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尤其是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同群体之间受益差距过大等问题是当前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利益关系,防止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就要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体制。当前,公民政治参与存在体制性迟钝,需要通过体制创新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体制吸纳。从政府过程的视角观之,关键是建立健全间政于民的决策体制,建立健全与民融合的公共政策执行体制和建立健全监政于公的权力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与政府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反体制性以及极端化特征,网络传播激化了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对立,容易使事件的参与者、同情者的思想行为走向极端,从而加深事件处理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要化解网络传播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不利影响,必须在理解信息网络本质的基础之上,把握其产生反体制等复杂特征的矛盾根源,从而立足于网络传播的关键节点,系统地构建政府进行群体性事件传播干预的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3.
“短缺教育”条件下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供给的短缺 ,既有总量性短缺 ,又有财政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短缺。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 ,当前要把重点放在解决财政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短缺上 ,因此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 ,扩大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参与 ,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入多重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此,政府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应充分发挥其调控职能,来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是保证经济社会顺利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基础。现阶段我国社会中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存在,暴露出政府职能定位上的缺陷,其根源在于体制性障碍。只有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才能打破体制性障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转型经济研究为分析经济转型与政府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经济转型与政府治理变革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两个基本变量。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都受制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体制性约束。1978年以来由计划向市场的经济转型既是政府治理变革的后果.又构成后者最根本的驱动力。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政府应适时地调整治理理念,协调合法性与合理性、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重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构有效政府,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政府治理也面临一系列体制性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6.
转型经济研究为分析经济转型与政府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经济转型与政府治理变革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两个基本变量,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都受制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体制性约束。1978年以来由计划向市场的经济转型既是政府治理变革的后果,又构成后者最根本的驱动力。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政府应适时地调整治理理念,协调合法性与合理性、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重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构有效政府,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政府治理也面临一系列体制性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村县政府对于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是不偏不倚还是持重此轻彼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某县的实地调查,发现体制性因素使县政府总体上偏向公立教育发展,但是体制性限制所留下的"缝隙"恰好成为民办教育发展的契机。当民办教育处于萌芽阶段,其发展水平不影响政府的政绩,政府对民办教育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政策;当民办教育通过自发形式发展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能够有利于实现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提升政府政绩表现时,政府会对其办学行为进行鼓励和支持。该个案调研和经济学研究理论启发我们,可以将竞争作为分析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导致高等教育不公现象的出现。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不公的政策性原因,讨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功利化教育价值观下人文关怀教育的缺失以及教育资源总体投入不足下的资源配置失衡是“虐童”事件频发的深层次根源.要想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必须从解决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社会评价体系等体制性问题入手,重建幼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其生存方式与其生存的环境即其体制性的存在有很大的关联。本文试图通过深圳与近邻香港乃至国外政府体制及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分析,表明公务员在不同制度下的生存状态之现状,并且在这种差异彰显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体制性革新的建议,以期对深圳公务员生存方式之根本性的基础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机构设置最突出的问题是存在两套组织系统,“校部机关政府化”,人浮于事,官满为患。这种体制性消耗必然加大管理成本,降低行政效率。为此,要解放思想,破除禁区,扫除体制性障碍,以组织理论作指导,大幅度精简党政机构,科学合理地设置处室,力争将党政管理人员占全校事业编制的比例控制在教育部规定的下限12%以内。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中的政府行为及其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现已进入到了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社会之中,传统的政府行为在风险社会中呈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滞后性及反应的迟钝性等特征,政府发展范式的转变在所难免;相应地,传统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都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有效规约政府行为、提升政府行为能力,合理地评估政府的绩效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3.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体制性症结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直接利益冲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矛盾,而是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外在表现.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导致社会矛盾外溢、贫富分化引起社会心态失衡、基层政府权威弱化造成社会规范失序以及社会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等是诱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的体制性症结.只有针对这些体制性症结,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无直接利益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根除计划经济体制下残留下的体制性障碍 ,关键在于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更新政府理念。从政府治理的价值取向看 ,要求树立“人本政府”理念 ;从政府治理的方式看 ,要求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从政府治理的绩效看 ,要求树立“信用政府”理念。政府理念的更新 ,政府角色的转换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中许多不和谐现象的根源在于体制性的障碍。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府实现和谐公共治理的内在要求。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而提出的新概念。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公正政府、廉洁高效政府、学习创新型政府、资源管理型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特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定位。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领域中,制约其变革和发展的力量主要来之于政府与学术。这些力量长期依赖不断改变着教育的面貌,伴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突出。在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方面,政府角色错位,大学没有足够的“自治权”,因此,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拟构建政府与大学的良性互动模式为我国高教管理的发展取向,也为本文探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体制性障碍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因素。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性障碍的主要矛盾进一步体现为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与资金匮乏的矛盾、资金需要量激增与融资渠道狭窄的矛盾、中小企业发展弱势性与资金援助体系缺失性的矛盾、政府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与大型企业市场垄断的矛盾、中小企业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与资金扶持政策的非平等性的矛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统包统配"到"自主择业",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大体可以划分为过渡期、探索期、逐步确立期和完善期四个阶段.相比而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在激励性和适应性方面都体现了较"统包统配"制度有较大的优越性.同时,由于当前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期望收益偏高、制约毕业生流动的体制性和非体制性障碍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突出高等教育的就业导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部分,已日益引起政府的重视,政府开始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建立起了应急机制。基于目前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管理的现状,文章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特征和趋势以及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取得的成就,而后着重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公平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体制性缺陷,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保证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