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重庆的移民会馆具有地缘性与业缘性两重特征,作为反映重庆城市商业繁荣的一种建筑形态,它的形成和城市地域环境是密切相联的.本文拟从城池演进发展的角度,探讨重庆的移民会馆建设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认识清代重庆城由传统的军政中心向商业和贸易中心城市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徽商会馆公所类征信录是有关徽商会馆公所、义园善堂兴建过程、经费收支、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及相关徽商活动的原始档案材料汇编.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系统了解徽商商业慈善组织或机构的具体建立、运营过程,徽商的商业经营状况、商业网络,徽州绅商在建设、经营这些会馆公所过程中与官府和当地民众的互动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具体、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徽商.因此,这批文献对商业史、社会史、慈善史、政治史、教育史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甚至为重写徽商史乃至商帮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美洲华侨逐渐增多,华侨会馆应运而生,且在华侨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然其受孤立性和美国排华影响遭受美国歧视与排斥。1882年,黄遵宪到美国旧金山担任总领事,时值美国排华的高峰期,华侨会馆面临内外交困,经世务实的黄遵宪为维护华侨利益,其改良主义的法治思想在遭遇美国民主法治之后得以发酵,在此指导之下,其对华人会馆做出整合,进行组织和法律的规范,并联合华侨之力量抵制排华,为华侨会馆的法治化、近代化开启进程,对美国华侨会馆的演变、发展和华侨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山陕会馆是清初山陕籍商人在樊城设立的供同乡人祀神、聚会、寄寓的馆舍,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用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会馆建筑形制及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明胜 《文教资料》2008,(21):73-74
本文根据调查和文献资料,认为广西三江县丹洲镇的福建会馆是桂北地区外地商人会馆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保存于福建会馆旧址的福建会馆碑记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该福建会馆对桂北地区的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反映了外地商人的进取精神,有助于我们今天了解清朝中期广西外地商人会馆及其组织的发展水平和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充当的角色,而且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妈祖"信仰对闽粤商人在外地商业活动的巨大影响.今天,东部经济组织在广西经济中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代上海会馆公所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前,上海的会馆公所基本上属于封建商业社团性质.鸦片战后,已初步具有向近代产业社团组织转化的诸多因素.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其区域性色彩逐渐淡化,日益发展成为带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团体组织,对抵制外国侵略、促进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会馆公所的区域性、排他性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上海众多帮派势力的存在,成为近代上海阴暗面之一.20年代后,会馆公所为同业公会所取代,最终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清代一些工商城镇碑刻资料的分析研究,叙述了清代会馆、公所的祭神内容。清代各会馆、公所组织中普遍存在祭神活动,其主要特征为:近一半的会馆、公所有祭祀关公的内容;某些会馆奉祭天妃或原籍地方神;公所分别崇祀各自的行业神;近三分之一的会馆、公所有多神共祭的现象。清代会馆、公所通过祭神以增强同乡或同业的凝聚力,祈盼神灵保佑其事业蒸蒸日上,财丰而众和  相似文献   

8.
会馆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馆是明清及民国时期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它以“答神麻,笃乡谊,萃善举”为旨趣,倡行义学、义诊、恤贫、助丧等慈善活动,这构成了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善款来源的多种渠道,保障善举义行的正常开展。会馆作为民间社会的乡邦组织,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首艳 《考试周刊》2014,(83):24-26
贵州境内的各移民会馆是会馆的一部分,作为贵州的地方历史印记,其兴衰荣辱与地方民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清代贵州,省域扩大,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会馆迎来高峰期。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及移民方面对会馆的演化进行分析,阐述其地域分布特点,对于研究贵州历史文化变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人会馆的出现,是晴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大宗贩运贸易兴起的产物。本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会馆,实际上是贩运商帮建构的表象和媒介。会馆组织的建构和发展,是贩运商人通过“笃乡谊,祀神祗,联嘉会”的化纽带以及“利”、“义”的契合实现群体整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商人在自我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把社群认同和国家象征结合起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明清以来,粤商是开发广西商业的重要力量,其修建的会馆具有多种社会功能。文章以浔郡粤东会馆留存的碑刻资料为主要依据,论述粤商群体在当地经济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推进当地各贸易行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登州文会馆是由登州蒙养学堂发展而来,它从小学到中学进而发展成为大学,在19世纪下半叶的山东乃至整个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会馆的办学特色包括重视宗教教育、强调儒家教育、注重实验教学、采用汉语教学等。作为登州文会馆的创办人,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意图通过办学来传播宗教,实行文化和宗教侵略,其主观意图昭然若揭;但在客观上,狄考文创办的登州文会馆通过设置西学课程和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启蒙了学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樊城山陕会馆现存碑刻17通,将其分类整理并探讨历史价值,对研究樊城会馆的历史沿革、关公崇拜、清代山陕籍商人在襄阳的经商活动,以及汉水流域商业贸易史乃至清代社会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会馆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设立的供聚会、寄寓之用的馆所,是民间自律、自卫、自治的组织形式。中国的会馆,兴于明,盛于清,衰微于民国。樊城会馆的设立当在明末清初,相继建有20余座会馆。目前,樊城会馆幸存仅5处。且损毁严重。  相似文献   

15.
以籍贯为纽带的会馆,是明清商业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中遍布全国水陆要冲和中心城市的晋商会馆尤具典型性。商人会馆的建立,首先是基于货物转运和同乡同业商人团结互助的需要。它有实体的馆驿、细致的规章,在保障自身运作的同时,对商业行为亦构成相当程度的规范作用。与此同时,面对前现代商业旅途的艰难、财富命运的捉摸不定,会馆还肩负着价值构建和观念整合的功能,以锻造商人群体的安全感和团结感,农耕社会本土的神灵信仰是完成这种构建的基础资源。在传统中国的社会与官僚国家二元结构里,作为社会市场领域的一种机制,从理论上对立的会馆与官僚国家,实际上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和倚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江南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使会馆应运而生,会馆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经济增长势头不容忽视,而外来移民和流民的管理问题也更加突出。以史为鉴,应利用会馆和会所在当前苏州外来人口管理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代嘉应客家地区与外界联系颇为密切,至少自清乾隆时期开始,嘉应客家人已经在苏州开展商业活动,并于嘉庆年间在苏州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组织———嘉应会馆。会馆为客家人在苏州乃至江南地区的商业及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8.
湖南会馆是由在襄阳樊城经商的湘籍同乡组织于清初始建一座会馆,清末由湘籍诸多高官捐资重建成一较大型会馆,建国后馆舍陆续被拆毁,笔者通过调查基本弄清了其概貌。遗留于旧址和襄阳米公祠的2通石碑文字,反映了湖南商帮在樊的经商概况和义地制度,会馆的兴建与清末湘军水师有极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会馆是客居外屯的同乡人在寄居地创建的一种用于联乡谊、祀鬼神的特殊社会组织。明清运河区域商人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聊城山陕会馆为典型案例,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分布和文化内涵做了初步探析,指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侉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显现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0.
河南境内会馆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晚期,这一时期到清初是河南会馆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康熙至嘉道年间,适逢康乾盛世,再加上田文镜和尹会一前后两任巡抚在河南的经营治理,河南境内的经济和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伴随着外来商贾的不断增多,河南境内会馆的发展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鸦片战争至民国期间,由于经济、社会变革及战争的影响,河南境内会馆逐渐衰落、蜕变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