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与家教》2004,(11):51
科学家近期发现,人大脑中接受新信息的区域在夜间会产生强烈的睡眠活动,这表明睡眠对大脑整合新信息至关重要。专家评论说,这是首次证明人清醒时的行为会在睡眠阶段影响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  相似文献   

2.
在茫茫的太空中,忙累了的宇航员也得睡觉,那他们会像在地球上一样做梦吗?如果会做梦,又与在地球上做梦有什么区别呢?健康人在夜里会经过4~5个睡眠循环,其中每个循环由入睡、慢速睡眠和快速睡眠3个阶段组成。当我们看到梦境时,眼睛的快速活动可以成为快速睡眠的指示器。从第一次有人驾驶飞船时起,科学家们就开始对宇航员的睡眠进行研究,因为睡眠质量会直接影响宇航员的情绪和工作能力。在挑选宇航员阶段,工作人员就开始在隔离的房间里进行地面实验。他们将电极固定在宇航员的头部和身体上,连续2~3个夜间记录宇航员的睡眠情况:包括他们大脑…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08,(8):78-78
据新华网日内瓦在2008年1月15日电,瑞士洛桑大学基因组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名为HOMERLA的基因与调节睡眠有关。他们的研究揭示,大脑如果要保持清醒状态,大脑神经元就需要补充钙,比如长时间难以入睡时大脑中钙的含量就很高,因此人们入睡前首先需要降低钙含量。  相似文献   

4.
饥肠辘辘     
“饥肠辘辘”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意思是说,饥饿得肠子发出像车轮滚动的声响,生动描绘了人在饥饿时肚子咕咕直叫的情形。比喻非常饥饿。人为什么会饥饿?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动物脑里发现了能促使产生饥饿感的两种激素,这两种激素都是由位于大脑侧丘脑下部的神经细胞制造的。当大脑感到需要进食时,饥饿激素就会起作用,使人  相似文献   

5.
谁都做过各种各样的梦。那形形色色的梦从何而来呢?这正是许多科学家多年来探索的有趣课题。·“睡眠细胞”的活动产生了梦科学家发现,在人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在人醒着的时候是不工作的,而只有当人睡着的时候,这部分“睡眠细胞”才开始活动。若这部分细胞不使用,就会趋于衰退。故需要有表现其机能的机会,其表现过程就产生了梦。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可是你知道吗,喜欢赖在床上或沙发上的人并不见得就是“懒汉”。科学研究最新发现,躺着是思考的最佳方式。科学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在压力下大脑产生的自然激素能够干扰脑细胞的活动,降低人们叙述和推理时的注意力。人们站立时会触发大脑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会产生更多的激素。但躺着则能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思维。科学家尼尔维博士认为,这些结果也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更大。当人们站立时,血液循环一路上行动起来会费劲些;但如果躺下时,大脑的血液流动会更加顺畅。当人们躺着…  相似文献   

7.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人饥饿时胃黏膜中会产生一种激素,它对于人的食欲有重要影响。而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这种激素还对大脑中负责学习区域内的神经细胞有影响。动物试验表明,这种激素能显著促进实验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科学家解释说,这种激素在胃黏膜中产生后借助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能够引起一系列的反应,诸如激发脑垂体中许多不同的生长因子等,而这又将引起大脑其他区域内的连锁反应,从而起到改善大脑功能的效果。通过对照试验,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激素的作用。他们通过基因改造去除了一些实验鼠体内与该激素相关的基因,而后…  相似文献   

8.
揭开人类大脑思维机制的秘密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前不久,科学家通过仪器对48名志愿测试者的大脑进行扫描,进行有关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发现,当志愿者们绞尽脑汁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大脑皮层、尤其是前额区域神经组织中的细胞活动积极频繁,测试结果远远高于他人。人类的大脑由一百亿  相似文献   

9.
背景材料两位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由于发现了人类识别大约1万种气味———从腐败的肉味到爱人的香水味———的机理而荣获2004年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发现,人的鼻腔细胞膜上分布着不同的气味受体。人的基因总数的3%,即大约1000个基因被用于对嗅觉受体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区分不同的气味,而这些气味受体细胞与大脑有直接联系。气味受体细胞被气味分子激活后,就会产生信号,这些信号被传送到大脑的特定区域,接着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两位科学家还发现,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分子作出反应。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轻松入睡     
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一天少睡两个小时,你就多活了十年。精力旺盛的人不需要那么多睡眠,因为大脑分泌的神经激素多,足以保持清醒的意识和情绪的饱满。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绘画)、政治家常常是彻夜不眠的人,他们的睡眠不完全受昼夜节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很多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人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他们苦苦思索某一问题而找不到答案时,在某些偶然场合,大脑里会突如其来闪过一个原来没有的念头,一下子使问题得到澄清,出现了令人狂喜的顿悟.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05,(10):5-15
<正> 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一般情况下,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也就成为了民间所说的“秋愁”。  相似文献   

13.
金煜 《教育》2014,(1):77-77
正睡眠,或许是最好的清洗大脑的工具。去年,科学家发现了大脑里的分子"垃圾处理系统"。日前,一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称,大脑在处于睡眠状态时,这一"回收系统"最为活跃。换句话说,睡眠状态下,大脑处于最佳的"自我清洗""自我排毒"的状态。大脑有条"下水道"人体大部分"垃圾处理"是由淋巴系统来运作的。淋巴会清理身体组织里破损、误置的分子、病原体等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将之输送到血液。在这里,肝脏会对其分解,最终排泄出身体。大脑却不太一样。对精细的大脑组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中学生》2006,(1):74-74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猴子在听到同伴的呼叫声时,其大脑中的“视觉中心”活动就会加剧,这个特点与人类极为相似。科学家向实验室的猕猴播放在野外录到的其他猕猴的叫声和喊声,同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对猕猴的大脑活动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在听到同伴的声音后.猕猴大脑中视觉处理区域的活动迅速加剧。另外,科学家还在研究中向猕猴播放了一些“非生物”的音响,比如音乐和计算机合成的噪音等。  相似文献   

15.
动物能通过环境中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而人类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呢?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特殊区域,科学家把这个区域称之为“前扣带脑皮质”,这个区域可以监控外界环境,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带来的后果,从而调解人们的行为,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实验证明,我们的大脑能够察觉到微妙的警示现象,这个能力比我们以前预想的要好得多。过去,我们曾发现,如果人们必须进行选择时,或是人们犯错之后,大脑的“前扣带脑皮质”就会变得很活跃。但现在我们发现,当人们可能犯错的时候,大脑的这一区域就…  相似文献   

16.
前纹带皮质是大脑参与行为表现、冲突控制、错误检查和反应选择的部位.科学家们在研究前纹带皮质细胞活动时发现,这些细胞中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活动会随着奖励的临近而剧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对身高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体内的“生长素”的分泌量。生长素是脑垂体细胞所分泌的一种激素,人体生长素分泌量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可能控制的影响因素就是睡眠。生长素的分泌特点是:从儿童时期到青春前期,在睡眠时分泌旺盛,晚上9时至次日上午9时所分泌的生长素数量是白天12个小时的3倍,特别是在晚上9时入睡后的70分钟,可出现一个分泌高峰。近几年,大量的调查已经证实,个子矮的孩子所分泌的生长素量远比正常的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所致。所以孩子不要熬夜。孩子熬夜会影响身高!安徽枞县@张甫卿…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大脑在压力状态下使成人的情绪获得安静的机制,对青少年的作用却恰恰相反,会使他们更容易紧张。这是科学家首次从生理学角度解释青少年为什么情绪不稳定。这项最新研究结果是纽约州立大学的生理学家史密斯作出的,刊登在12日出版的权威杂志《自然神经科学》上。史密斯教授发现,通常当大脑感到压力时,就会接通一些接受器,用一系列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一种称为THP的类固醇作出反应。对于一个成年人或年轻人,THP会降低焦虑。但对处于青春期老鼠的试验发现,THP却可以增加焦虑。  相似文献   

19.
夜间休息时在卧室内尽量不要给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充电,因为研究发现,这样做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可能导致肥胖。英国科学家表示,全黑的睡眠环境有利于人体生成一种名为褪黑素的激素。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将食物及饮料转化成能量,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专家西蒙·凯尔博士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靠调整睡眠模式帮助糖尿病患者,该病症常常同肥胖相关联。西蒙·凯尔博士指出,“当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而仅有的睡眠还暴露在人造光的破坏之下。”今年早些时候,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顶尖科学家警告称,睡眠不足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从而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癌症、心脏病、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  相似文献   

20.
睡眠(shui mian)是人类谁都不能缺少的“宝贝”,经常失眠、夜不能寐(mei)的人常常会心烦意乱。吃安眠药虽能使人早些入睡,但药物有许多副作用。于是,科学家开始琢磨(zhuo mo)催(cui)人入睡的新招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