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春霞 《新闻知识》2015,(3):89-90,106
徐克导演3D电影《智取威虎山》,再一次的"红色经典"重构行为是他对于消费时代信念缺失的思考与指认,凸显出消费时代娱乐化所带来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虽然他秉承忠实于原著的原则,使用了嵌套式结构,试图用红色经典作品唤醒人们的理想与信念。而双线叙事使"红色经典"中的集体主义英雄变成孤胆英雄,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红色经典"所应具有的价值。影片的意义在于"红色经典"如何纳入现实生活。"红色经典"的重构,必然在处理历史与现实、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与大众、自我与"他者"的矛盾中前行。  相似文献   

2.
闫焱 《传媒》2015,(21):45-46
近年来, "国学热"持续发酵,从电视屏幕到现实生活处处可见传统文化符号.地方电视台也纷纷推出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比如《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2015年上半年,由贵州卫视独立研发创作的,以传播国学为宗旨的竞技类文化节目《最爱是中华》第二季再次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和收视热.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0):25-31
作为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迪斯尼公司,其企业文化对内容生产、乐园服务等方面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迪斯尼影视作品承载了公司以"快乐"为核心、包括"4Cs"的价值观同时也赢得了市场,迪斯尼乐园以快乐核心价值辅之以"4keys"行为准则得以高效运行;迪斯尼的传奇英雄、朋友式英雄、潜在英雄人物则为整个企业数量庞大的员工提供了激励引导;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仪式,则时刻激励员工践行企业文化价值,由内而外地认同企业文化、按企业准则来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常勇 《新闻传播》2012,(6):257-258
文化出口要求从便于操作的角度定义"文化"。中西传统对文化的理解存在差别,现今以西方传统为基础的文化概念也因复杂性、多义性难以具体把握,从中将文化定义为符号可以提高文化概念的可操作性,为文化出口的实施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林书豪如何成为了“媒体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 《传媒观察》2012,(8):14-16
林书豪从"零"到"英雄",媒体瞬间建构了奇观、记忆与神话。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林书豪个人奋斗史高度契合美国梦的精神框架,符号象征意义超越了NBA赛场和国际体坛,进入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身份等多元意义建构领域。本文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式,辨识林书豪媒体神话的背后,哪些是真实内容,哪些是神话叙事。旨在以政治传播学批判研究视角,通过林书豪这一文化符号与纽约神话建构分析,以进一步理解与判断当下美国文化政治战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是传播学中一块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丰富的人类传播符号系统中,以语言符号系统为分界点,有区别地研究各种人类传播现象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符号系统在人类传播中可能带来的不同效果,同时也对我们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提供具体而详细的理论支撑。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中国"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倚歌择偶"的叙事模式是广西地方戏常见的一种模式,它体现了八桂民族以歌为媒、自主择偶的民族审美情趣,以及尊重男女双方情感意愿和人格对等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注重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和传播,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利用不同种类的非语言符号进行的非言语传播,表达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信仰及道德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上巳节成人礼大典为例,通过对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和媒介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民俗活动中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及非言语传播的重要性。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言语传播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袁微 《出版广角》2017,(21):54-56
莎士比亚的影响力已经遍及全世界,成为一个全球共同的文化符号与象征.莎士比亚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对世界经典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2018莎士比亚日历》以图文并茂的多模态体验、匠心独运的版式设计和诗意盎然的译文为世界经典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树立了榜样.高雅的莎翁文化与艺术不再曲高和寡,而是融入了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一种以"文化"人为目的、以读者为载体并需要迟效评价的文化单位.图书馆文化在长期的构建中,所展现的标识符号、运行模式、文化载体,所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无形资产,体现其文化效能具有迟效特性,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英雄崇拜是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各民族的英雄崇拜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两位英雄的对比分析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中英雄崇拜的差异:一、中国文化中的英雄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规范,重道德;而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崇尚战争,重力量。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具有集团性的特点;而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的特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重心在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则重个人利益。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重伦理道德、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集团利益,心灵上是戴着枷锁的。而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重力量、重个体、重荣誉,重私利,是人性觉醒的英雄。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十三五之歌》悄然走红网络。这支"洋范儿"十足的音乐动画短片以轻松幽默的口吻介绍了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短片中运用大量的符号进行内涵表现,而符号及隐喻的应用则将复杂、抽象的政治内容予以具体化呈现。此外,短片还对政治传播进行文化包装,以"他者"视角呈现中国的政治文本,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十三五之歌》对跨文化的政治传播颇具意义。在新形势下,跨文化的政治传播不仅要有创意,更要注重多元化传播渠道,以求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经典影片《刘三姐》在本世纪初"翻拍"成不同语境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和动漫作品。消费文化诉求下的《刘三姐》影视翻拍,以受众的符号认同为基础,整合大众文化的明星形象及流行元素,颠覆原版形象而幻化为"媚"与"美"的商品化标识。影视媒介作为一种构建民族文化形象的"仿像"符号(载体),如何运用影视艺术表现力,塑造具有符号意义的银幕形象;探讨网络技术背景下,影视媒介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亟需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电影这一艺术传播手段无不成为跨国传播的重要助力,但是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道路中也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困境。自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上映以来,获得了全世界的一致好评,并以全球累计总票房第一,即27.496亿美元完美收官。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研究样本,借用符号的互文性理论挖掘系列电影中,文化土壤培植的电影文本互文现象以及与外部真实世界的互文现象,从这个现象中去分析,成功商业电影的文化原型,以及对受众的影响方式,了解这一系列的电影又是如何通过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两个方面的互文以达到受众的文化认同,最终为电影世界事业进一步促进世界人民沟通交流,增添世界文化的共鸣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河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黄河文化精神振奋人心。现以场景理论作为黄河文化传播研究的切入点,丰富黄河文化传播形式,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精神价值,以地标符号、视觉符号和时尚符号为基准,建构黄河文化符号传播体系,形成黄河文化媒介传播矩阵,促进媒介跨界融合,增强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提升用户场景体验,实现黄河文化符号的智能化与场景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以春节在抖音平台的文化再生产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关系和情感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通过符号的"再编码"、关系的"再生产"和情感的"再共鸣",兼具媒介与文化属性的抖音平台"再造"了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春节节日仪式感,赋予了春节新的文化内涵与意义,这对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斌 《新闻界》2008,(2):81-82
本文认为,根据以往奥运会东道主的成功经验,北京奥运会应重点向世界展示的中国文化符号分为四大类:行为符号、实物符号、言语符号和颜色符号。  相似文献   

19.
群体合作:中国阅读文化研究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 《图书与情报》2008,(2):143-144
阅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人类文字符号出现就已经开始客观存在。对阅读的认识和研究,也有着漫长的历史。针对如何阅读、阐释前贤经典,出现了注疏经典的经学,从学术上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与文化符号这二者紧密相连,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大众媒介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为了科学调查民众眼中的北京文化标志,以及大众媒介对文化符号的建构作用,本次研究运用量化方法,采用李克量表测量91个文化符号对北京文化的代表程度,同时考察传统媒介以及网络媒介对不同类型文化符号的建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文化符号前十位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京文化符号,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在其列。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北京文化符号中可归为京味文化符号、社会文化符号、政治文化符号、皇家文化符号等七大类型。数据还显示不同媒介对于七类文化符号的认知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化本质上是符号的系统,传播符号的媒介对建立在它之上的文化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塑造作用。故本文提出可继续巩固不同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现有建构中的长板建设,同时补充短板不足;以七大板块为基础,推动北京文化符号坐标体系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