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的艺术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在迎合观众观赏习惯的同时,主题思想、叙事模式、武侠电影的基本元素等也发生了嬗变,使武侠电影在艺术风格上由传统走向现代,在继承传统和拆解传统以求其变中完善和发展,并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电影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很快便在各大城市传播开来。到了1920年代,中国的电影产业萌芽已经初具基础,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时期的电影产业表现为从业者追逐娱乐至上与利润最大化,而教育界则开始探讨电影的教育属性,为电影产业的多路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90年代中国电影理论学者以当代理论视野和当代学术话语 ,从不同方面讨论或涉及娱乐片 商业电影、电影叙事、后现代 后殖民等具有一定关联的几个命题 ,以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论建树推动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五六十年代正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初期,也是中西音乐相结合的启蒙阶段。通过对这一时期电影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题材内容、音乐创作特点的分析,从而得出五六十年代电影歌曲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感,既唱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喜悦心情,又唤起了人民面对新生活的信心,为后来中国电影歌曲的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是朱洁副教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专著,该书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第二章:"主旋律电影":世纪之交的变奏与交响。第三章:商业电影:引领本土电影时尚潮流。第四章:艺术电影(上):别开生面的个人电影。第五章:艺术电影(中):新主流电影的独特景观。第六章:艺术电影(下):新生代电影创作举隅。第七章:不老的神话:张艺谋的电影创作。第八章: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第二阶段是以美国学者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奥尔德里奇等为代表的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从平行研究的角度比较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和新生代电影,分析其异同,探究其深层的内在原因,对深入理解现实主义电影传统在中西方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性一直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然而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受到政治、宗教、道德宽容度等原因的影响,导演们对这一主题的重视程度以及表现尺度是不同的。统计表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中表现性这一主题的表品急剧增加,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性解放运动”的爆发,文化的后现代转向以及电影体的变都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繁荣于上海,上海特殊的租界文化语境影响了电影的表达.在30年代的电影中,上海租界中的典型公共空间具有隐喻与象征的色彩,成为一座陌生、罪恶的城市.30年代的经典影片,在叙事策略、内容等方面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同时,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突围.  相似文献   

9.
"影戏"是早期中国电影的核心观念。长期以来,人们都简单地用"电影即戏剧"来阐释"影戏"观念。本文在细致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早期电影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最初认为"影戏是由扮演的戏剧而摄成的影片",到后来强调"电影剧是电影术与戏剧的结合",强调"影剧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电影家的认识在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0.
以《偷自行车的人》、《马路天使》、《十七岁的单车》为例,从纵向和横向以平行研究的角度,分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和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创作风格,能够发现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相似和不同,有助于深入理解现实主义电影传统在中西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主旋转电影的迅速崛起与兴盛,构成了中国影坛特殊的化景观,透过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以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和艺术品格。通过对这些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揭示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多种形态电影的格局,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无法回避的状况。对于现实表现题材的创作,也呈现复杂多样的状态,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而现实表现更多在主旋律影片努力创新、都市片占据主导位置、喜剧娱乐片的超常发展、农村片面貌改观等方面显示出来。电影更加融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平凡生命的价值,着重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表现,把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作为至高无上的艺术表现对象,现实娱乐成为自觉追求等等,多元文化成;为看似散乱;但却生动的电影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五四"及20年代的小说理论主要是在破除旧的小说观念,确立新的小说观念,对小说的性质、功能作了明确界说,那么发展到30年代,中国小说"现代性意识"的深化,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小说现在与将来的关注;二是对小说内容社会化的强调以及现实主义典型化理论的探讨;三是对小说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探索,这其中包括除主流理论家和小说家以外的小说理论家和小说家们对小说背景、故事以及叙事方法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的大后方报纸上的电影广告。有着独特的广告诉求方式和本制作。它在民族危亡的历史的时刻宣传抗战电影、传播抗战以及相关诉求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广告史,特别是40年代的新闻史、电影史以及大后方化研究。都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战争电影由"点"的凝视到"面"的铺陈,内涵了"史诗"的意味.同时,在展示"死亡"与"尊严"的搏击中,揭示了普通人面对战争的心灵悲歌.这一时期的部分影片,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响,以杂文的冷嘲热讽,锲入了战争电影主题的又一个侧面,显示了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的草创时期,也是北京电影市场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当时新式电影院的营建、改造,电影放映、电影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影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等角度描述20世纪20年代北京电影市场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对北京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合拍武侠片”构成大陆武侠电影的主流,同时也成为当时电影市场上的拳头产品.“合拍武侠片”出现的背后有着两地电影互动的历史背景,其出现不仅使得大陆武侠电影的面貌得以改观,更是引发了娱乐电影创作高潮的到来,同时也唤起理论界对娱乐电影的新认识.探讨这些影片,或可为我们今后撰写中国电影史提供更多样化的路径和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世界影坛的“意识流电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流电影”是世界影坛上一种新颖样式的电影。本从意识流电影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谈起,具体论述了一些世界电影大师的意识流电影的思想内容及其创作特点,从而使读进一步了解其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Lily 《出国与就业》2011,(6):76-77
法国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现代电影技术于1895年诞生于法国。上世纪60年代新浪潮运动的兴起令法国电影的发展又达到一个巅峰,出现了像弗朗索瓦·特吕弗和让·吕克·戈达尔等举世公认的艺术片大师。如今,法国每年仍出产约200部电影,电影业投资额占全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20.
当上海成为新兴电影产业的中心时,现代中国电影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兴起.并制作了一系列影片.虽然这些影片没有在西方流行,却在亚洲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在四十年代战后也涌现出了一批好电影以及优秀的导演.但大多数导演在二十年后都相继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