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马店方言保留的古音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大都是成组进行的。比如,从古今音变上讲,上古双唇音分化出唇齿音,即从帮、滂、并、明中分化出非、敖、奉、微,这一变化涉及的是一批字,凡是符合条件的几乎都发生了变化。如“奉”旁的字有“捧”,“非”旁的字有“排”。从方言音变上讲,武汉话里,见组字没有分化出j、q、X。那么,这一变化整个见组字中都没有发生。如“街”读gai,“去”读ke,“鞋”读hai。但是,成组的音变中,往往有一些例外,总有个别字脱离它应属于的群体而保留较原始的读音。这里就驻马店方言中的一些保留古音遗迹的、特殊的音变例子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2.
“打”在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词义众多.六盘水方言中有90多条独具方言特色的“打”字词语,参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六盘水方言“打”字词语的构词方式、表义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保定方言中的人称代词鼻音化的音变现象可能是在发音方法上因产生"逆同化"而影响到其前字的韵使其元音"鼻化";也可能是保定方言词语间附加成分由滋长到趋向失落的痕迹在语音上的保留.  相似文献   

4.
“古词遗存”是指内蒙古西部方言中有些词语直接承袭中古汉语词义,但普通话中已不使用这些词语,如甚、舁、仰尘、夜来、瓯、钵等。“古音遗存”是指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  相似文献   

5.
清苑方言在语音层面上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变调分“非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和“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两类,且表现出不同的语音特点。变调的原因归结为三:不同声调的字在归属上落后于普通话的演变,方言中仍然保留有古音的痕迹;与调值的中和有关;“强势声调”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中,共时与历时是一对重要的概念。语言的共时态与历时态以及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的区分是目前仍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本文对这种区分进行了梳理、辨析,阐述了笔者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理解与思考。索绪尔严格地为自己规定了研究范围和对象,取共时舍历时,他所提倡的共时研究代表了学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项“语调偏误”主要表现为“方言语调”。判定的依据主要包括声调、轻重音格式、节奏、句调、语流音变等方面,而对语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音高和音长上。  相似文献   

8.
异体字对促进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辅助作用。以《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中收录的195组、412个“山”部异体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共时层面的构形描写,并从共时与历时层面探讨“山”部异体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柳林方言中依据声调平仄分化为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平声大部分读为送气音,少数读为不送气音;仄声大部分读为不送气音,一部分读为送气音。这也是晋语吕梁片方言声母音变现象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吸收了“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方法,对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词汇差异的表现形式———同词异义、同义异词、特有词和借词逐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泸州方音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泸州方音研究的历史已有数十年,泸州方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声韵配合关系、音变均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和四川其他兄弟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大同方言中的“圪”“忽”“达”等缀词语有多种附加意义的存在,这种语法现象丰富了缀词语的语用含义,扩大了信息容量,增强了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陆宗达先生在阐述训诂与方言关系时说:“我国古代的学者和训诂学家,不但对前代的古语十分重视,对各地的方言也早有研究,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见《训诂简论》第三页。) 福州话是诸方言的一种,她保存了许多古音和古义。许多古代汉语词汇还必须依赖现在的福州方言为之疏证。因为有些古籍中的词语,至今尚无工具书提及它的意义。例如《汉书·邓(徒乌)传》有“并托青盲以遯世。”其中“青盲”一词只活在口语中,又没有其他同义词可以代替,这时只有依靠方言来解释,“青盲”在福州话中就是“瞎眼”。“青”者,“黑”也,原来盲人中有一类“睁眼瞎”的叫“光瞎”,“青盲”同“光瞎”是盲人中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保山方言为例,从音韵学角度分析了保山方言发展过程中的音变、合音及音的裂化等。调查发现,由于受方言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样具有音变、合音和音的裂化现象;通过方言中特殊的音韵、音节并利用正迁移引导学生,可以有效克服英语习得过程中英语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甘肃高台方言的声、韵、调和方言文白异读现象、方言的音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错”既能作补语,也能作状语,但“V+错”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错+V”,这被称为“错”作补语和状语的使用不平衡现象。该现象的产生首先是历时原因,其次,还有共时原因。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阐释“V+错”比“错+V”更常用的共时原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形容词状补易位现象,并对状语和补语进行更深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方言与通语之间始终存在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发展过程,以"烟囱""烟筒""灶突"为例,通过对三词渗透和竞争过程的历时描写和共时分析,发现以下两方面与制约该过程的动因与机制有关:一是所处的方言区地位。地位高者强者易于取代低者弱者;二是构成成分的语义。语义古僻者易于被时新者替换。  相似文献   

18.
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历史词汇学和大型历时辞书编纂的基础。挑选一部专书为样本,对其词汇进行穷尽性的共时调查与研究则是诸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收词释义的重点。《北梦琐言》是唐五代一部内容丰富、词汇多样的笔记小说集,其中不少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漏收,为增强《汉语大词典》的权威性,也为使用该词典辅助阅读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意义,《汉语大词典》理应补充这些漏收的词语。同时,《汉语大词典》还存在一些释义不全不确和例证选择失当的问题,也有修订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关中方言词语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代汉语词语。对此尚未有人予以重视。今笔者试就关中一些方言词语,略作考释。匍匐关中方音作[P′a24P′u]。《说文》卷9:“匍,手行也。从勹,甫声。”“匐,伏地也。从勹,畐声。”段玉裁注:“二篆可合用,可析言。”《释名·释姿容》:“匍匐,小儿时也。”意谓小儿未习步行之先,以手伏地而前。今关中方言即用此义,如言“碎(小)娃慢慢儿向前匍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在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四个方面阐述天水方言发音的特点,并指出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和已有定论的发音规律尽量罗列,以展现天水方音的全貌,给本地区操方言的人学习普通话纠正方音以及语音教学提供参考,对一些比较特殊的个别的语音现象提出个人看法以期争论.一些与发音规律相关的方言词汇亦随文予以音释.记音符号一般用汉语拼音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