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莱顿·劳森(1906—1971),美国著名推理小说家,编辑、业余魔术师。克莱顿·劳森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既具有侦探小说的艺术特征,有包含了推理小说的文学特点,更重要的是,作家克莱顿·劳森还一反传统的将魔术元素融入侦探推理小说作品中,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更加引人注意,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克莱顿·劳森侦探推理小说进行分析,探求作者文学作品中的魔术元素,展现克莱顿·劳森在侦探推理小说文学艺术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利坦的“诗性经验”是精神前意识中的一种非概念化认识状态 ,由诗性直觉的直接效力传达到作品中便是作品的诗性意义。他从诗性直觉与诗性经验的两阶段推导出灵感内在于精神的实质 ,从诗性意义出发认识诗的朦胧性 ,从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入思探讨诗性意义 ,这些都颇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曾经多次强调好的作品是诗,渗透着诗性,这既是他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是他自己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人,其中诗性的贯穿也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史铁生对“诗性”的理解出发,进一步探寻《我与地坛》的“诗性”所在,再一次感悟该作品的魅力,找寻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比兴思维是诗性思维,它兼有隐喻性与转喻性,其在作品中的建构机制,赋予作品一个诗性结构。《红楼梦》的“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寓言性叙事结构,正体现了比兴思维“象征一隐喻”/“寓言一转喻”转换的诗性建构机制;《红楼梦》通过“以象运事”、“预叙”控制和比兴思维多种表现手法的交融,呈现出叙事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朱弁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人,《曲洧旧闻》是他重要作品之一,全文十卷约有四万多字。其中具有小说特征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通过对具体笔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曲洧旧闻》中有大量属于笔记小说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小说学意义。从内容来看,《曲洧旧闻》还呈现出大量的诗性内容,受到“温柔敦厚”的诗教影响,具有诗性美。此外,作品中大量对北宋都城东京的描绘,也展现出作者朱弁对东京特殊的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6.
彩调剧《新刘三姐》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在全国多地上演之后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该剧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诗性叙事的方式,讲述了壮乡人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的新时代故事。文章以诗性叙事为切入点,从戏剧主题、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舞台场景等方面对该剧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与经典彩调剧《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对比,分析其诗性叙事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维柯的诗性智慧的理论张扬了西方文化中的诗性传统。本文阐释了诗性智慧的涵义,分析了诗性智慧的运用和特征,并利用诗性智慧理论解释了今人想象不及古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那天     
关于作者: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作品具有诗性的美与理性的魅。诗性的美,使得她的作品晓畅、稚拙;理性的魅,使得她的作品艰涩、周折。一表一里、一明一暗,机巧结合,形成非常独特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9.
李锋 《天中学刊》2012,(1):16-19
李建中对于中国文论诗性特征的研究,主要是从发生、思维和言说三个维度展开的。通过对传统文论寄生并初成于先秦元典的考察,以及对先秦元典文学性生成的分析,说明中国文论肇始之初的诗性特质;通过将传统文论思维方式与原始思维的对比,从诗性隐喻、诗性逻辑和诗性文字三个方面,论证中国文论思维方式的诗性特征;通过对传统文论言说方式中文体样式、话语风格和范畴构成的梳理,突显中国文论言说方式的诗性特色,并揭示了传统文论诗性特征对当下文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性"具深浅两层涵义:浅层指艺术作品的抒情性、形象性、节奏性;深层则指的是文章之魂,是作品的精神底蕴,一种含有诗化哲学意味的整体气氛。在"匕首投枪"的外貌下,鲁迅杂文实则包藏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一种深层的诗性,即"诗性品格"。它是由浓烈的诗性精神、诗性情感与发达的诗性思维共同熔铸而成的。独立不倚、大爱无伪、天马行空是鲁迅杂文的诗性精神的最主要的3个方面;而诗性情感和诗性思维,则是鲁迅杂文诗性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维柯的“以己度物”的诗性思维特征与先秦用诗中的“引譬连类”思维特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借诗性思维的原理,重新解读先秦用诗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诗性思维形成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引譬连类、崇尚经验、天人合一、泛诗化等诗性思维特征就孕育于先秦的全方位用诗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从文体特征看,《项脊轩志》这一文言散文名篇呈现出明显的诗性特征。从文学本体论层面看,《项脊轩志》具备诗性精神。基于诗性解读,文章提出了《项脊轩志》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穆时英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创造力 ,表现了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社会的生活旋律 ;作品充分的诗性特征说明现代小说艺术创造的无限可能性。穆时英的小说写出了中国城市特色 ,为现代文坛提供了典范的城市文本。  相似文献   

14.
"诗性正义"指文学艺术是倡扬正义的,旨在为人类创造一种有尊严的、崇高的、充满正义感的理想主义的生活图景。"诗性正义"在悲剧性文学中显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作品主旨阐扬正义,二是作品结局显现正义或召示正义。然而,创作实践中出现的形式意图与效果的悖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正义境界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居间而行,让诗性正义的阳光普照我们的文学生存和现实生存。  相似文献   

15.
“象喻”是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提出的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阐释方式,这种阐释方式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解释者借助一些生动具体、含蓄隽永的自然美的意象或意境来喻示解释对象的内在风神和整体韵味,因此它与作为解释对象的诗性文本有着更为内在的契合,它从直观感悟角度对作品整体风神韵味的玩赏和把握,在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精微性上,都远胜于西方解释学那种细密繁琐的纯理性解说。本文通过对“象喻”的诗性阐释方式的形成过程、诗性特征及其文化成因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古代文论所蕴涵的极为丰富、极有特色的诗学解释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诗性表达的根本含义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揭示了诗性表达的基本特征,认为其外在的特征表现为具有超越作家个人情感的普遍感染力.突出语言的情感用法等:其内在的特征则是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作衬托,并有赖于该种文化的认定。同时又从诗性演变必然导致诗性表达的变革、诗性表达的变革必然关涉美学的转型等逻辑关系上,论述了诗性表达的变革问题。文章并从科学理论范式演变的共同规律,阐明了诗性表达的统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2015,(4):34-35
<正>罗伯特·劳森伯格,192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是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在1949年进入"艺术学生联盟",并开始在剧场中从事舞台与服装设计。之后,他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试验摄影设计与绘画,逐渐发展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利用生活上的实物与新闻图片组成抽象的画板画。劳森伯格打破了传统的绘画、雕塑与工艺的界限,他的"集成"作品引发了二战后美国艺术界的骚动。  相似文献   

18.
"诗性"小说创作已成为现当代很多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在此背景下,很多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小说的"诗性"特征展开研究与论述。本文主要从文体学和文学本体论两个层面,全面、深入地理解现当代小说中的"诗性"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性审美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早期文学批评中就已经具有.作为最晚出现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小说评点对作品的“妙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特色.“妙赏”是一种独特的、在审美的同时也创造美的诗性审美,小说评点的缈赏”体现在其诗性审美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诗性美相映相衬,展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要释放其本该拥有的诗性活力。诗性是一种重要的关注世界的智慧类型和思维模式。激发蕴含诗性的课堂教学潜能,就是要植根于本土诗性文化的精髓,借助汉语言独具的诗性优势,从儿童特有的诗性特征出发,倡导教师的诗意性专业存在,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诗性品质。释放课堂教学的诗性活力,就是要营造师生共享的诗性教学生活,构建"和而不同"的师生关系,用美的视角诗意地策划课堂教学,让真挚的教学情感成为诗性活力的催化剂,进而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