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现代报纸的沿革是不断寻求对读者阅读方便、节约精力、醒目、有吸引力的方向改进,不断寻求和发掘读者的需要与兴趣而改进。”这些话今天读来依然不无教益。应该说,今天的报纸新闻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变革。已经有众多报纸新闻更加醒目抓人,更加满足着读者的不同需求,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但还有不少报纸的新闻依然显得陈旧、老套、生硬和缺乏吸引力,亟待我们去改进,用创新的思维把我们报纸中已经落伍的东西减到最少。一、让视角再独特些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视角决定着…  相似文献   

2.
3.
在“纸媒”竞争、“网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势下,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真正实现让读者在爱看、乐读我们报纸的过程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在消遣中汲取多种知识,从而达到净化灵魂、升华情操的目的,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既然如此,就应该在“眼睛向下”与“品位向上”上做一番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5.
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50年华诞庆典的盛大场面深深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报道这次盛事的新闻工作者,是离庆典最近的人群的一部分,他们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现场的盛况,用自己的内心体味人民的喜悦,又用自己擅长的本领把祖国昌盛、民族强大的景象传播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些历史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是用怎样的职业眼光和工作方法来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  相似文献   

6.
初学写稿的人,大凡喜欢抓“四体”、“五官”,甚至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岂知,这样既费笔墨,又降低了“含金量”,使投出去的稿件上稿率低。何以解决?笔者以为,应学会“画眼睛”,提高“含金量”。  相似文献   

7.
近日,北京一家报纸刊登标题为“亲子鉴定显示:北京一成半爸爸替别人养子”的消息。单看这标题,让人瞠目结舌。我们由此获得的信息是:一成半的爸爸与自己的儿子毫无血缘关系。据统计,北京已登记常住人口加上户籍人口的数字突破1500万,而最高人口数量瞬间曾达到过1700万的峰值。由此推算,至少有150万人的婚姻有不安定的隐患。管中窥豹,由北京推及全中国,我们实在不能不担心与震惊于整个社会的亲子关系状况。然而,看罢新闻正文才发现,问题完全不是标题描述的那样。原来,这一成半的数字是来自进行亲子鉴定的结果比率。如此就可以理解了,毕竟委托…  相似文献   

8.
标题中的“悬念”好的标题不但会使你如品香茗,余味不已,而且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让你非把全篇读完不可。这些标题所以有如此的艺术感染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标题时不直接说破,而是故意留一手,卖关子,打埋伏,藏迷设疑,逗起悬念.在标题中设“悬念”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反常法。如《“破罐子”能修,“出窑砖”可变》、《冤家路宽》、《鸡毛终于飞上了天》、《沉到河里的砖浮起来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综览各报,在标题的制作上,普遍存在死板老套,枯燥乏味,拖泥带水,沉闷冗长等问题。很多新闻稿件本来尚好,但由于标题不精彩、缺乏韵味等,读者看完标题后也就没了读新闻的兴趣。不妨在此举几例作对照:A_1法国一登山运动员(肩题)珠峰失足被我藏民救出(主题)A_2(珠峰失足,险矣!坠入我境,幸哉!)(双主题)法一登山运动员被我藏民救出(副题)  相似文献   

10.
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要写好标题,首先要抓住文章的本质,从文章的内容里寻找让人过目难忘的标题来。下面是笔者作题的一点心得。写出“视觉”。笔者写过一篇反映一座深山变电站里职工生活的稿件,我认真推敲后,取名《深山安居乐业图》,被《中国电力报》采用。写出“嗅觉”。我觉得我们家乡的一种风味食品——熏肉很有意思,遂写一稿,仔细琢磨后,写出《大别熏肉喷喷香》,后被《中国食品报》刊登。写出“感受”。在城市里呆久了,总觉得少点什  相似文献   

11.
鞠焕宗 《青年记者》2016,(28):42-43
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世界的眼睛》,讲的是马格南图片社历史上的著名摄影师的故事.摄影师或者说摄影记者,就是将他们看到的世界通过照片展现在受众眼前,充当他们的“眼睛”.而我们提到拍照,讲述最多的也是如何变换拍摄的角度,让人们通过照片看到真实甚至更精彩的世界.但在无人机出现以前,相机无论像素和连拍速度如何提高,手机如何让拍摄和分享更为便捷,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看世界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有人曾形象地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还有人说“标题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精彩新闻”,这话一点不假。近来浏览各地报纸,发现有些新闻标题制作得十分精彩,有些标题就像一幅“画”一样,使人看过之后可以联想。这样的标题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使得交通陷于瘫痪,情绪低落的旅客挤满了火车站。车站扩音器不断播报交通最新状况的声音与人群的嘈杂声混杂,几乎令人窒息——尽管吵闹的声音在火车站大厅内回响缭绕,然而我依然获得了到达目的地所需要的准确信息,甚至同时可以顺利地和一群同路人聊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刘峥麟 《新闻前哨》2010,(12):93-93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这句话,看起来是一句贬义的话,但也说明了这样一个常理:标题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在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的今天,这话已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新闻标题立于新闻事实之前,是新闻的“门面”,真有似眼睛之于人。从人的眼睛里,  相似文献   

15.
《大河报》新闻标题制作的美,这是很多读者都公认的。除了上次笔者在《擦亮新闻的“眼睛”》(载《新闻三昧》2001年第9期)一文提及的外,下面,笔者仅就《大河报》在新闻标题制作方面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在标题制作方面先声夺人是《大河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标题是一门艺术。读者在浏览报纸时花在标题上的时间是极为短促的,因此,标  相似文献   

16.
有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新闻更是用眼睛“写”出来的。用眼睛“写”新闻,不是一览无余地看到什么报什么。而是要把你在现场的亲眼所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个画面展示给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现场新闻才是灵动的、充满生气的。在人民日报社领导、总编室和记者部的支持下,三峡工程135米蓄水给了我一个尝试用眼睛“写”新闻的机会。6月1日起,在二版《来自三峡的报道》专栏连续刊用的12篇现场特写或通讯,是一次用眼睛“写”新闻的实践。1.用眼睛“写”新闻,精…  相似文献   

17.
由“眼睛风波”想起春晓据悉,前段时间,一些观众对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的片头产生误会,于是来信认定片头那双眼睛是演艺界某大腕的。由于那位大腕艺德欠缺,名声不好,引起观众强烈不满,要求撤换那双眼睛。其实这双美丽明亮的眼睛并非那位大腕儿的,而是青年演...  相似文献   

18.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标题如美女“临去秋波那一转”,夺人目光,引人兴趣,令人赏心悦目;劣标题则如患疾之眼,让人不想多看。新闻之眼病,换言之,即标题之病,择其要者有五,曰:无神、散光、斜视、近视、失盲。一、无神。看似一双大眼,其实无光无神,表现不出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情。对新闻标题来说,就是不能表现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毛泽东曾说过:“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没有内容,不能引人注目”。这个“内容”,就应该是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部分,没有这种‘呐容”的标题,就像一双无神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把标题称为报纸的眼睛.一张报纸,能否吸引读者,就像一个人一样,眼睛有无灵性十分重要.眼睛有神,可使人神采飞扬;眼睛无神,则逊色几分.报纸的标题如果做得好,就可使这张报纸鲜活、生动,吸引读者;如果标题死死板板,整个报纸也不会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1907年4月2日,元老记者于右任在上海创办了报纸《神州日报》。不到一年,因隔壁广智书局失火而遭殃及。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又创办《民呼日报》,他说:政府不能保护人民,则政府之资格失;人民而不能监督其政府者,则人民主权利亡。”由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