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军 《吉林教育》2006,(7):19-21
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命题充盈耳鼓,跃然纸上,共建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追求。毋庸置疑,中小学校领导在共建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而且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就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角色内涵、角色规范和角色形象等来一番全新的理性的审视,对每一位校领导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构建由洞察力、凝聚力、亲和力、感召力和吸引力组成的内核完备的人格魅力场,塑造全新的魅力领导,是这种审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说明我们党正在以“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理念建设我们的党、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本在人,尤其在人的社会属性,而人及其社会属性的本又在教育。因此,和谐社会呼唤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从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我们中小学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胡锦涛同志在今年2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负责干部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扎实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团结。  相似文献   

6.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中央及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国内社会技展的需求,也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需求,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央特别突出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理论观点。中央领导同志近日更强调,职业教育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战略任务.虽然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上正式提出"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并不是凭空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追求,而"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且传承至今绵延不绝,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优良传统.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们对"和谐"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这些都是以我们对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认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和谐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建设和谐社会.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好生活.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标志着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也为我们考察乡村社会的建设路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始终存在着庞大的乡村人口,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实质就是乡村的现代化,中国问题本质上就是乡村问题。所以,对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刊编发这组“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笔谈章,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术界和决策层对此问题的关注。[编按]  相似文献   

11.
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12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以来,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与努力目标。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和工作重点,为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突出地位.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一个班集体也需要和谐.和谐班集体是和谐校园的一个细胞,和谐校园是教育和谐发展的前提.班集体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下,才能调动和发展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使集体形成一种奋发图强、催人向上的气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学实践中,我在整合教材知识和社会生活上狠下功夫,初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性化、活动化和生活化,使课堂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主战场,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和能力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4.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关注幸福指数、提升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全民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全体民众的心理和谐。一、提高全民心理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为提高全民心理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使命。(一)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02004年12月5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是社会传承的重要手段,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教育,逐步消除教育的不和谐因素,使教育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力量。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至今,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年金制度是带给他们老百姓以最大的富足和社会和谐的原因之一.在我国举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分析企业年金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重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归纳为: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更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阶段,面对社会现实矛盾和问题,做出的英明决策。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和目标,而且是一种既有理想、有比较现实的人性化问题,能够针对现阶段中国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建设和和谐共处。高等学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建设和谐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而且承载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责任。因此,建设和谐高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