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发表的《罗马宣言》中指出:“饥饿和粮食不安全总是波及全球,鉴于世界人口及自然资源的压力将要增加,除非采取紧急、果断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否则这些问题很可能要持续下去。在这种背景下,世界需要增产粮食的呼声日渐高涨。”中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但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而且农  相似文献   

2.
李树标 《预测》1998,17(4):69-72
世界粮食最新预测李树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粮食生产状况,世界粮农组织在假设今后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首次对1998年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分析1.1全球粮食生产预计19...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如何能够让全球人口的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世界人口不断地增加,人们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食品结构要求发生了变化.所以在未来的30—40年,世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将会翻一番,尤其是对于动物蛋白的需求,可能会提升得更多一些,所以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比如在牛肉还有畜牧业等方面加大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的短缺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与发展》1996,(1):24-27
一、粮食短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全球粮食产量下降,世界粮食储备减少。粮食是世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料,由于自然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产量增长情况很不稳定。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耕作条件正在恶化,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造成粮食产量不断下降,短期还难以看到扭转这种局面的前景。进入90年代,全球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逐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2,(15):7-8
正人类肥胖威胁粮食安全英国研究人员在分析了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表的数据后,对全球人口日益肥胖的现象发出警告,称如果不采取有效对策,将对粮食安全构成"主要威胁"。数据显示,全球成年人体重合计2.87亿吨,其中1500万吨出自体重超重。体重越重,需要的能量越多。多余体重对世界粮食能量需求的影响相当于新增10亿人口。全球十大"最重"国家依次是:美国、科威特、克罗地亚、卡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众》2013,(11):22-23
在影片中,科学家为美食过剩而伤透脑筋;现实世界中,世界各国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问题。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真实情况是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资源消耗透支接近极限。目前全球每年粮食的正常贸易量为2.2亿——2.3亿吨,纵使中国将这些粮食全部购买下来也只能满足我国粮食需求的45%。2010年我国粮食进口量约为3700万吨,已占当时世界粮食贸易量的1/6左右。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一大粮食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8.
保卫粮食     
民以食为天。今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飙升,粮食危机成了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在此背景下,6月初召开的主题为气候变化与生物能源的挑战的世界粮食峰会格外引人关注。粮食问题有多严重?粮价为何大幅上涨?谁引发了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9.
1961年至2007年全球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地域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霞  封志明  杨艳昭 《资源科学》2010,32(5):907-916
通过对全球近50年来分析的粮食总产、单产、播种面积、人均产量等指标的深入剖析,定量揭示了全球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生产格局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集中性特征。从时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增速明显减慢,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粮食总产波动明显,主要原因是同期发达国家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增速减缓。从空间格局上看,全球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空间集中性,主要生产国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洲,欧洲曾是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地区,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生产国粮食产量下降趋势明显;非洲和大洋洲历来是粮食生产最少的区域,其中非洲地区的粮食总产近年来呈稳定上升趋势,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的粮食生产则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特点。从地区差距上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粮食单产和人均产量差异明显,二者之间的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巨大的时空格局差异不仅是造成区域粮食供求形势紧张的根源,也是引发全球粮食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滕洋洋 《金秋科苑》2010,(21):56-58
生物产业既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对人类社会解决粮食、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数据显示,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5年翻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10倍。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经济的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1.
农业和粮食在最近的50年中,全球人口增长了 132%,而产粮土地面积的增长只有19%。到2050年,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的人均种粮面积将缩小到不足1950年时的1/4。未来的农民不但种植粮食而且种植疫苗。“分子农业”将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培育出能产生疫苗、化学药品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植物。来自  相似文献   

12.
杨萌 《科学中国人》2005,(7):F002-F002,1
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年第9—10期)上发表了题目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布朗认为,中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高速的工业化进程对农田的大量侵蚀、破坏,加上每年新增加一个北京市的人口,到21世纪初,中国为了养活10多亿的人口,可能得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这可能引起世界粮价的上涨,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的粮食问题可能会对世界的粮食供应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随后,布朗又在几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宣扬他的观点,并不断补充新的证据。1…  相似文献   

13.
国际粮价上涨会不会最终导致一场蔓延全球的粮食危机?这场危机离我们有多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这样的担心。世界粮食计划暑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一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世  相似文献   

14.
郑风田 《华夏星火》2010,(11):11-11
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巴西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世界大粮仓之一,巴西农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目前巴西已变成过去全球主要粮食出口“五大俱乐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与欧盟)的强大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如此断言,将石油、粮食和货币提到了极高的战略位置.时至21世纪,石油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攀升,并与金融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油价更是成为各国经济的"晴雨表",石油的地缘战略意义已不言自明,背后赫然隐藏着大国间利益博弈的"政治图谱".  相似文献   

16.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拥有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粮食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黑龙江作为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生产粮食大省,如何在当今世界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并提高粮食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保证中国粮食生产安全,黑龙江省必须客观、综合分析自身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夏青 《华夏星火》2020,(5):44-49
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刻教训之一是国际投机资本的借机炒作。如果国际投机资本借此次疫情冲击可能带来的粮食危机风险,通过诱导舆论、恶化预期来制造行情,伺机炒作大宗农产品市场,并最终酿成全球粮食危机,将危及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全球数亿人口的吃饭和生存。  相似文献   

18.
大国粮仓     
夏青 《华夏星火》2020,(5):34-39
我国是全球第一产粮大国、第一粮食消费大国,确保粮食安全、做好粮食生产和储藏工作,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也是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要确保粮食安全,既要做好粮食生产,也要做好粮食储藏。  相似文献   

19.
<正>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全球有效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全球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现有的农作物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因此难以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作物的基因组中,选择性状良好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多代回交,可赋予目标作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成功研制出转基因植株的植物超过35个科的120多个种,特别是世界三大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