德认知肤浅化、道德情感模糊化、道德信念庸俗化、道德意志薄弱化以及道德行为功利化。应对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需要政府、媒体、高校和家庭四个方面的协同努力,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克服泛娱乐化思潮对道德观念的消极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5)
泛娱乐化是指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为核心,以粗俗搞怪、戏谑自嘲、噱头包装、恶搞戏说、制造笑料等为表现方式的文化思潮。泛娱乐化解构了传统文化经典,弱化了文化创新能力,恶化了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在泛娱乐化语境下,文化领导力面临着文化创造力匮乏、文化凝聚力下降、传统文化被破坏性开发等问题。为此,应当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弘扬传统文化等方式,提升党和政府的文化领导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处在精神世界建构期的青年在泛娱乐的裹挟下推崇“万事皆可娱乐”的价值理念、禁锢于“私人订制”的“娱乐茧房”、习惯以形象化的“视觉实证”代替理性判断,造成精神生活的泛娱乐化倾向。网络“泛娱乐化”对青年精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即价值取向功利化弱化精神生活追求、审美取向庸俗化歪曲精神生活内容、道德信仰虚无化弱化青年精神生活动力。面对青年精神生活泛娱乐化的倾向,可以从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加强主体自觉能力三个方面,引领青年精神生活方向、增强青年精神生活动力、提升青年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下,娱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日常需要,其影响已波及社会各个领域。课堂教学的泛娱乐化思潮也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精神向度与教育姿态,消费主义思想弥漫课堂,后现代主义对权威话语模式疯狂解构,娱乐化心理机制对群体心理极端逢迎,致使教学一步步走向肤浅与庸俗。在泛娱乐化语境下,只有坚守教学的教育性与情境性,以及教学思维的深刻性,变革教学话语模式,提升"寓教于乐"的精神实质,才能引领教学回归理性,推动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广泛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成为消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诱因,使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现实挑战。通过深化课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理论阐释和寓教于乐的平衡、凝聚课程思政育人合力等针对性策略来应对“泛娱乐化”影响下课程思政育人困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泛娱乐化"现象特指一种戏谑具有价值象征意义的人、物及事件的"价值侵犯"行为,这一行为背后掩映着一场娱乐盛行年代的价值虚无危机,具体表现为崇高精神的现代性虚无。在现代性语境下,崇高精神依托"宏大叙事"方式所呈现出的"集体情怀"的叙事主题、"超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敬重传统"的叙事逻辑均不太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心理与价值期许,由此表明崇高精神内在包含着被贬值与被戏谑的因子。要纠偏"泛娱乐化"现象,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终结崇高精神的"宏大叙事"方式,将崇高精神定位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体,即为崇高精神构建一种具有人本性与现实性特征的、以个人发展为价值合理性依据的个人理想形态。唯有如此,崇高精神才可能在现代性语境下重新获得生命力,摆脱被戏谑的"泛娱乐化"命运。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视域下,泛娱乐主义思潮的蔓延使娱乐本质异化,争夺高校主阵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成为亟须解答的问题。泛娱乐主义思潮通过消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解构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弱化大学生的理性认知等多重维度实现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赋魅,而思想观念的客观基础、商业资本的内在逻辑、现代媒介的技术支撑、高校教育的缺乏引导共同构成了内在诱因。基于此,从深化思想根基以及夯实阵地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今,微时代下的泛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何正视泛娱乐化这种必然趋势,为行进中的中国媒体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路线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话题。本文以微时代为切入点,分析泛娱乐化的影响,进而分析泛娱乐化的成因,根据其影响和成因提出一些方法将泛娱乐化现象朝有利的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14.
15.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以及一些网络平台都存在泛娱乐化的趋势,泛娱乐化或多或少地给社会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尤其严重阻碍高校教育的进展,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深刻的影响。本文在论述泛娱乐化概念的基础上,对这种文化风气给当代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作出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对策,旨在确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12):2-3
高校英语教学出现了泛娱乐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消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时代背景、不合理的评教方式及部分教师的错误行为等,都是造成这种风气的主要原因。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广大英语教师不能随波逐流,要统一思想,抵制校园的这股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18.
19.
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志斌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22-125
泛娱乐化现象对一些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和审美情趣庸俗化等负面影响。为抵御泛娱乐化的危害,提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实现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变革教育方式、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向支持作用和合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的舆论导向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潇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48-50,5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以"异彩纷呈"的姿态出现在各大卫视荧屏上,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愉悦需求。但最近几年各大卫视本着"收视率至上"的目标追求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现象,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主要表现在弃"寓教于乐",求"哗众取宠",弃"标新立异"求"疯狂克隆"这两个方面,它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能力、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只有充分发挥家长、教师、广电总局、媒体的合力作用,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给予正确引导,才能有效避免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