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大,对企业来说是个双刃剑,既有利于企业品牌的传播,也为企业带来了某种潜在的危机。企业稍有不慎,就很容易陷入危机传播的漩涡之中。于是,如何借助媒体力量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妥善应对公共危机,日益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应该承认,我国的不少企业应对危机事件的经验不多,一旦错失良机,由此造成的被动局面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扭转。以近期备受公众广泛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例,作为事件“主角”的石家庄三鹿集团以及其他乳品企业,在危机传播中因信息控制不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教训颇多。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辜秋菊 《新闻界》2006,(4):92-93
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沟”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在这一假说的基础上,卡茨曼又针对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信息沟”理论,认为新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带来整个社会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但新技术的采用所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均等的,那些既有的富裕阶层通过早期采用和熟练使用先进媒介而比其他人更拥有信息优势,从而使得原有的“知沟”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4.
常庆 《当代传播》2002,(5):50-52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许多学者受此启发,研究后认为,“把关人”能够控制信息在信道里的流通,“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这就是说,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起着把关、“过滤”的作用,同时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把关人”理论对传播者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地位的重视。50多年后,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把关人”理论是否还能站得住呢?  相似文献   

5.
刘政序 《今传媒》2013,(4):39-40
“碎片化”是当前社会信息传播语境的形象性描述,近年来成为了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威和信息传播效果逐渐降低,传播实力逐渐失势于新兴媒介,网民的多元意见散布于互联网环境中,引起广泛的信息互动和交流,这是“碎片化”语境最直接的体现.“碎片化”信息传播,既有效地催化了广泛的信息互动,也造成了舆论引导方面的困难.本文即旨在探究在碎片化的语境下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以避免网络信息传播的紊乱,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6.
王迪  张国良 《新闻传播》2006,(11):71-72
传播科技的发展,让整个世界变成了麦克卢汉所描绘的“地球村”,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众媒介成为了传播社会现代化发展观念的“推进器”。但是在社会发展条件影响下。信息的流动呈现出一种“高地效应”,就是政治经济发展越发达的地方,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和利用越充分:发展越滞后的地方,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和利用越不充分。  相似文献   

7.
陈海祥 《军事记者》2002,(11):15-16
军事信息传播是军事系统这个社会大系统中一切信息的传播。从属于军事信息传播的军事新闻传播的良性发展,是军事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会带来整个军事系统内信息全面良性地流动,从而促进整个军事系统更加协调、全面的发展。然而,我们审视当前我国的军事新闻传播,却发现它的面目并不很清楚。军事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军事斗争(战争)、军事活动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事实的报道”。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军事新闻媒体上的“新闻”,其实大多属于适合公开传播的军事信息,当中包括了宣传教育材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已经和整个经济的全球化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等逐渐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传播全球化?它来自何方,又将往哪里去?它的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内涵十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皇权至上的政治格局决定了当时“定于一尊”的传播体制,也就是说,皇帝本人,他“不仅是社会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又是社会信息最权威的裁断者”。这种传播格局对传播效果和传播双方来说都有与一般的传播活动所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对未成年的皇帝,也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同时也赋予了其特殊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人们之间相互进行的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文字产生以前,主要是利用口头媒介传播。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报纸是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工具。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宋朝时“小报”出现的原因、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彭献泽 《今传媒》2024,(2):128-131
为了更好地推行“双减政策”,教育相关部门应重视和解决教育类政策信息传播渠道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教育类政策的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双减”政策的传播效果除了受家长自身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传播各渠道的特点影响,同时政策信息在传播中表现为大圈层的形式多样和小圈层的内容多样。在“双减”政策传播中,一些渠道信息的传达十分明确,使得家长及时了解到“双减”政策带来的好处及其实施的真正意义,但是教育政策在某些渠道的传播也存在不足,导致信息传播受阻并且影响了“双减”政策的传播效果。对此,本文根据教育类政策信息的性质和传播特点,对“双减”政策的传播机制及其信息在各传播渠道上的通畅度进行了分析,旨在对优化教育类政策信息的传播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大众传播研究在整个传播学研究中的位置日益重要,而人际传播研究却受到冷落。事实上,人际传播是一切传播的基础,人际传播的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基础。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和罗杰斯的“创新扩散论”都表明,“人际交往在传递和证实由媒介产生的信息和观念中扮演了中介角色”。施拉姆也说,“最典型的和最频繁的传播格局是一种扩大了的双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 网络时代伴随着新的传播环境,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成为“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生态作为媒介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网络传播克服了信息单向传播的局限,实现了传受双方的互动,可以说网络世界中人人是主人,但是网络传播在带来极大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安全、个人隐私权与名誉权被侵犯、淫秽色情信息传播等问题,破坏了网络生态平衡,给我们提出许多伦理问题。网络受众作为网络传播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其伦理问题也成为网络生态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传馨 《今传媒》2015,(3):22
主持人语:信息化社会,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交互性和碎片化等传播特征体现愈显突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致使组织传播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信息传播创新模式无疑是推进组织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保障。信息社会语境下,新媒体的传播发展呈现出“以人为本”的趋势,从而影响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模式。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新媒体在传播学理论视阈下体现出新兴的传播特点,这就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度挖掘并分析传播新模式对完善组织结构、提高组织信息传播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晨阳 《新闻世界》2009,(5):111-112
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话语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了它,就拿到了信息传播主动权。本文主要围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媒体如何掌握信息传播展开论述,以“拉萨事件”、“瓮安事件”等为剖析对象,阐述了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传统媒体掌握传播的主动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作为目前主流信息传播渠道的传统媒体,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如何掌握主动权,引导舆论使事件向好的方面转化,是本文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在大量的涉农信息传播中,媒介也是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要素,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能够使涉农信息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董轩志 《今传媒》2013,(10):22-24
从古至今,谣言作为一个极其普遍且典型的社会现象,它从未消亡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谣言的传播手段以及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广州“柑蛆”事件、2011年由于日本核泄露导致的抢盐事件等等,我们不难从中发现,插上了网络翅膀的谣言,其传播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影响之大、让人惊叹。产生于人际交往之中的网络谣言,在内容和传播过程的本质上还是与传统的谣言有着相同点,所以通常研究者并不会将网络谣言作为一个孤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但是,网络环境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在此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具备了不同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往的特殊性,由此而产生的谣言也自然而然的带上了一些独特的“网络”色彩。对于当今谣言传播模式的研究,对于构建科学完善的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抢手的十类新闻传播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 人类社会叩响21世纪大门的时候 ,正值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由工业化社会演进到信息化社会。风靡世界的信息革命实质是信息传播的高新科技革命。层出不穷 ,日新月异 ,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来得更加快速 ,令人目不暇接的传播高新科技的应用 ,使总是最先沐浴高新科技成就洗礼的新闻传播业界产生翻天覆地的急剧变化 ,使整个人类社会惯常的传播规律及传播秩序也发生十级地震般的巨大震荡。铺天盖地的信息爆炸 ,一方面使传者和受众都更加聪明 ,另一方面 ,同时又使传者和受众都更加困惑 ,都在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中国 ,新闻传播业界的竞争空…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在“去中心化”“众声喧哗”的网络虚拟空间内凸显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中之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从传播模式、信息架构、传播环境三个方面尝试把握新型传播形态的脉搏,以不同以往的模式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刘婧 《山西档案》2021,(2):35-45
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丹麦等传播实践,总结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分权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现状分析“政府主导”模式最适合我国,国外经验还启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应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的双赢模式、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法规政策、形成特色非遗档案资源的传播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