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章若有个靓丽独特的题目会让人对文章"一见钟情"。因为文章的题目恰如它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引起阅读兴趣,达到"题好一半文",甚至"题好一半分"的效果。由此可见,话题作文的拟题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要动脑筋,多下工夫。一、以大化小法即在话题前面或后面做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的方法。如2009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作文以"力量"为话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高考、中考作文也由原来的命题作文转变为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话题作文的特点是: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话题作文虽然有宽松、开放、灵活的特点,但从学生平时的作文来看,还是无从下笔,写不好这类作文,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重点抓拟题、立意、选材、语言这几方面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教会学生如何拟题学生作文动笔前,第一步就是要拟定文章的题目。题目非常重要,一个好题目,一个精彩的题目,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反映文章的主题。那么如何拟题呢?1.利用话题来拟题利用话题…  相似文献   

3.
一、拟好题目,画龙点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否拟好题目,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成败,因此,拟题就成了话题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 (一)缩小话题外延,加修饰语  相似文献   

4.
王锦 《今日中学生》2006,(15):13-14
近年来,话题作文已成为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这类作文往往要求学生自拟文题。但不少考生却不会拟题,他们每每直接用话题作题目。殊不知,话题范围都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宜把话题直接用作文题。文题应该紧扣话题去自拟。常言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了好题目,文章就会神采焕然,先声夺人。那么,话题作文该如何拟题呢?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有三点:一要准确贴切。自拟文题不是信马由缰,而要解读准题目中的提示语,使文题与体裁和内容相符,切忌跑题。二要精练简明。即要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切忌冗长拉杂,词不达意。三要新颖含蓄。文题要新…  相似文献   

5.
除了半命题作文(或叫补全题目作文)需要部分拟题外,从上讲的内容我们知道,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更需要拟题。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够引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强烈愿望和兴趣,特别是现在中考作文大都是给你一个话题,让你围绕话题进行作文,这时拟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不仅给文章增色,而且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此,给文章拟定一个好的标题非常重要。我们要重视话题作文的拟题,需做到“三要”:  相似文献   

7.
“题好一半文”。题目好比人的眼睛 ,它透露着文章灵魂的信息 ,一篇优美的文章 ,它的题目往往是新颖别致的 ,或引人入胜 ,或令人深思 ,或寓含哲理 ,或妙语连珠 ,或悬念迭起 ,或主旨活现……可见文章题目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时下供材料作文 ,尤其是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人的青睐 ,要写好此类文章 ,很重要而且很关键的一步是文章的拟题。如何使拟出的题目新颖脱俗、富有个性呢 ?下面谈几种方法。一、巧用修辞拟题。修辞能够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以“生活”为话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可…  相似文献   

8.
如今,各类考试中的作文试题给了同学们较大的发挥空间。命题作文较少见了,大多是围绕某个话题自拟题来写作文。有的同学一见"题目"可以"自拟",便不假思索地给自己的文章拟定了标题,这样拟出  相似文献   

9.
蒋克义 《山东教育》2003,(32):31-31
“题好一半文”。题目好比人的眼睛,它透露着有关文章灵魂的信息,一篇优美的文章,它的题目往往是新颖别致的。或引人入胜,或令人深思,或寓含哲理,或妙语连珠,或悬念迭起,或主旨活现……可见文章题目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时下供材料作文,尤其是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人的青睐,要写好此类文章,很重要而且很关键的一步是文章的拟题。如何使拟出的题目新颖脱俗、富有个性呢?下面谈几种方法。一、巧用修辞拟题。修辞能够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以“生活”为话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拟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的特点,受到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话题作文自然也就成为初中写作训练的重点。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拟好题目话题作文的拟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只有扣题而写,文章才有发挥的天地。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其次,标题要有文采。作文题目拟得“短”“精”“新”“巧”,会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拟题运用修辞手法更会闪现亮丽。比如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第一个青苹果…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限时、限字数,写作时适宜采用小题大做来写,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是要考生自己拟题(半命题作文就其中的一半自己拟题)。考场作文拟题不宜大而宜小,题目大了,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难以写好;而题目小,切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考的发展趋势,预计2003年的中考也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流。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需要同学们自己拟定题目,这样拟题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出色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形象大使”,关系到文章的成败。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拟出新颖、精确的题目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定文体,扬长避短。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题材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的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  相似文献   

13.
邵中原 《成才之路》2009,(34):I0025-I0026
材料作文,出题者只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提示性语言或材料,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思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要求紧扣材料,另拟题目,而不能将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也不能以话题为文题。那么如何让“材料作文”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更为重要。题目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或如深谷幽湖,使人忘俗;或明眸一盼,蕴味无穷。文章要创新,文题也要创新,切忌一般化、落入俗套,要推陈出新,“唯陈言之务去”,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话题作文已成了中考的发展趋势,预计2003年的中考也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流。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需要同学们自拟题目,这样拟题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出色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形象大使”,关系到文章的成败。那么怎  相似文献   

16.
黄圣凤 《学语文》2004,(1):33-34
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题目自拟”。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拟题情况虽然只占2分,但它是考生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是衡量考生写作能力的标尺之一。所以,一个标题常常又影响全文的得失。不少考生的拟题有问题,这是高考低分作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忘拟题目或照搬话题一些考生误以为话题作文已有了题目,一开始就直接写第一段,这显然有违“题目自拟”要求。虽然话题作文常给出一个话题,如“诚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等,但那仅仅是写作的范围。没有题目使…  相似文献   

17.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使读者耳目一新,引起阅读的兴趣。"题好一半文",也说明了拟好题目的重要性。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其十分利于学生发挥,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给话题作文拟题呢?  相似文献   

18.
现行教材命题习作少了,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材料自拟题目的多了。不过,学生自拟文题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课题的魅力;在梳理教材中,引导学生掌握拟题的方法;在比较筛选中,引导学生悟得题目的优劣;在专项训练中,引导学生提升拟题的能力等策略,开展多样化训练,让学生从中习得拟题方法,丰富拟题经验,提升拟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胡仁祥 《中学文科》2006,(10):35-35
产品的造型和包装的精美,容易得到客户青睐;文章形式上的新颖别致,同样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首先,要讲究文章题目的创新。 仅就话题作文而言,就给我们在题目创新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学们必须记住,话题本身不是文章的题目,我们必须以话题为中心,重新拟题目。如以“成功”为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拟题:《汗水+智慧=成功》《凯旋在今朝》《泪水后的微笑》《痛并快乐着》《我的未来不是梦》……题目的拟定,可以引用或化用名人名言、诗词佳句、成语谚语、书名、歌名、歌词等,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20.
正拟题、开篇和结尾是构成考场作文结构的重要元素,也是阅卷老师的特别关注之处,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拟题:明眸善睐第一瞥夺人眼球的题目应该是语言魅力和结构功能的有机统一。某地中考作文考"倾听"话题,有位考生写"倾听"三种蛙鸣——独唱、对唱和齐唱,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各具特色的声声蛙鸣之中。怎么拟题呢?用《倾听蛙鸣》?题目点到话题,但太一般;用《爱听"田园交响乐"》?题目用比喻辞格,有诗意,但缺乏结构元素。这位考生拟出的题目是《蛙鸣:"田园交响"三境》,真妙!题目既有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