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水强 《现代语文》2008,(12):49-49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被明朝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师说》中以其丰富的学识、卓越的胆识提出了骇世惊俗的师道观。  相似文献   

2.
“原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历史上以原道为题的文论有很多,其中以韩愈的《原道》篇最为著名。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原道》既是“儒学复古运动的宣言书,又是古文运动的压卷之作”[张慧.“道”之意义的生成与流动——以刘勰、韩愈、章学诚之《原道》为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4).],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3.
李平 《学语文》2003,(2):8-9
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散文,而“序文”又是他散文中别具一格的珍品。韩愈的长文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气势捭阖;就是几百字的短文也同样写得曲折多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下简称《送董序》)就是一例,全文只有151字,却言简意赅,情真意切,有一唱三叹之妙。  相似文献   

4.
独孤及是中唐时期“作为文章,律度当世”的“一代文宗”,而韩愈是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之扛鼎人物.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提出“韩愈学独孤及之文当必有据”一说.分别从此论的文献信息来源、萧李文学集团的联系、独孤及与韩愈诗文创造内容和风格的沿袭以及中原地域人文精神的传承诸方面来考察此论.  相似文献   

5.
唐代德宗贞元年间由韩愈首倡,李翱、皇甫湜附和,后来又得到柳宗元支持的古文运动,在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靡丽的形式主义文风与陈旧的辞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革新和大胆的探索。确实,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创造了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不袭蹈前人陈言的佳作。韩愈被后人推祟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苏东坡《韩文公庙碑》),成为一代文宗。遗憾的是,古文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为文艰涩深奥,阴晦难解的倾向。特别是向来为后人所讥贬的樊宗师文章,语言更是以“隐僻不明”、佶屈聱牙为中国文化史上所罕见。然而,让人  相似文献   

6.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不仅在散文的写作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创作实践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散文作品,不愧为“文起八代之衰”(苏轼  相似文献   

7.
唐代古文至贞元、元和间,经韩、柳“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隄末流,反刓以朴,划伪以真”,遂使“文起八代之衰”,“横鹜别驱,汪洋大肆”,古文运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实绩。这一运动不仅沾溉时人,而且浸润后学。杜牧虽生於韩、柳之后,未能赶上古文运动的高潮,然而他以韩、柳为楷模,学习、继承、维护、发展了古文运动的传统和成果,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古文,使他在唐代古文运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前人对此已有所揭示。清人蒋湘南  相似文献   

8.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公元768~824),曾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我国文坛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唐以后的写作界,韩愈名声日彰,文人几乎言必称韩。欧阳修云:“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新唐书本传“赞日”:“自愈没,  相似文献   

9.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有数的杰出的开拓者之一。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一代新风,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的诗歌,内容多涉时事,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面貌,且在风格上独树一帜,对当时和后来诗歌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我们在此所谈的《华山女》一诗,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10.
汪洋恣肆纵横淋漓《师说》的艺术魅力江苏冯为民周晓丽韩愈(768—824年)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之誉。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气势高亢,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师说》是韩愈散...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不仅极力称道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且把韩愈的文章与杜甫的诗歌、颜真卿的书法、左丘明的史传一并论及:“杜诗、韩文、颜书、左史,皆集大成者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愈的文章所以能够“起衰”,就在于他善于“集成”。应当说,韩愈的集成,在思想内容、风格源流和文章形式疗面皆有其表现,而这里则仅就其文章形式方面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刘熙载曰:“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蒋湘南曰:浅儒但震其起八代之衰,而不知其吸六朝之髓也。”刘、蒋二人的见解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都指出了:韩文不仅继承了古文的形式,同时也大得力于骈文的遗产。  相似文献   

12.
韩愈与传统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唐代的韩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特别是在哲学史和文学史上,他都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苏轼歌颂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①。作为哲学家,他的“道统’’论可以说开宋代理学的先河;作为文坛上的一代宗师,他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冲破了六朝旧规的束缚,创立了新的文体规范,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峨矗立的丰碑。正因为如此,韩愈与传统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任何一种传统都是与既定的社会生活状况相依存的。它的存在价值并非取  相似文献   

13.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师说》仍是必读课文。保留并且精读《师说》是有道理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师说》是其宣言性的典范作品。韩愈同时作为政治家,《师说》对社会时弊的批判深刻非凡,他对社会教育的关注、即使到一千余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为韩愈的深刻思想所折服。当然,对于高一语文教学来说,《师说》对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贡献不是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14.
读罢“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写的《师说》,获益匪浅。但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说,我却颇不以为然。试问,圣人高于众人,这到底是客观的事实,还是韩愈老夫子的谬见?这实在是很值得一议的。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我国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他的论著中隐藏着丰富的写作思想,这些写作思想仍然值得后人学习.前入主要研究了韩愈所提倡的写作方法、写作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主要挖掘了在作文之前,韩愈有关“写作主体”培养的方法,希望从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苏轼《韩文公庙碑》是一篇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文中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早已成为公论。洪迈《容斋随笔》中说:“刘梦得、李习之、皇甫持正、李汉皆称颂韩公之文,各极其势。……及东坡之碑一出,而后众说尽废”。可见此篇之地位。特别是正文后面的附诗,气势开阔,意趣横生,以浪漫的想象,奇幻的意境,颂扬了韩愈在文学上的贡献。此文  相似文献   

17.
韩愈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其诗文在我国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散文(古文)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我国一千多年来的散文创作,起着历久不衰的巨大作用。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即今河南孟县西北二十华里的尹村人(现改名苏庄)。尹村是他的祖茔,而韩文公本人则葬在城西十五华里左右的韩家庄后面。因他生前曾当过吏部侍郎,所以人们也叫他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故又称他为韩文公。他生于公元七六八年<唐代宗李豫大历三年),死于公元八二四年(唐穆宗李恒长庆四年),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等五个帝王。由于韩愈生前常自称昌黎人,所以他死以后,对于他究为何地人,则是众说纷云,莫衷  相似文献   

18.
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与北宋宰相陈尧佐,因潮州治理鳄鱼患而各作一篇文章。韩愈著《鳄鱼文》,陈尧佐著《戮鳄鱼文》。这两篇文章在写作背景、体裁、题材、结构、写作手法、影响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本文拟从这六个方面一一比较。  相似文献   

19.
宋人刘挚有句名言:“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宋史·刘挚传》)在此之前,北齐的颜之推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自古文人,多陷轻薄。”(《颜氏家训·文章》)文人无行,好像已成为一个源远流长的传说了。如今且说“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韩愈,他会不会是个例外呢?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与韩愈一道,首倡和实践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从内涵说,改变了自董仲舒以来,汉儒为学的繁琐拘谨脱离实际,解放了思想,使文章题材多样化,并且明确以“载道”、“明道”为目的。在语言文字上,扬弃了汉魏六朝的骈丽浮华的文风,崇尚先秦古文的质朴自然。这些都是韩柳二人大体略同的。但具体而微地说,在语言文字上,韩愈一向主张“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客观地说,韩愈在这些方面是成果丰硕的,功不可没。但也应实事求是地承认,语言文字立意固然可以创新,形式上总是要有所继承的,不可能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