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中华传统文化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统一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闽台两地丰富而神秘的民间宗教文化具有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富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社会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对海峡两岸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尝试从中华传统文化与海峡两岸文化的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以及两岸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论述海峡两岸的文化之根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创造。从理论维度看,红色文化奠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历史维度看,红色文化生成于中国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历程中,是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需要,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从实践维度看,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毕节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历史积淀和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为毕节方言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同时也使它在婚育、丧葬、农耕文明、节令、舞蹈音乐等方面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在其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其行为成果的历史积淀.而民族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文化仪式性的活动形式,我们不仅要设法了解其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而形成的,更需要探究在社会学中的意义.本文旨在从社会学视角对肃南县裕固族的祭鄂博仪式进行阐释,说明裕固族社会的构成要素、仪式的社会表现、社会功能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相似或历史延续性质。一般说来,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等概念。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所以,说“民族传统”,就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说“文化传统”,也往往是就一个具体的民族而言犤1犦。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外在的一些客观东西,如器物、典章、制度等,而文化传统却是一种内在于心的东西,如人的精神、心态,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作用于人们心理并影响其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民俗遗留的形式,集体所选择带有漫长的历史过程得以形成。舞蹈所承载人类从过去到现在所积淀下来的心理情感、习俗信仰,甚至关于宇宙生命经验和观念的问题。具有客家浓郁特色的杯花舞满足着人们的社会文化需求,其历史发展的渊源主要有地域渊源、文化渊源等。本文基于人类学的文化研究维度,探讨杯花舞的文化焦点,进而分析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都是中国特殊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产物 ,每一位中国家长身上都背负着这一沉重的历史积淀物。在人类的历史上 ,自婚姻家庭产生以来 ,人类已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 ,形成了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学说。进入近代社会以来 ,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开始分化 ,从家庭教育的目的上看 ,就出现了个体与群体不同的价值取向。继往才能开来 ,我们应立足于传统去创立适应我国当代家庭教育需要的家庭教育新理论。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在历史发展中长期积淀下来的价值——规范系统,便形成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是社会文化的体现,又是社会文化的选择者和创造者。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教师文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们山湖花园小学,是一所创办于2008年的新校,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学校传统,与老校相比,劣势明显,要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无疑是对校本课程管理者的一大挑战。针对这个现状,我校突出"文化"主题,运用"整合"的策略,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初步彰显了办学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造就课程,课程又创造和形成着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地域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承载了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历程,积淀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传承着不同地域的历史精神,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其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思政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使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域,濡染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中长期  相似文献   

11.
文物考古资源是地方文化的积聚,是构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文物和考古旅游已成为最强劲的新兴专项旅游。以滦河下游为例,分析了利用考古文物资源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优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城市之一,泰州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泰州农业明确高质量农产品供应地、健康食品加工集聚地、休闲康养打卡地、农业科技升级创新地的发展定位,但也面临区域竞争虹吸效应、资源与环境约束、品牌效应不足和产销对接平台不够完善等挑战,应当夯实产业基底,大力发展健康农业,打造产销平台,强化科技支撑,助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产权市场是地方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产权的有效流动、资产的有效整合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起到一个基础性平台的作用。从商品市场来看,台州无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但从产权市场发育来看,台州却比较滞后,这已经开始制约台州商品市场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台州必须通过整合资源、接轨长三角、出台相应政策和积极发展中介机构等措施,加快台州产权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儒学虽然具有普适性,但其发展与诠释受区域个性和思想家的认识影响。泰州儒学是古代泰州儒学思想的总体称谓,其儒学个性充满了众多的本土因素。黄海、淮河、长江三水激荡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开放、兼容的自然基础。泰州吴头楚尾的区位和多次、多位的人口迁入为泰州儒学奠定了文化的交流基础,使泰州儒学增添了仁和与思辨成分。泰州发达的盐业经济和农业生产,也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品质基础,使泰州儒学充满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此外,泰州崇儒好学的传统为泰州儒学奠定了发展基础,也使泰州成为儒学创新极为活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器最早的发祥地并不以东部濒海地区为限,黄河中上游乃至长江中游一带的内陆地区,也是中华古玉的重要发源地。黄河中长游地区玉器最早发现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一期文化遗存内,玉器多为小件绿松石质穿孔几何形人体佩戴物。这一用玉传统在河南中部地区延续时间超过千年。同时可知,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迹象表明,玉器最初的社会功能是用于宗教礼仪生活,充当的是强化社会秩序建设的角色。以距今7 000年左右为界,玉器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大地湾文化玉器为代表的新突破。陕西宝鸡关桃园遗址第三期遗存内出土玉环1件。这是本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真玉制品,同时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迄今发现的第一件环状玉器,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六朝时期,由于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长足发展,南北文化交融,促使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提高,涌现出一批以儒学为宗的文化世族,主要有以吴郡陆氏、顾氏、张氏为代表的吴姓大族;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为代表的侨姓大族;以吴兴沈氏为代表的由“武力强宗”转化而来的文化士族。这些文化世族各具独特的家学门风,在经学、玄学、史学、文学、艺术诸领域多有建树,对丰富江南文化的内涵,提升其学术品位,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Languag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being.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need be familiar with two spo 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as well as soli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ere are a lot of oral speaking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Due to the regional culture,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 and historical allusion varied, the oral speaking also presents lots of cultural differ ences. By comparing the linguistic behavior in oral speak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 cultural otherness it reflects. Study shows tha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onnected and infiltrated with each other, culture is re flected in concrete linguistic behavior.  相似文献   

19.
席卷全球的都市化进程,使得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成为都市文化发展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就现实层面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已经迈进了一体化的实践过程,这意味着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不同区域文化,在首位城市上海的主导下,完全具备了融合统一的现实性基础。就历史文化渊源而言,长三角地区城市文化具有一体化共建的血脉纽带联系。长三角城市群文化研究的现代意义在于,为构建当代长三角城市群的灵魂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为长三角都市群审美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框架,同时,对于艺术化的方式预防和拯救现代都市文明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市场概念。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长三角完全有可能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腹地转移。长三角地区与江西、安徽两省,经济联系密切,社会交往频繁,文化相互融合,具有较为广泛的合作基础。长三角与徽赣两省的合作发展,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