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兴 《武当》2006,(2):44-46
纯阳派丹法,据传,为唐代末五代道士吕洞宾所传。吕洞宾,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民间有“剑仙”、“酒仙”、“诗仙”之称。以钟离权为师,经钟生死财色四试,心无所动,于是传授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据传,曾遇崔希范得授《人药镜》,方知修行性命。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明交并之法”。吕洞宾的内丹理论对道教的影响颇深,后世假托吕著甚多,多数出自元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2.
王继普 《武当》2013,(6):50-51
丹道又叫内丹功或金丹大道,是我国固有的性命双修的修真大道。因为它同养生密切关联,被称为内丹养生学。学界也有称其为仙学和新道学的。丹道的派别很多,最主要的有东、西、南、北、中和钟吕派、三丰派、青城派、伍柳派、千峰先天派十大流派。各派均尊太上老君为道祖,吕祖为道宗。汉代魏伯阳真人,融大易、黄老、丹鼎于一体,著《周易参同契》,阐发修真之理,为丹道的奠基者。唐宋时,吕洞宾、陈抟、张伯端诸真人是丹道的集大成者,他们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的内丹学是中华道学的支柱,开宗于伏羲、黄帝、王子乔、赤松,祖述于老子,阐发于汉末魏伯阳,弘扬于唐末五代之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盛行于宋元之张伯端、王重阳、李道纯,发展于明清陆西星、李涵虚等人。丹道修炼所有法诀,皆是阴阳的把握和运用,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为本,以《老子》《庄子》《列子》《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周易》《谭子化书》《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  相似文献   

4.
孔德 《武当》2010,(9):47-49
东派 内丹学东派开派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创始人为陆西星。  相似文献   

5.
张方 《精武》2010,(12):16-17
肾间动气的概念源于内丹学,吕洞宾就非常注蘑以肾间阳气作为丹母。正宗的武式太极门和吴式太极拳则明确的提出:以修炼肾间动气作为太极拳的基础。原传武式太极拳的内功窍要是“内转四象,外运五行”。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河车功》法小考《河车功》法,为道教正宗法门,实为修真炼丹之基石。远在周朝时代,称为周天功,到了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养生法与佛教并流,方法上已有不少改进,道教“以身心”恩兼顾为主,称“性命双修”,佛家则以“炼心为主”,置身于度外。到唐代晚期,道教正宗传人,吕洞宾,钟离权,将周天功进化为《河车功》,并著有:  相似文献   

7.
睡仙悟睡     
吴冲锋 《精武》2007,(4):35-35
陈抟(871~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唐末五代时,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在中国道教史上,他被列为“高祖”,地位仅次于老子。陈抟熟读经史百家,四处求仙访道,终于学得精深玄妙的内丹修炼术。传说曾与吕洞宾、麻衣道者为友。  相似文献   

8.
袁康就 《武当》2004,(7):34-35
从道教的历史看武与道的天系.我们不难发觉此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试看钟离权是将军,在沙场出生人死;吕洞宾有三乘剑术,有形剑、法剑和心剑;王重阳是武举,中甲科后易名世雄,字德威,愿望以武雄威天下.匡扶于世;张三丰更是太极拳的奠基者一修道之上,往往能通医卜星相术。无可否认,这就是“道在万物中”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一、钟离权诗 见钱如患真仙子,遇色如仇大丈夫。养气气如龟喘息,炼形形似鹤肌肤。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老由人做。 二、钟翁别吕洞宾诗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向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金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鼎攒四象中央合,药运三元八卦行。斋戒与君成九转,一丸入腹鬼神惊。  相似文献   

10.
胡鸿章 《武当》2000,(7):45-48
张伯端《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自古以来内丹功多为口授心传,品纯阳《敲爻歌》曰:“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钟离权)是祖宗;附耳低语玄妙旨(口诀),提上蓬莱第一峰(指很快结丹入圣了)”。可见口诀确实存在,只是能记述于文字而留传下来的,实为凤毛麟角。现将读《道德经》可资参考的口诀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道教纯阳派的内容道教纯阳派,是吕洞宾所留传,它包括道教的一整套组织内容,还包括内丹术、道法(斋醮、符箓、禁咒等)和武学、医学,以及道家文化等具有以下范畴:1、纯阳派道教组织。其中包括纯阳派道教教义宗旨、组织机构、宗教仪式、法会活动等。2、纯阳道法。道法,又称道术、法术,它包括符箓、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8,(6)
正高53.9厘米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六字篆书款.瓶圆鼓腹,直颈,内圈足。通体斗彩加粉彩纹饰。腹部绘暗八仙纹,各缠绶带,包括铁拐李的葫芦,张果老的鱼鼓、钟离权的葵扇、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莲蓬(上托灵芝及仙桃)、蓝采和的花篮、韩湘子的笛子和曹国舅的玉笏,周边饰缠枝莲纹。近足处饰莲瓣一周,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花卉纹。颈部饰如意璎珞纹,间以双鱼及磬,口沿画黄地绿彩如意云头一周。  相似文献   

13.
钱惕明 《武当》2007,(4):12-15
武当丹派的源流 武当派始祖张三丰,北宗传人,而丹法却承接南宗,并融会贯通,主张性命双修,三教同流。现世存留的《张三丰全集》,是道家内丹学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武当丹派武功行走架的指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等方法,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南无派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南无拳传承的历史渊源寻找史学依据,以促进南无拳相关理论的研究及发展为目的。研究发现,南无拳是在全真道内丹修炼思想基础上,结合导引行气术形成的养生拳术,对调理脏腑功能具有特殊功效,在南无派历经30代传承,现已在洛阳地区广泛开展,为南无拳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胡孚琛 《武当》2009,(10):45-46
历代内丹家多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内丹修炼中创造了丰富的理论。在此,我们概要地阐释内丹学的理论,并予以必要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提起吕洞宾,妇孺皆知。在武当山、泰山、青城山等名胜之地的庙宇里,都供奉有吕洞宾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身背的宝剑格外引人注目。人们称吕洞宾为纯阳祖师,称其背负的宝剑为纯阳剑,练的剑法为纯阳剑法。吕洞宾一生以纯阳剑法行侠仗义,因此演绎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李国兴 《武当》2001,(1):44-48
自古以来,修炼气功者多为男子。而女子研习此道,名为女丹功,因此世人寡知。女丹功,即女子修道炼丹的功法。据史书记载,为唐代吕岩(即俗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创,传至道教北派七真之一的孙不二,完结在清朝末年。  相似文献   

18.
提起吕洞宾,华夏大地上妇孺皆知。在武当山、泰山、青城山等名胜庙宇里,都供奉有吕洞宾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身背的宝剑格外引人注目。人们称吕洞宾为纯阳祖师,称其背负的宝剑为纯阳剑,其练的剑法为纯阳剑法。事实正是如此。吕洞宾一生与纯阳剑相依为命,靠纯阳剑法行侠仗义,因此演绎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吕洞宾并非虚构的神话人物,而是一位有史可查的侠义道人。翻开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道教史,人们不难发现,吕洞宾是一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而且在道教的传承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据史料记载,在宋宣和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宋徽…  相似文献   

19.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20.
李国兴 《武当》2003,(3):10-12
张三丰是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其功绩在于开创了武当教派,深化了内丹修炼技术,创编了太极拳与内家拳等。据《道统源流》记载,该派渊源于陈致虚和陈抟。清李西月则认为:“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即陈持),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为隐仙派者(《张三丰先生全集》)。所谓的“隐仙”,是指隐居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