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实验存在操作难和观察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月相变化实验教学的新设计,新设计利用磁铁和转盘实现月球模型亮面始终朝向太阳,且能观察其运行轨道变化,同时能让学生直接观察不同日期的月相变化规律。该设计操作简单易行,观察立体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月相变化原理及地月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这款实验设计通过视觉化手段,能有效帮助小学生学习与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3.
李一新 《物理教师》2006,27(2):55-55,57
本刊2005年第8期刊登了《为什么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不同?》一文,该文澄清了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并且在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365天)和月相变化周期(29.5天)的情况下,计算出了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对此表示赞同.但笔者对该文还有点小小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韩静波 《物理教师》2006,27(9):42-43
本刊2005年第8期《为什么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不同》一文,论证了月亮的公转周期和月相变化周期的区别与联系.对我有很大启发,促使本人对该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现将两种解释呈现如下.1常规解释图1首先,我们要了解:阳光照射下的月亮永远是半个亮半个黑的,月相的变化实  相似文献   

5.
顾召军 《物理教师》2005,26(8):4-34
高中物理课本(人教版)第一册第95页练习五第2题中提到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学生们对此深感不解,他们认为,月相的变化周期是29.5天,这就是一个阴历月,为什么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却是27.3天呢?难道这两者不等吗?鉴于学生们对此认识比较模糊,我就在此作一分析.图1为了便于理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通过对月相图的判读,对月相的成因、变化、特点作开细的阐述,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孔波  徐化美 《辅导员》2010,(17):60-61
一、观察盒装置图(如图) 二、特点及用途 1.特点 (1)科学。月相的成因是月球在空中方位的变化,在设计中让“月球”(乒乓球)围绕“地球”(平面镜)转动,更能接近实际。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太阳、地球、月球在特定时间三者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索月相     
《小学自然教学》2007,(3):F0004-F0004
本页中央的图是一幅从上方向下俯瞰地球和不同月相的示意图。太阳光从右侧射过来,图的外圈显示的是,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半个月球的不同比例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通过对月相图的判读,对月相的成因、变化、特点作详细的阐述,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机建立月球运动模型,通过对月相变化的静态分析,在课件中进行动态演示,通过交互,可以随时显示月球在不同位置的月相在同一时间观察别的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月相的成因及月相的变化规律,我设计了简便易行、演示效果很好的视频投影。现介绍如下: 一、材料准备白色乒乓球一个,直径3毫米长50毫米螺丝杆一根及配套螺母若干,长300毫米直尺一根,视频投影及配套大屏幕电视各一台。二、制作连接第一步,制“月球”。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第四册的最后一课《看月食》的第四和第六自然段描写了月食发生时月相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运用板书或投影演示引导小学生理解这两段话时,经常出现知识性错误。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上把月亮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相变化,而且在远古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相变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以“阙”释“月”,意为月亮有圆有缺,然以缺为常,揭示出月之得名由来及其变化;笔者将《说文解字》中表示月相变化的9个字进行归纳分类,即新月、满月、残月;并且从文字学、训诂学、天文学三个角度分别对每个字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了《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和月球有关的内容。那么,关于月球,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呢?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新教材已将“月相及其变化”列为必修内容,虽然《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即使要做到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也并非易事.特别是对地理教师而言,即使受过专业训练,也很难说就一定能教好。笔者以为,在“月相及其变化”这部分教材中,月相的成因是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基础,用好教材“月相成因示意”插图是教学的关键(见图1)。  相似文献   

16.
对于月相的形成,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常的实验方法是这样的:用电灯当作太阳,你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让学生观察月球被照亮的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但由于学生是在白天上的课,即使在实验室拉上窗帘,效果也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电场的存在呢?许多老师在讲授“电场”这一概念时,常常通过与重力势能的类比,提出电场的存在: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作用力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物质即重力场作用的,同样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物质即电场作用的.这种方法显得有理无据.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电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算机建立月球运动模型,通过对月相变化的静态分析,在课件中进行动态演示,通过交互,可以随时显示月球在不同位置的月相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9.
火山爆发。在瓷盘中用细沙堆成一座小山,山顶留一个坩埚大小的圆坑,在坑中堆放高锰酸钾粉末5克,顶上压一小槽。在高锰酸钾的周围,堆放研细的10克重铬酸铵粉末,用滴管滴1—2滴甘油在高锰酸钾的小槽里,片刻就能看到有紫红色火焰喷出,接着又有许多绿色的“火山灰”喷出来,形象逼真,宛如火山爆发。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小学,缺少实验器材,教师可以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制作月球模型进行月相变化实验。取一只乒乓球,一半涂成黑色,在黑白分界线上下各钻一个小孔。用木板做一个底座,中心穿插一根铁丝,把乒乓球套在铁丝上,用胶布在铁丝上绕几圈,一定要挡住乒乓球不下落。学生实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头当作地球,电灯或别的发光物体当作太阳,乒乓球当作月球,使乒乓球的白半球始终朝着太阳。将作为月球的乒乓球由西向东绕自己的头部慢慢转一圈,观察乒乓球白色部分的变化,可以看到月相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确认识月相变化的原因。湖北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