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文要写好,选材很重要;
  作文要写好,标题更重要;
  作文要写好,好词佳句要用好;
  作文得高分,书写要认真;
  作文得高分,内容叙述要逼真;
  作文得高分,亮点表明要充分;
  作文写好并不难,积累运用会体现!
  这是一次作文课即将结束时学生送给我的“大礼”。我有些激动,于是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怎样才能写好作文,一直困扰着众多的老师和学生,我看着学生写的感受,对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今天,我把自己这次的习作教学写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有老师问,学生读诗多、爱写诗,好不好?这是个古怪问题,我听那意思,是有学生很爱诗,有时作文语句像诗句一样。这个问题一时不太好回答,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兴趣就急于判断“好,还是不好”。基础教育中,有些现象,评价的出发点在于“需要不需要,适时不适时”,可能无所谓“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3.
周凯云 《成才之路》2009,(33):47-47
去年期末考试后。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这样的一种现象:平常公认的一些指导学生作文比较扎实的老师班上的作文失分却较多;平常作文写得较好,一些作文能力较强、发表过多篇作品的学生纷纷落马。为什么呢?他们总结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生活作文”和“考试作文”的现象,是这部分学生和老师不会写、教“考试作文”。于是,我很迷茫,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这样的两种评价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它们应该是统一的.好作文应该到哪儿都是好作文呀!  相似文献   

4.
一次在外地交流作文教学经验,有人发问:何老师,您执教的班级中能写好作文的有几人?如何才能引导大多数孩子写好作文?看来提问者急需从数据上论证我介绍的经验的实际效果。这令我汗颜,如实回答:62人的集体中,作文写得好的仅有20多人。至于如何引导大众,执著于作文教学十余年了,我仍感觉迷茫。  相似文献   

5.
一次在异地交流作文教学经验,其间有人发问:何老师,您执教的班级中能写好作文的有几人?如何才能引导大多数孩子写好作文?看来提问者亟需从数据上论证我介绍经验的实际效果。这令我汗颜,如实回答:62人的集体中,作文写得好的仅有二十多人。至于如何引导大众,从事作文教学十余年了,我仍感觉迷茫。  相似文献   

6.
作文,历来是各类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受到广大学子的高度重视。据悉,明年上海市中考作文的分值将有所提高,必将促使考生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最近,笔者常常听到应届初三学生向语文老师讨教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作文才能获得高分?或者说,高分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最准确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评分标准解说一遍。然而,我觉得这样的回答太“正宗”,不妨换一个角度,即从阅卷老师最讨厌、最不喜欢哪类作文的角度来和应届初中毕业生聊聊,也许能“歪打正着”,让大家明白写好作文的一些“秘诀”。根据历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情况,我将老师最讨厌的作文概括为三个字,即“假、死、浅”。从考生这方面说,就是“三忌”。  相似文献   

7.
徐金华 《班主任》2013,(7):57-58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我的一句口头禅,没想到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天上课,我讲得激情四射、神采飞扬,学生也听得十分入迷,频频点头。最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稍加思考,就能做出来。”然后我站在黑板旁等着学生回答。几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应该都会啊,怎么没人举手呢?于是,我加重语气说道:“这个问题很简单,会做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还是无人响应。我用眼睛扫视了一下全班,  相似文献   

8.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9.
“说话得体”,这是人们谈论作文的时候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应该忽略的,因为它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好文章都没有说话不得体的;而凡是说话不得体的都不会是好文章。那么什么是说话得体呢?简单地说,就是说话恰当。我们平时说某某人很会讲话,也就是说的这个人讲话很得体,话说得很恰当。那么又什么是说话恰当呢?很明显,这个“恰当”是就话的内容而言,而不是指表达形式的花哨,也不是指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它是指话的内容、意思切合于当时的情景,指在特定情况下表达那样的意思是很妥当的。我们举个例…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阅读?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静心一想,却又是一个大成问题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胡适之先生应青年会之邀作《为什么要读书》的演讲,开头就说:这个题目无法讲,“连小孩都知道,讲起来很难为情,而且也讲不好”。博学如胡适之都怕“讲不好”,可见提出这个问题是自讨苦吃。但许多人不屑于回答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倒值得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1.
邰勇夫 《初中生》2015,(23):10-12
如何写出好作文,如何写出得高分的作文,这一定是各位同学和家长所关心的.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作文教育的广告.一套800元,据说可以解决中小学生写作文立意难、下笔难、思路难、语言难、提高难的《黄金格作文》,是这样做广告的:“作文有了黄金格,轻松一套很简单,三天掌握高分作文技巧,30分钟写出满分作文.”真的会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李白杜甫、唐诗宋词、《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诺贝尔文学奖都会一文不值了.下面,让我客观理智地不带任何忽悠地告诉同学们如何写出好作文吧.  相似文献   

12.
吴志军 《天津教育》2014,(3):100-101
手头有几十本不同版本、名目各异的高考考场作文选.这些选本里的作文有多少真正出自考场、有多少可以给出高分暂且不论,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编写者是中学教师,且其中“名师”的比例应该不会太低;入选的习作在编写者眼中应该是“优秀作文”“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可以说,这些选本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下高三写作训练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会诊也就成为很必要、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得作文者得语文”,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很多学生都想在考试中写出一篇优秀作文以夺取高分,可是他们连“什么是好的作文”都心中无数,只有模糊的感性认识,没有明确的理性把握,写不出好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4.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15.
孙汉宁 《师道》2004,(10):30-31
这是一节作文讲评课。宣读了符合要求的好作文后,我开始读一篇不好的范义,意在让全体学生找出此文的不足。文章题目是《童年记趣》,内容大致是:“爸爸买了一袋蛋糕,我和妹妹争吃。我一口接一口不停地吃下去,结果让蛋糕给噎住了,脸胀得通红,狼狈不堪。”  相似文献   

16.
好作文是自我才华的真实展现,是“我手写我口”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表现。中考要写出高分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具备一定的写作素养之外,一般地说,也要具备一些写作技法。这里结合中考满分作文,说说中考得高分的六大技法。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什么?”可以有多种回答:“是写作练习”,“是训练书面语言的最好方法”,“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等等。这些说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作文的特点、性质,对正确理解和写好作文都有好处。不过,认识无止境,把作文叫做“探索生活的文字表达”,也是一种有意思的说法。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句话,就得有亮点。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借用别人的一段话来说就是: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  相似文献   

19.
有言在前“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审题与立意,构思何茫然!尔来三千六百日,未与高分沾过边。”这对于重点校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可谓概括得恰到好处。就连我这个当初“作文不错”的学生,如今“语文教得也还可以”的老师,也深有感触。讲,也能头头是道:凤头、豹尾、铺垫、过渡……滔滔不绝,可一轮到自己“下水”写篇文章,也是茫茫然不知所措,学  相似文献   

20.
经常听到同行说这样的话:学生的随笔或小练笔写得不错,但课堂作文写得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是作文教学中的“自由”与“规矩”造成的。随笔、小练笔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没有造作的成分,文中主人公的嬉笑怒骂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