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黔北仡佬族体育文化的相关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黔北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黔北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六枝特区居都村是仡佬族聚居地,当地仡佬族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吃新节、祭树节、织麻布、打鸡儿棒等民俗活动中,这些活态文化的传承已经濒临危境,其根源在于居都仡佬族传统文化的功能缺失以及人们对民族文化传承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不到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仡佬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田野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在探讨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质基础上,从文化生态视角分析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与传承路径,该研究将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为个案,研究民俗体育融入现代生活存在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同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探讨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的传承和发展。结果显示:社会的快速转型给民俗体育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对民俗体育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体现出多元素融合的特点。充分挖掘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探讨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生成机制,才是民俗体育得以传承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分析、访谈和田野调查可知,仡佬毛龙民俗体育文化是仡佬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体育文化形式,是仡佬族充满着生活情趣并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文化艺术传统。仡佬毛龙民俗体育文化产生于盛唐时期而盛行于明朝时期,是仡佬先民中广泛流传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仡佬族毛龙灯舞的外在形式、制作材料和表演内容等综合来看,仡佬毛龙包含了古代先民的龙图腾崇拜、竹子崇拜、宗教崇拜和生殖崇拜等文化内涵.经历了由娱神功能向娱人功能的转变,也是一种集武术、鼓乐与艺术于一身的文化艺术,具有健身娱乐性、观赏性、广泛的参与性以及丰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婺文化为特色的八婺区域,衍生了丰富的地域民俗传统体育。以浦江板凳龙、义乌罗汉班、磐安迎大旗、后宅高跷等为代表的民俗传统体育,传承着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浓郁的婺州文化精神。八婺区域文化与民俗传统体育的有效发展,有待于区域文化活动、旅游品牌开发、地方感情特色培养等一系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右龙板凳龙的田野调查为支撑,对社会转型视阈下徽州民俗体育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徽州民俗体育面临着认同缺失、传承主体断裂、渠道不畅和受众减少等困境.提出各级政府部门及乡村领导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专家学者的研讨与合作,重视活态传承人的培养,创设校园民俗体育生态环境,同时加强村落特色民俗文化建设,唤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拓宽对外传播途径,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8.
罗正琴  毛强 《考试周刊》2011,(45):128-129
"打篾鸡蛋"是仡佬族民间盛行的独具风格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融体育和娱乐为一体,集庆礼与竞技于一身,现今仍在仡佬族中盛行。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时地考查法、走访法等对打篾鸡蛋运动的各种方法进行收集梳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传承意义,有历史的,也有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探究了民俗体育视角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蕴含的多重民俗体育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凤阳花鼓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价值、全民健身的体育价值、“五育并举”的教育价值、地域特色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承人的断层、传播方式的局限、民俗体育价值研究不足、社会关注度的缺乏等情况,是凤阳花鼓民俗体育价值的现代传承遭遇的诸多困境,值得我们警惕。通过挖掘历史、文化、体育价值,创新推广方式,探索凤阳花鼓与现代艺术、音乐、舞蹈、体育等的融合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凤阳花鼓,增强在年轻人群中的吸引力;培养传承队伍,开展数字化保护,保障老艺人、培养接班人,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凤阳花鼓成为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标杆;创编广场舞,服务全民健身,创作具有凤阳花鼓特色的健身广场舞,使全民健身活动具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文旅交融、五育并举,打造凤阳花鼓的文旅IP,依托高校智力资源,探索一条民俗体育文化与高校合作的新路径,让这朵“东方芭蕾”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  相似文献   

10.
闽南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显著,是闽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潮流、闽南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和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等有利背景下,闽南民俗体育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当前,注重政策法规制定和资金配套的可持续性;注重传承与发展的完整性、真实性与整体性;注重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相辅相成;注重社区传承与学校传承的密切配合等,是实现闽南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迫切选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的现状及传承与发展情况.论述了闽西客家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操作措施:构建闽西客家民俗体育网络信息平台;制定客家民俗体育发展情况的评估体系;结合传统村落建设;结合文化活动和节日建设;竞技性民俗体育项目的竞赛开展;与闽台文化交流联动等.研究旨在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民俗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在赣南这一特定的时空内发生的,民俗体育文化现象的总和.每一个民族都要坚持自己民族文化模式的独特性,才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期,转型传承和发展客家民俗体育不可或缺.当前,客家民俗体育存在生存环境改变、功能转化、意识淡化、传承人老化、传承经费不足和管理机制不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抓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机,明确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地位、完善内涵、实现功能转换、培养竞争意识、构建发展规划、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构建多元发展模式推动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俗体育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性体育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我国千百年来各民族的团结和民俗体育的有效传承,使民俗体育的发展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中国特色。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必要性和途径加以探讨,有利于促进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使我国的民俗体育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15,(5):99-103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以体育现代化和民俗体育理论为逻辑起点,阐述了民俗体育现代化的意义,提出了实现民俗体育现代化路径并指出其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旨在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推动民俗体育的现代化适应,使我国民俗体育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洛和皖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俗体育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民俗体育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一定的迁移性,人口流动为民俗体育的迁移提供了难得的载体,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为民俗体育的迁移提供一定的社会基础,而且这种迁移具有文化迁移的特点,即从文化的高位向文化的低位迁移,同时这种迁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研究和总结民俗体育的迁移特点及规律有助于现阶段我国民俗体育的保护和发展,并为我国民俗体育对外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分析了客家民俗体育的现实困境和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客家民俗体育面临生人参与主体增多、传统组织解体、传承场域文化生态嬗变以及传承方式失范等困境。建议: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指导,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构建多元主体互动组织体系;重塑现代传承场域;构建人民共享的现代传承机制等促进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等新的语境下,有着浓郁乡土情结的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契机,而民俗体育的发展又是新的文化语境形成的现实需要。在新语境下应通过把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放在首位,对民俗体育传承人要准确把握;民俗体育产业化要适度并本着"人无我有"的原则进行;有意识地扩展民俗体育文化空间等策略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莫里斯·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和保罗·康纳顿的社会记忆理论进行梳理,认为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应该关注当下,依靠我国民俗主体的集体记忆,强调权力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重视仪式和身体实践。唯有如此,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才能走出困境,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俗体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俗体育在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里、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体现,蕴育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有的体育魅力,同时作为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三明地区民俗体育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三明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依托这些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相关的民俗体育课程并在社会上推广,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既可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又可以提高民众身体素质。江西高校积极投身于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发推广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笔者也发现江西民俗体育课程在开发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项目选择问题、队伍建设问题、成果推广问题等。针对这些困难,笔者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有助于改善江西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发推广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