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彦波 《荆州师专学报》1998,21(1):76-78,84
文章通过对中国佛教茶文化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揭示佛教与中国茶及茶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佛教对中国茶文化所作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的现象很早就已出现,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中国茶文化出现了互动现象。一方面,中国茶文化适应了佛教的需求,另一方面,佛教又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利  王者琦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1):35-36,96
茶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饮料,也是世界人民普遍受好的饮料之一,在中国,茶的起源、茶树的栽培、茶叶的加工、茶叶的功铲、茶的传播构成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具有东方特点的茶文化,成为东方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彩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与自唐代开始传入我国的基督教相比较而言,佛教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无疑是成功的。同是外来的宗教文化,佛教成了与儒、道相并列的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波及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广泛渗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基督教则一直徘徊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之外,虽然中间经过一些传教士观念转变后的努力,也有过平和而短暂的文化过渡,但最终还是没有为中国传统文化接纳和吸收,究其实质,佛教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采取的正确传播理念使它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6.
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绘画在绘画题材、审美理想、创作目的、创作理念及创作思维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形成一个超越东西方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文化上的交流也源远流长。其佛教的传播、发展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主要通过对一些相关日文文献资料的整理,梳理出佛教在日本古代早期(平安时代之前)的传入、发展、兴盛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并最终总结出其传播中体现出的政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是在近代科学主义流行的历史时期步入复兴之路的。近代中国佛教界关于佛教与科学的关系有以下一些基本看法:佛教重视科学;佛法不违背科学;佛法可以与科学互补;佛法高于科学;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这些观点反映了佛教与西方一神教的差异,但基于时代的原因,当时的佛教界尚不能认清科学现象和科学精神的区别。中国佛教接受了科学主义的洗礼未必是坏事,但现代人间佛教还必须从科学主义的阴影中走出来,才有可能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王致兵  王斯一 《教师》2011,(14):123-124
本文对中国佛教"汉明求法"说以及初传之地提出质疑,认为佛教初传首先在海上。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海路上的佛教传播,加之三亚在海上航线的要冲位置,为佛教首先传入三亚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安徽区域佛教的传播进程与发展轨迹可谓中国汉地佛教发展脉络的一个缩影: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不久,即波及到了今天的安徽地区;魏晋南北朝为安徽区域佛教的传播时期,发展规模初具雏形;中唐以后至两宋时期,该地佛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及至明清,安徽佛教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清末以后,安徽佛教虽在历次战争中屡遭削弱,但衰而不灭;进入新时期以来,安徽地域佛教走上了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安徽区域佛教这一盛衰起伏的演变历程,折射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背景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11.
自东汉佛经汉译开始,在社会上存在一定数量的汉译佛经的基础上,为便于汉译佛经的流传和佛教文化的传播,东晋时期产生了较完备的佛教经录。经录历南北朝至于唐代,发展日趋精密,殆唐而集大成。经录整理编辑汉译佛经,对汉译佛经的流传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指引、推荐、航标、顾问的作用。经录对汉译佛经辨伪工作的重视,使汉译佛经的传播能在尽量避免失真的状态下进行。经录对汉译佛经注疏的记录,起到了扩大所注译经传播范围的作用;其对汉译佛经的辑佚体现出了中继汉译佛经传播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绘画在绘画题材、审美理想、创作目的、创作理念及创作思维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形成一个超越东西方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渗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始对佛教采取消极抵御,后才渐渐对其接纳并改造,即将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又多元的影响。在宗教方面对道教、儒教产生影响,形成三教合一的中性文化,同时对中国绘画、雕刻艺术、文学、科学发展诸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佛教初传中国即获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探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精深、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相通、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及佛教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是佛教初传成功的原因所在。对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佛教在汉代传入我国,该文根据梧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及文献资料,浅谈两汉至明清佛教在梧州的传播及发展。根据现有资料,可以初步推测佛教大约在两汉期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梧州,魏晋南北朝期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隋唐时期进入了繁荣期,宋至明清,梧州的佛教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起源于中国,并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十六世纪以来,茶从中国及周边西传,在欧洲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茶文化。文章通过对茶叶西传过程地探寻,试图比较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旨在探求不同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形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哲学的最基本问题本体论入手,揭示了我国佛教和道教本体学说在本质上的相同。提出无论是佛教的“性”本体论还是道教的“道”本体论,现代社会,我们都应该看到它们所具有的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印度佛教的中国化对中国古文论主导模式的确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中国古文论走向了"<诗品>式"而非"<文心雕龙>式"的批评文体之路,使其在外在体制上趋于简易化,内在指向上趋于性情化,具体分析这种影响意义深刻.  相似文献   

19.
贾少丽 《考试周刊》2013,(22):39-40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经过两千多年传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派,是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等诸多方面有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后的国际环境对佛教传入中国极为有利,这些有利条件包括:频繁往来的世界性贸易的开展;统治者对佛教强有力的推行和保护;中外交通道路的通畅,这些都是佛教在中国初传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