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元素和审美的深度结构,游戏建构了中国幻想小说的思想内容、叙事方式。小说以儿童或儿童式人物在五种游戏语境中的"追寻"游戏为核心,通过对权力意味下的童年的游戏性重构,在对以成人文化为主导的权威意识形态的消解中,确立了一种以想象力、生命感为内涵的新的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2.
“穿越”是当代儿童幻想小说中的一大主题,不同类型的儿童幻想小说中都含有穿越空间或时间的故事。这些“穿越”故事往往包含“门”、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这三个要素,它们在故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与作用。而想象力与游戏精神则是“穿越”故事蕴含的两大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3.
随着带有恐怖色彩的幻想小说在儿童学领域地不断涌现,怎样把恐怖控制在儿童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成了一个当务之急的问题。本力图以彭懿的作品为切入口,探讨把儿童幻想小说中的恐怖控制在一定度的范围内的种种具体的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4.
追踪儿童受众的幻想小说阅读趋向,可俯瞰该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发展面貌。自新时期儿童科幻小说掀动幻想热,至90年代走向文体自觉,再至21世纪初海外魔幻畅销书大面积引进,儿童幻想小说已然成为阅读主流。然而,儿童畅销书榜幻想小说样貌日益单一,对儿童幻想小说中国路径的思考远未跟进。文章力图回溯本土幻想小说曾得儿童认可的根基,与其不再具有时代魅力的根源,警示异域幻想的顺理成章与文学游戏精神的过度开发,助力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本土发展。  相似文献   

5.
追踪儿童受众的幻想小说阅读趋向,可俯瞰该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发展面貌。自新时期儿童科幻小说掀动幻想热,至90年代走向文体自觉,再至21世纪初海外魔幻畅销书大面积引进,儿童幻想小说已然成为阅读主流。然而,儿童畅销书榜幻想小说样貌日益单一,对儿童幻想小说中国路径的思考远未跟进。文章力图回溯本土幻想小说曾得儿童认可的根基,与其不再具有时代魅力的根源,警示异域幻想的顺理成章与文学游戏精神的过度开发,助力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本土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信息渠道的拓宽,也意味着小说基本存在模式和接受模式的更新。小说获得了一种崭新的呈现形态——影视文本。现代生活对快节奏、高效率的诉求,使得人们越发地青睐快餐文化、大众消费。相较之下,传统小说读者群的潜在性流失就成为了小说在现代社会中不得不倍加思量的问题。与此同时,接受者多重身份的交叉,还可能招致一个严重的后果——期待视野的交互影响。因而,影视文本的大量制作与影视化接受方式的日益扩张在对传统小说形成挑战之余,也对接受美学产生着富有现代意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幻想文学所追求的内在一致性来源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提炼,注重新奇事物和异类世界要素的形象化投射,但当前的儿童幻想文学也存在过于"投其所好",道德标准不高等不足。当前儿童幻想文学的创作趋向于结合幼儿教育,同时努力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作品一般倾向于美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猫城记》具有社会幻想小说的特点。把《猫城记》置于世界科幻小说的背景下,从另一个视野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小说里具有的反乌托邦叙事,表现了作者的批判精神。同时,小说中还具有一定的乌托邦想象和设想,这就与中国近代小说出现的乌托邦幻想相呼应,具有了中国小说自己的特质。因此,老舍的《猫城记》展现了一位中国优秀作家的品质,即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及超越。  相似文献   

9.
张莉梅 《文教资料》2008,(33):117-118
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对小说教学的启示是:确立学生在小说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与小说的视野融合:利用"空白"生发意义,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0.
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儿童幻想小说是世界幻想小说的里程碑似的作品.作者以非凡的幻想力创造了一个切合儿童审美心理的、近乎完美的纳尼亚世界,让孩子无限自由地探险游戏其中.论文试从亦真亦奇的幻想、强烈的游戏精神两个方面探讨作品的美学特征,以探索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幻想文学是21世纪儿童文学除了幽默文学之外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幻想是开启未来的钥匙,是超越现实的力量。陈丹燕是一位能真正走进儿童生命空间的最深层的作家,她用幻想的手法触摸到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种种心灵触动,其幻想小说代表作《我的妈妈是精灵》准确寻找到了儿童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韩彩虹 《文教资料》2012,(5):16-17,24
作者根据日本人对青色的独特感受,以及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在意象的色彩、声音,作品的内容、主题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是本质上的青色体系故事。她用一种洞察生命美丽与哀愁的诗意文字,在现实与纯美幻想的交织融合中,尽显物哀与闲寂之美。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读者中心论范式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一方面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引导读者阅读和鉴赏;另一方面还要超越读者,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林译小说”之所以会风靡一时,正因为其迎合了读者的这样一种审美心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其颇受欢迎的原因,既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幻想小说”于晚清时候出现,是一种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对的理想型文学,小说着力于向读者展示作者想象中的人类社会的形态。“社会幻想小说”的出版与传播与清末民初的出版法规密切相关。《大清印刷物专律》与《大清著作权律》一方面规范了文学的出版和传播,另一方面由于初次制定的不完善性,并不能行之有效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钳制”。而民国初期颁布的《出版法》与《著作权法》与晚清时候相比,对书籍出版规定更为细致严苛,不过由于民主政体的存在,再加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对于言论出版自由的保障,使得民国初期的社会幻想小说在想象空间上更为宽广,种类更加多样,对政府的批判更加犀利,因而获得了比晚清时候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接受美学自引入我国,其“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等理论对高中语文小说的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百合花》这篇课文进行分析研究,可探讨接受美学视角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文本共同作用的结果。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在当今文坛引起了很大震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了期待视野,而这正是神农架小说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城南旧事》《呼兰河传》《草房子》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从意义价值、现状问题、策略路径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高年段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教学实施要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代大规模小说翻译始于政治小说翻译,然而小说的本土政治化接受却并未随政治小说衰落而消失。相反,随着通俗类翻译小说的流行,翻译小说政治化接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随着本土模仿翻译创作作品的兴起而得到巩固。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是清末民初由外国引入的、影响最大的三种翻译小说类型,对这三种翻译小说泛政治化接受情形进行梳理和分析,能更贴近时代背景,展示一个多侧面的近代翻译文学史。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作品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不平衡.本文结合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的特点,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