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还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意义,渗透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的角度来分析《秀拉》中的情节与人物,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中揭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还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意义,渗透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的角度来分析《秀拉》中的情节与人物,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中揭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中各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本质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托尼·莫里森的《秀拉》,分析了作品映射出的生死母题。从与生死母题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通过仪式、再生和替罪羊原型——出发来解读《秀拉》的主题和人物性格发展。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中众多黑人作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秀拉》是其第二部作品。本文从人生的荒诞性以及主人公秀拉寻求自我、选择自由、敢于承担的传奇人生来探讨和分析《秀拉》中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书中展现了黑人妇女秀拉的成长经历,以及她不让自己陷入黑人妇女的传统生活模式的各种努力。在这部描写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我解放的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否定互文的手法,使主流神话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从而达到批判种族歧视和男权中心的目的,也使作品能更好的体现主题。本文浅析了小说中的几处否定互文现象,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是位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表现黑人种族的悲惨命运和历史文化。代表作《秀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叙述了黑人秀拉姑娘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的黑人女性形象,《秀拉》不仅在思想深度超越了黑人在此以前创作的小说,而且走在同时代人创作的前面,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寻找自我价值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6):20-21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所著,是一部讲述黑人女性的小说,黑人秀拉不愿意过黑人女性平淡传统的生活,也不喜欢白人强加给他们的价值观,为了显示自己对残酷现实的反抗开始过反抗、叛逆的生活,但是最后被白人和黑人抛弃,孤独死去。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的连贯性角度对小说《秀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空间转向"。文学批评家也开始从社会空间角度分析文本来揭示文本中隐匿的种族、性别等异质性因素。《秀拉》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通过《秀拉》反映的社会空间、身体空间可以窥探出美国黑人一战后的生存状态,及黑人女性如何通过身体构建自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最蓝的眼睛》里迷失自我的少女佩科拉、《秀拉》中追求自我的青年女性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发现自我的成年女性彼拉多的分析,揭示了莫里森早期作品中黑人女性从迷失到反抗日益走向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虹》是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女性成长主题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一条主线。遵循成长小说的基本模式: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与抗争——成长中的领路人——在大自然怀抱中的顿悟等几个方面来解读厄秀拉的成长历程。探讨女性为了在男性主宰的社会中寻求自我、寻求生存空间而面临的不同矛盾冲突及矛盾的解决方式,我们发现《虹》体现了三代人不同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阿布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在维吾尔文化研究领域成绩卓著。其中佛教研究的主要成果当为《西域百窟艺术》,这部著作资料翔实,学术价值很高。本文以这部著作作为切入口,对阿尔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在佛教研究中的主要成果及其现实价值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在《秀拉》中,她不仅触及和呈现了传统与现代黑人女性的生存伦理观,而且还揭示了生存需要与伦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从伦理批评角度来审视《秀拉》,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来分析影片《杜拉拉升职记》中的部分人物对话,进一步阐明会话中的会话含义,揭示出使用的一些产生会话含义常见的策略,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赏析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在《秀拉》中,她不仅触及和呈现了传统与现代黑人女性的生存伦理观,而且还揭示了生存需要与伦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从伦理批评角度来审视《秀拉》,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知名剧作家,《欲望号街车》的出版更是令其名声大噪。本文以异化理论为基础、以自我异化为视角研究这部戏剧的人物:南方淑女布兰琪、斯黛拉以及北方佬斯坦利。通过对人物的自我异化的研究,呈现出这部戏剧的现实意义以及分析自我异化在这部戏剧中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邓腾克的著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问题:胡风与路翎》第六章《浪漫个人主义话语》的节选,主要讨论的是路翎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主人公蒋纯祖与西方浪漫个人主义话语之间的关系。作者将这部小说视为中国式成长小说,分析了蒋纯祖身上明显的尼采特质,又运用弗洛伊德-拉康的心理阶段发展理论来解读其形象,分析了浪漫个人主义在蒋纯祖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为我们塑造了三位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秀拉、奈尔和爱娃,让我们看到黑人女性多姿多彩的一面。本文着重分析这三位女性的性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黑人文化的传承者,她的小说中充满非洲黑人传统和传说。本文原型理论为依据,以宠儿和秀拉为文本来诠释莫里森对非洲灵孩传说的运用从而论证宠儿和秀拉都是英里森笔对灵孩形象的移用和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