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理诗是借助于某些生活现象或具体事物来阐明某些哲理,给人以启迪的诗歌。哲理诗与咏物诗有些相似,但咏物诗篇幅长、容量大,作者在事物身上尽情抒发,而哲理诗篇幅短小,往往只一两句话就表达一种哲理。  相似文献   

2.
所有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不一定都具有哲理性。只有那些在艺术形象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能给人以人生哲理方面的启示的作品,才具有哲理性。哲理性与形象性是分不开的,离开了形象性,那就是直接的说教。哲理性与生活现象、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所谓人生哲理,其实就是对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哲理性概括。离开了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人生哲理也就无所寄托。具有哲理性的文学作品,其所含人生哲理又有丰富与单一之分,深刻与浅显之别。一则寓言,一条哲理,单一明确,容易领悟。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6,(12):18-31
一、高考作文深刻的策略 (一)高考作文深刻的含义 深刻的内涵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不同文体有不同要求,记叙文要形象厚重,议论文要抽象透彻,散文则要有韵味、有哲理。  相似文献   

4.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其作品清新自然,又蕴涵深刻的哲理,总是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联想感悟,给人启发。他的《可以预约的雪》一文,被选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且被安排在了《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专题中。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学生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能明白生活的哲理,体会理性与智  相似文献   

5.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比较 ,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和个性的一种方法。地理学习范围的广泛和学生生活环境的狭小存在着不少矛盾。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不可能在实验室中获得感受 ,也不可能经常到野外去实地观察。运用比较法可以解决这些矛盾。通过地区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成因及相互关系。通过时间过程的比较 ,又可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一、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既可巩固旧知可获得新知。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 ,把已有…  相似文献   

6.
一、高考作文深刻的策略(一)高考作文深刻的含义深刻的内涵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不同文体有不同要求,记叙文要形象厚重,议论文要抽象透彻,散文则要有韵味、有哲理。(二)记叙文深刻的策略记叙文一般是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都要透过所叙内容揭示本质意义1.抒情议论,升华主题记叙文立意深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将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结合起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从小事中阐发出大道理。2.有…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部富有深刻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其中短小精悍的诗句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承载着深刻的哲理意蕴。泰戈尔诗集中对于大自然的描写,不单是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展现,还通过自然事物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本文将简要分析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哲理蕴含及修辞手法。通过本文对泰戈尔《飞鸟集》的哲理内涵及修辞方法的研究,旨在深入掌握《飞鸟集》的学术价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理课堂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复杂多样。如果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深刻地理解知识。一、类比所谓类比,即把同一类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为  相似文献   

9.
理趣,是指文章中的某些语句或段落富含深刻的道理或哲理,这些道理和哲理能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理趣是文章的灵魂。由于理趣在文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又是学生思维成熟发展的阶段,高考作文对文章的理趣也有了要求,强调文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观点要具有启发性,因此学生在作文训练时要注重增加理趣。一.增加记叙文理趣的重要性(一)能够升华主题,体现文章  相似文献   

10.
顾凌云 《天津教育》2022,(16):74-76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使学生对于数学有一个更加形象深刻的认识,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深刻兴趣,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对结合实际生活分解数学知识,在其中为营造更加富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基于熟悉的事物和环境展开数学知识的探索和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思维、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当中的数学知识,学生察觉生活事物中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感受到数学的意义所在,本文主要从创设数学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提炼课本当中的数学知识、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话题作文的“个性” ?在“发展等级”中明确了四个大项 ,即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和有创新。为了更直观更明确地说明这个问题 ,为了便于评价作文 ,也为了今后的作文指导和训练准确到位 ,我们不妨将四个大项进行更加具体的分解。深刻透彻可以分解为以下八点 :①不泛泛而谈 ,不浅尝辄止 ,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见解深刻 ;②不只是例证 ,还能够论证、分析 ,富有理性的思考 ;③分析问题 ,能揭示其产生的原因 ,预示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能层层深入地围绕中心展开论述 ;④对事物的认识不一般化 ,表达的内容富有生活哲理 ;⑤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实验中 ,通过对现象的感知 ,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刻思维。因此 ,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1 现象感知与思维活动是相互促进的  实验中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外在属性或各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是一种与思维紧密联系着的思维知觉。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通过对现象感知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实验对象的各种外部属性和化学事实都是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的 ,观察又离不开思维。当学生感知到物质发生变化或产生各种现象 ,…  相似文献   

13.
漫谈哲理诗     
诗,是抒发感情的艺术。如果诗中揭示一种哲理,这就是哲理诗。古往今来不少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已经成为人们传诵的警句了。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是叫人们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是说明事物的错综复杂,观察事物要全面。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带议论性的科学说明文。作者以简洁的文字,通俗而又准确的语言,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事例,生动而有力地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所表现的相互关系,这种用浅显的事例来说明和论证深奥道理的写作方法,正是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可以确定为: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两者不仅互相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与哲理;  相似文献   

15.
教材中有许多哲理诗,它们把深刻的哲理融汇于客观事物的描摹中。教学这些古诗,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核心目标之一。笔者尝试结合具体诗歌,探究通过咀嚼诗眼、破译符码、追溯背景、编织生活等路径,引导学生揭示哲理诗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彼岸花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和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体会。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相似文献   

17.
刘墉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点点滴滴,然后以独特睿智的眼光深入分析,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意蕴。古今中外礼赞“母亲”的妙文佳作不胜枚举,刘墉在《冬之草》一文中匠心独运,在平凡的叙述中蕴含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母爱”的全新感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凭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给无知和丑恶以无情的揭露。在教学中恰当引用寓言故事,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例1:“甲乙两呆人偶吃腌蛋。甲讶曰:‘我每常吃蛋甚淡,此蛋因何独咸?’乙曰:‘我是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这咸蛋,就是腌鸭子生来的。’”(《人事通》) 评析: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只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起点,但我们不能把认识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必须深入事物的本质。这则故事中,呆人乙从“鸭生蛋”这个表面现象出发,认为“腌鸭蛋就是腌鸭子  相似文献   

19.
英语谚语是对社会、人间百态的观察以及对事物哲理的精辟总结,具有言简意赅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另外,其语言生动活泼,不仅有大量的词汇、句型和规范的语法等现象,结构千变万化,而且寓意深刻,诙谐幽默。基于这些特点,若在教学上恰当使用英语谚语,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情感教学中运用英语谚语积极的情感态度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人格培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黄鹂》一文思想内容含蓄、深刻,富有哲理。关键句有三:一句是“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可见本文说的是黄鹂,讲的是艺术,黄鹂是艺术的化身;一句是“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可见不光讲艺术,各种事物无所不包,所讲的乃是哲理,黄鹂乃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另一句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它表明了哲理的内涵——要发挥美的极致,必须要有理想的环境。具体来说,蕴含在其中的深刻哲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求美。孙犁早期的作品,以清新质朴、简洁明净和行云流水般的艺术风格享誉文坛,文中的“黄鹂”是一种美丽的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