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推进,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重要论述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任务,教育进入数字化发展时代。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旨在破解教学中的三重困境: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不高的主体困境、数字教学资源不足的内容困境、数字平台建设缺乏的载体困境。通过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教学资源供给、教学平台建设三个方面的改进创新,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让每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都能成为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推动者、受益者,以数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带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诉求要求高等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要素的深度融合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睿智选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新型教育形式和全新教学形态构筑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全方位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驱动力。近年来,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智慧课堂等的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逐渐系统化并日趋成熟。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运用能力欠缺以及信息安全意识不够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亟待破解。只有进一步激发思政课教师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内驱力、完善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保障机制并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才能使思政课教师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麻朝晖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34-37,49
实践教学在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国家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的刚性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自身也普遍存在教学基本要求不明确、运行机制不规范、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效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建立高效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体制及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的投资力度,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对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功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为此,必须清晰认识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背景,正确把握数字化技术、思政“金课”等范畴的科学内涵,讲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富有含金量的课;深刻理解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主体性和高阶性;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课在翻转课堂、线上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开辟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在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国家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的刚性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自身也普遍存在教学基本要求不明确、运行机制不规范、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效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建立高效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体制及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的投资力度,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对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功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思政课的教育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从加强学科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提升教师素养四个维度,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有效性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有助于增强思政课吸引力、落实思政课本质要求、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充分考虑思政课实践教学主体、对象、内容、过程等多重影响因素,通过创新理念、完善平台、丰富方法、加强评价等方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因子,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有助于重构以往教学叙事体系,为教学叙事的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搭建多种“技术场”,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叙事结构、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和叙事方法上实现多维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绘就出新的图景。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中的角色作用,深入挖掘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融合创新的有效实施路径,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叙事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推进带来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变革,在这种变革下,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转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逐步推广和运用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条件,多样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将成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依托网络构建的课程教学信息发布平台、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虚拟实践平台、教学互动平台、学习评价平台将为高校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提供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具有极强的教育性,是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思政课理论教学效果、实现思政课教学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从提升思政课教师运用红色旅游资源组织实践教学的素养、建立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完善评价主体结构等方面入手,发挥好红色旅游资源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融合与交互、创新与重构的特征,转变思维,实现"互联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高校思政课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陆春蓉 《文教资料》2014,(10):181-18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保障机制乏力、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实践教学队伍参差不齐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结合边境民族地区的特点,加大保障机制的支撑力度,开发及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多方面改进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徐生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6):101-1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以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为指导,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按照师生交往的范围和程度。分别从课堂对话交往、日常生活交往、社会实践交往构建高校思政课交往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原则,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借助文献分析法,实践教学的理论意蕴充分融入统一性和多样性,对于课堂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把握实践教学统一性的内在逻辑,毫不动摇地落实统一性要求,是高校思政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高校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定,也是高校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尊重课堂实践教学多样性的创新选择,采取多样性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落实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高校思政课从统一性到多样性,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人才保障,也对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是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的重要内容。要规范建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建立实践教学协同机制,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方式;在大学生实习实训中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将实践教学融入大学生假期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思政课一直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单纯的理论灌输及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的发展要求将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加以优化整合,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完善思政课建设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围绕课程目标、教学流程、团队协作,从学习环境、数字化工具、教学法上设计和应用对分课堂,将知识讲授、个性化学习和课堂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现实生活中新思想的创造与实践,构建教学共同体,建立广大师生的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切实深化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刘印房 《教书育人》2012,(18):110-111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施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是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加思政课现实性和吸引力的有效媒介。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指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融合便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立新”的重要抓手。借助于文献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在挖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透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的“利好”,探寻其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进路。研究揭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有载体、渠道、实效三维特质,认为其耦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彰显出合力价值、发展价值及育人价值。因此,可从建好思政课实践教学阵地路径、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功能、突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实效三方面,创造性地建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嵌入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