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刁薇 《海外英语》2022,(16):18-19+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目前中国权威的外宣时政材料之一,其中一些“金句”体现了外宣时政文本的文学性。通过案例分析,从文学语言的自指性、曲指性和虚指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该书第三卷的文学性再现及其英文译文。从文学性角度探讨外宣时政文本的文学性再现及其翻译策略,以期为外宣时政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对于时政类文体的汉英翻译,生态翻译学理论符合我国译者思维的新生态研究范式。生态翻译学理论研究范式的逻辑定位于三大核心理念——“文本移植”“适应选择”和“生态平衡”;三大核心理念在翻译过程中呈现关联互动的思维态势。在时政类文体汉英翻译现象中,存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核心理念的交叉融合,其中“文本移植”在于语义和语用多方兼顾,“适应选择”力求最高度的翻译“生态效率”,“生态平衡”趋向于表达和谐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英译本,以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核心理念为前提和依据,以“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适应地进行“文本移植”,以“适应选择”为枢纽,切实把握了时政文体汉英翻译的翻译新“生态”。  相似文献   

3.
程辉 《海外英语》2022,(16):27-28+3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92篇。本书的英文版受到了国外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该书的讲稿中充满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文章依据元功能翻译理论,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方面,收集译例,探讨政论文中的翻译现象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领导讲话的受众、内容和语言风格都发生了变化,这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分析译者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5.
6.
文章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分析不同类别中国特色词汇典型个例的翻译处理方法,总结其翻译原则、翻译特点和翻译思维,为相应的翻译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本翻译是新时期中国建构话语权的重要载体之一。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可采取基于政治忠实的异化翻译、目的语语用习惯的句法调整、隐含信息的语义释疑解惑、修辞意义的联合翻译等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隐喻翻译一直是翻译领域中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外宣翻译中的隐喻翻译,要考虑的因素会因为外宣的特殊性而变得更加复杂。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一些隐喻译例,主要研究这些译例在何种程度上合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标准,以期获得更佳的外宣隐喻翻译译文。  相似文献   

9.
文本类型理论是对传统“等值观”翻译标准的一项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根据该理论,作为应用翻译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旅游宣传文本具有特殊性,它集信息性和呼唤性于一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下简称《习》)是各国读者了解中国制度和历史文化的权威读本,其成功英译为西方世界了解我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新的窗口。以《习》英译本内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从源域和目标域两个层面出发,研究源语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现象,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总结这些概念隐喻现象在目标语文本中的语际翻译,探究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下概念隐喻现象的翻译策略,为我国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专名翻译的研究在认识论层面上,有意义且有内涵。专名的簇摹状词构成了专名的认知域,专名的认知域受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境的制约。中央文献中的专名除了指称功能,还具有政治意义的表达功能。在贝尔的翻译过程模式下,译者可以依照“语法—语义—语用”的认知路径分析中央文献中的专名,再依照“语用—语义—语法”的路径将专名的语义表征合成译入目标语。翻译过程模式为中央文献专名外译提供了有效的认知路径,也为译者自查译文提供了考察角度。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九大以来治理中国的生动记录。文章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挑选译文本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态文化负载词译例,分析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技巧,以及目的论在翻译策略中的体现,探讨政治文献翻译的策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彩晨 《海外英语》2022,(6):28-29+32
该文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古诗词翻译的显性特征。其中,重点考察了平行文本中词汇、句法以及文化三个层面的显性化表现,从而得出研究结论:1)词汇层面上,翻译活动中的信息密度越大,对应汉译英中增译倾向越明显,尤其体现在主语、特殊概念的增译上;2)句法层面上,中文诗歌简洁凝练,汉英翻译中往往需要使用从句,增添对应关联词,使句子结构关系更为完整;3)文化层面上,不同语言与文化间的概念转换,增加了从源语到目的语的翻译难度,促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显性处理。  相似文献   

14.
杨钊 《英语广场》2021,(8):44-47
本文针对《铁道概论》英译实践中的词汇和句式问题,结合科技类文本的特点,对铁路运输文本的翻译进行探析,以期为铁路运输文本的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洪赛赛 《海外英语》2022,(24):25-28
隐喻在构建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中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政治话语具有隐喻的典型特征。该文梳理了关联理论、政治隐喻等相关概念,并从功能对等、最大相似度、最佳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本进行整理与分析,对文中的政治隐喻翻译进行评价,并尝试从译文不同处理方式中探索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同政治隐喻翻译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晏丽 《英语广场》2016,(12):24-25
本文以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英译为例,从文化翻译视角探讨了中医文化翻译策略,指出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认为从文化翻译视角看中医文化翻译,有利于在全球化浪潮下建立中医文化身份,扩大中医文化影响力,让中医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周苏萍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11-113+117
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如何正确英译政治文献中的中国特色词汇成为无法避免的难题之一。以“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为代表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未能在翻译实践中将语言层面的操作与文化层面的取向统一起来。翻译写作学将翻译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提出“直译、意译、归译”三分法,并修正长期以来对“意译”的误解,将翻译中语言与文化的操作进行统一,既简化了翻译原则,又为同一原文衍生出多种不同译文提供了合理解释的依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翻译效果,从而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翻译课程的价值潜能突出,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凸显“技”与“道”的关系。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分析讲解为例,教师应从宏观着眼,引领学生深刻领会以国家意识为主的价值导向,以及在此导向下采取的政治语汇翻译策略。与此同时,还应强调话语传播中内外有别的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服务受众的意识与语篇翻译层面诸多变通技巧之间的关系。在讲解翻译策略的同时凸显以国家意识为主、受众意识为辅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文本,语言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严肃性。然而,政治文本的语言中也存在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审美价值。原文中的文学性和情感倾向是否在译文中再现,对于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因此,忠实地再现原文中的文学性和情感倾向有助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