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这种情节,通常被称为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的小说具有高超的叙事技巧,其小说故事明显地形成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空间世界,男性作为行动元对女性角色有着强烈的催化和显现功能;与此同时,人物的心理意绪支配着故事的发展,颠覆着小说情节的有序性,并建立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意指世界,从而使其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反讽结构。  相似文献   

3.
理论家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不同的“形”和“态”.即“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动态人物”和“静态人物”,这对于创作和欣赏很有启发意义.与此相关.爱·缪尔《小说结构》的第一章.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和人物小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小说重在情节的编织,作家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来安排人物,人物对事件的反应不是从其内在秉性出发,而是根据情节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描写“湘西世界”的一个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男女恋爱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廖廖,但悱恻动人。故事是以悲剧告终的,小说的结束语让人充满希望又教人一腔无奈:“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种  相似文献   

5.
郑付霞 《学周刊C版》2010,(5):191-191
在小说创作中,服饰意象可以是叙述故事、结构情节的载体,也可以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社会地位,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变化。诚如张爱玲所言:“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种袖珍戏剧。”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他所塑造的每一个成功、典型的文学形象往往都离不开生动、鲜明的服饰描写。这在小说创作中不乏优秀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小说散文化是对写实小说、情节小说的突破和超越,它体现了现代散文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和渗透。沈从文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的“散”,体现出散文式的疏散、自如和结构上的跳跃多变;另一方面是人物和事件的“不散”,体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和人物塑造的写意传神。  相似文献   

7.
<正>一、专题阐释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可以多方位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小说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但是,现代小说往往会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剖析,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冲突式结构,是西方戏剧性小说的一个基本类型。本运用黑格尔关于古典戏剧结构的理论.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等经典作品的艺术分析,揭示出冲突式结构的三个美学特征:以人物“不同目的的冲突”作为“结构的中心”.情节的趋势“是奔向最后结局的不断前进”;“把史诗和抒情诗结合成一体”.并让“人物取他自己行动中的果实”;采用加速或减速以及场景限定.实现对小说时空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9.
小小说《一元钱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巧妙,人物典型,形象鲜明,意蕴丰厚,引人深思。 小说以“我”参加电视台的一个创意活动为故事框架,叙述了“我”为乘公交车而向他人“借”一元钱的始末,于情节的波澜与场景的对比中,反映  相似文献   

10.
“情节”方面的内容几乎是高考小说阅读中必考的一个板块。众所周知。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有机地统一则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在小说中.情节。“它主要是指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经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一系列能显示人物自身、  相似文献   

11.
窦桂梅老师的新课例《三打白骨精》共上了两个课时,在浙江上课第一课时耗时61分钟,比正常用时超出21分钟。那么窦老师在这61分钟“聊”了些什么呢?一聊小说的要素;二聊故事的环境;三聊故事的情节,即先聊妖精“三变”的情节,再聊孙悟空“三打”的情节,最后聊唐僧“三责”的情节。第二课时又聊了些什么呢?一聊故事中的人物,先评价孙悟空和唐僧,再解析八戒人物的性格;二聊故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小说重写人物,但故事是小说的肌理。故事可以周密预设一个结尾,然后再从容叙述;故事也可用人物情感的推演来结构,取其自然洒脱;表现主义小说的故事特征则是努力撮合“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联,表现出多个必然生成一个偶然,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你们喜欢写小故事吗?你知道写故事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交代情节是故事与小说写作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故事讲究在情节中展现人物,而小说则强调人物性格塑造,并不注重情节发展。换句话说,故事以写事为主,重在事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议项链”,是《项链》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也是这篇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说名作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豹尾”。从情节看,小说从“借项链”写起,经过“失项链”,写到“赔项链”,故事已经结束,主题已经体现,结构已属完整,为什么还要写“议项链”?按照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来看,的确,创作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它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写了“议项链”这个情节,点破了钻石项链是假的,使情节发展出现了新天地,使作品更具有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结构更加奇特、完美、自然。这…  相似文献   

15.
《竞选州长》这篇小说,通过一个虚构的独立党的州长候选人“我”参加州长竞选而横遭诬陷的故事,对美国的“民生政治”和“自由选举”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篇小说在写作艺术上有以下特色。一独特的构思技巧、精湛的布局谋篇本文构思的“独特”在于没有常见的故事情节和景物描写,而是通篇采用候选人的自白和报纸材料的摘引来安排情节结构。它以故事的叙述看“我”怀着得意的心情参与竞选开始,中间详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冲突式结构,具有三个美学特征:以人物“不同目的的冲突”作为“结构的中心”,情节的趋势“是奔向最后结局的不断前进”;“把史诗的抒情诗这两方面因素都结合在它自己身上”,并让人物摘取他自己行动中的果实;采用加速或减速以及场景限定,实现对小说时空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一部涉及宗教题材的小说,对它的研究应该考虑到佛道观念的影响。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这也就决定了小说结构围绕他而展开,孙悟空的故事就是一个道家的“谪世”故事。整部小说的结构就是一个描写孙悟空“谪世”前后故事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外国小说鉴赏》是苏教版高二年级第二学期两本语文教材之一。这本教材一反小说教学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套路,依据“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八个话题,选编了十六篇外国经典小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小说鉴赏应该如何落实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小说鉴赏课,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物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进展;而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则应当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二重性:即格雷马斯所说的,既是行动主体,是“行动元”:又是性格,是“角色”。(《行动元、角色和形象》)因此,大凡优秀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应当是一个文学形象,一个性格;否则,  相似文献   

20.
小说散化是对写实小说、情节小说的突破和超超,它体现了现代散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和渗透。沈从散化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的散”,体现出散成的疏散、自如和结构上的跳跃多变;另一方面是人物和事件的“不散”,体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和人物塑造的写意传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