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辉俊 《考试周刊》2014,(4):160-160
<正>课堂讨论,就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全班或分组充分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课堂讨论可打破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处于主动状态,其交往方式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课堂讨论教学形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鹰 《考试周刊》2013,(90):175-175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全班或分组进行充分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课堂讨论可打破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处于主动状态,其交往方式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讨论方式的运用,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入挖掘大纲的内涵和教材的隐性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质疑,运用讨论的方法释疑。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陈华 《中学教学参考》2014,(22):113-113
<正>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讨论后得出结论的方法。但不是任何内容都可纳入讨论范围,肤浅的内容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而艰深的内容又使课堂讨论失去生气。那么,如何选择历史课堂讨论的时机?一、捕捉学生的"疑点"学生想象力丰富,观点有时新奇、独特甚至错误,教师要善于用错误的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如讲授戊戌变法的背景时,笔者利用《时局图》展示了列强瓜分  相似文献   

4.
曾庆兴 《文教资料》2010,(18):149-151
本文主要从课堂讨论具体实施过程出发,讨论了课堂讨论的相关细节,教师应把握的"组织—调控—评价"三个具体层面。首先,需要重视课堂讨论的组织,宏观组织方面教师应该营造整体氛围,确定讨论整体目标;微观组织方面教师还应该关注讨论准备和分组。其次,教师应该合理地实施课堂讨论的调控,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适时点拨指导学生,并关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拓展。最后,教师还需要处理好课堂讨论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刘雁 《甘肃教育》2014,(1):66-66
正一、当前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法教学的现状及生成性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实施的学案导学法教学的大致流程是:教师设计学案、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展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讲解展示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学案导学法施行之初,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或诵、或讲、或演、或辩,我们确实为学生的精彩表演而慨叹,为他们的能言善辩而欣慰。但是,在今天,当大家已经普遍接受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情况下,在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时候,学案导学法在教学的生成性方面已显露出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复杂场景,是不断动态生成的,具有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智慧为依托,面对课堂中不断涌现的生成性问题,或改变教学设计,或亲自讲解,或拓展引导,或放开讨论,或留到课外;应避免随意生成,或忽视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在应对生成性问题时要注意预演原则,目标原则,相机而作原则,平等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反思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物理层面上说,声音的发生机制在于空气震动,同时通过耳膜作用干人的听觉系统,使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课堂作为师生授知与求知的交互场所,其中充斥着各种声音:或偶然,或持续;或零散,或整齐;或悦耳,或尖锐。它们都来自于课堂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发声主体来看,课堂声音有教师和学生的声音,比如教师讲课、提问、督令的声音,学生交头接耳、质询、讨论的声音。课堂声音对学生的成长有弥散性的影响力,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重视,勇于实践的教师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丰富活跃课堂。"讨论"这种方法频繁呈现于课堂,使得教学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因而这一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钟爱。但由于运用这一方法时教师不便组织与管理,学生在讨论中或不着边际或讨论思维不深,常常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认为,要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自治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作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学生与教师交流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讨论,已经全面地走进我们的课堂,深受教师的青睐。教育家哈里.麦克多斯认为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看法和动力,会使学习任务完成得更自然更有效。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新课标下的课堂讨论如何开展这种讨论?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有待我们去做一番探索和研究。传统的课堂讨论,通常是教师全权设计一个讨论题,整个讨论基本上按照教师的课堂预设不折不扣地进行。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课堂讨论,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展开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讨论中,有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提出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自然生成过程,即教学的生成性。这种生成性既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也体现教师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课堂讨论,既要以人…  相似文献   

11.
王燕妮 《江苏高教》2017,(11):74-76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为讨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呈现出与传统教学不同的追求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讨论目标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讨论过程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讨论结果的合作性和独创性相结合。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时,应提出贴近学生的讨论主题,留足学生讨论的准备时间,指导学生讨论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反思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复杂场景,是不断动态生成的,具有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智慧为依托,面对课堂中不断涌现的生成性问题,或改变教学设计,或亲自讲解,或拓展引导,或放开讨论,或留到课外;应避免随意生成,或忽视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在应对生成性问题时要注意预演原则,目标原则,相机而作原则,平等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反思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为讨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呈现出与传统教学不同的追求和特征。这主要表现在:讨论目标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讨论过程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讨论结果的合作性和独创性相结合。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时,应提出贴近学生的讨论主题,留足学生讨论的准备时间,指导学生讨论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反思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积极实践的教师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讨论就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上利用讨论,可以使学生之间实现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从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是在课改实践中也发现,对于课堂讨论,教师们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中的偏差,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讨论是教学的一般方法,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探究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都喜欢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那么什么是课堂讨论呢?课堂讨论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教师应该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师生互动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特定问题,或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交流、探讨中相互表达个人见解,以达到集思广益、探求真理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转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进而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基于此点,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7.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的关键创新是"隔堂讨论",即把教师讲授时间和学生讨论时间错开。一次对分课堂由三个环节构成: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下自学;师生课堂讨论。这一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强调对学习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并认为教材的选用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来自多所高校的一线教师已经实践了对分课堂,调查研究的结果证明此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希望成为中国特色的大学课堂。  相似文献   

18.
赵穹波 《成才之路》2010,(28):30-31
教学活动是释疑解惑的过程,因此,课堂就是问题的一个集散场。传统课堂里,或由教师发现、提出问题并由教师分析解决,或由教师预设布置问题后交给学生思考、讨论以解决。总之,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基本都是由教师控制或决定的,即便有学生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课堂讨论是指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讨价值或探究价值的问题,然后由教师引导、点拨、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课堂高质量的设问、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度,是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讨论的前提;贯彻新课标,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