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由写作”没有任何限制,是学生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和舒展表达的结果,其作品常常精彩纷呈;“应题写作”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题目、规定篇幅的写作,学生往往畏手畏脚。其实,“自由写作”和应题写作并不是二元对立,教师在写作教学指导时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自由写作”是活水,是思维的活跃和视野的打开;“应题写作”是基础,是系统的建构和规范的遵循。有了“应题写作”的规范训练,“自由写作”便可以插上腾飞的翅膀;有了“自由写作”的灵感启发,“应题写作”更能彰显个性,获得佳赞。  相似文献   

2.
“观察大自然”和“丰富想象力”对学生写作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要让学生走出教室,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感受世界,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这才是学生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翟永新 《教师》2013,(34):62-62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其中的“事实”就是当下的现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冠然对应的是生活。可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作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生活化写作”是立足于生活的写作,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的写作。写作训练既要立足于课堂,又要延伸到课外;既要激发并保持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又要教师适时做好点拨指导,循序渐进。将生活融入写作,会改变写作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状况,使写作言之有物;同时让写作介入生活,会使生活变得丰富深邃,情趣盎然。那么在写作训练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  相似文献   

5.
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只有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形象而生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中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采用作文的形式,即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一篇  相似文献   

7.
冯小军 《现代语文》2014,(12):143-144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笔者从多次中考阅卷情况来看,不少考生文章细节描写虚假、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有的甚至无病呻吟。部分考生甚至教者本身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所导致。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培养学生写作时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让其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懂得观察、学会观察、喜欢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生一定会得益平时生活素材的积累,从根本上改变写作“假”“大”“空”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重读轻写,读写割裂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阅读费时费力,写作举步维艰,结果使写作成了学生头痛、老师棘手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办法是开“源”畅“流”。也就是在阅读训练中教给学生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提高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这样循序渐进,就能达到“源头活水奔涌”的境界。一、开直接生活之“源”,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观察。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借鉴课文有意观察…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表现和评价的能力.”可见,教师注重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尤其重要,正如古人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因此,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中考作文一个重要的导向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因此,在近几年中考中总能看到类似“成长”之类的话题,考查学生思考感悟人生的能力。如,2008年济宁中考作文题是以“成长的脚印”为话题或题目作文;  相似文献   

11.
学生写文章,一般说来要经由观察——思考——表达——修改等过程.无论观察、思考、表达、修改哪一个环节,都应是学生自己所进行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而不应由教师来代替.可是在写作教学中,多年来却存在着“学生写先生改”的状况,这是不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的.修改文章是写作过程中各种思维能力再运用  相似文献   

12.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新课程对写作提出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没得写”。议论文中不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没有充实精辟的论证论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并学会积累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唐晓晖 《辽宁教育》2011,(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观察是习作能力培养的第一环。鲁迅先生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尽管《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的提出为学生写作减少了束缚,但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还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词汇重视积累性写作,它是初始阶段;接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模仿性写作训练,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最终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写作练习中得到提升,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思考——写作——评价——反思,实现“模仿——借鉴——创新”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写、有创意地写作,鼓励学生大胆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并由此养成爱好写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背景分析】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既是练笔,又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那么,什么是生活呢?…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学生应该写出自己深切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而在学生的实际写作中,不少学生为写作文而作文,论点一旦确立,几个论据一摆,一篇文章便搞定,不见观察和思考。语言...  相似文献   

18.
对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做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对高中思辨性写作教学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思辨性写作”的文体意识得到强化,研究者立足文体本身特点划分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多类型的思辨性写作教学;“思辨”作为写作技能和学习工具的价值得到挖掘,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理性思辨;在思辨性写作教学中,研究者们往往将“思辨”作为学习内容,探索“思辨性写作”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黄伟 《教育学报》2004,(2):15-19
当代写作教学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清理和反思 :要正确认识写作教学的价值 ;要实现由“重文轻言”向“重言轻文”的重心转移 ;要关注儿童的言说方式和童年经验 ,让写作成为心灵成长的档案 ;要认真审视和高度重视作文与育人的关系 ;要更新作文的评价观 ;教师要学会享受学生作文并在学生作文中成长 ;教师写“下水作文”的价值功能需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寻找多样化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观察敏锐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学习,实现优化写作教学效果的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充分利用问题引导力,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兴趣;明确观察能力培养目标,灵活运用教育引导方法;加强生活化引导力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设置主题性观察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等策略,结合小学生思维状态特征科学运用相关方法,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为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