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殷亦男 《考试周刊》2011,(60):163-163
ABS是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的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常规刹车装置的改进型技术。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本文在分析ABS的基本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ABS应用中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ABS系统能够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对被控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自适应调节,防止被控车轮发生制动抱死,使汽车的制动更为安全有效。其原理是充分利用轮胎和地面的附着系数,主要采用控制制动液压压力的方法,给各车轮施加最合适的制动力。由于ABS系统在使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安全性,现在国内外的轿车、客车生产厂家都将该系统作为标准配置。ABS系统的故障,多数是车轮传感器或其线路问题造成的,本文根据其原理结合具体实例,浅谈对ABS系统故障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汽车ABS控制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历史与发展,以及ABS的构成和单轮制动原理,论述了国内外常见的ABS控制策略,并分析了ABS整车稳定性控制,最后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探讨了车载ABS的扩展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ABS防抱死系统”这一与物理有关的名词频繁出现于各类报刊杂志中 ,那么 ,它究竟是什么 ?下面着重从原理方面作一简介 .一、什么是 ABS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 .这种系统可以在汽车制动过程中自动控制和调节制动力的大小 ,防止车轮完全被抱死 ,以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 .二、ABS与常规制动装置汽车上安装的液压或气压制动器 ,称为常规制动装置 .这种装置在紧急刹车时往往将车轮完全抱死 ,使车轮滑移 (拖印 ) ,从而使汽车制动停车距离相对延长 ,并伴有制动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能力等危及行车安全的现象发生 .为了克服上述常规制动装置的缺点 ,在常规制动装置的基础上 ,研制了一套电子控制的防抱死制动系统 ,即 ABS.从而实现了制动力的自动调节 ,使汽车在紧急制动时 ,车轮不再抱死 ,制动距离最短 ,并保持方向稳定 .常规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是 ABS系统工作的基础 .若常规制动装置发生故障 ,ABS系统失效 .若ABS系统发生故障 ,常规制动装置仍会正常工作 ,只是没有防止车轮抱死的功能而已 .三、ABS的理论分析(一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1.地面制动力 ( FB)如图 1所示 ,Mμ 为...  相似文献   

5.
汽车的轮速传感器不足以反映汽车的ABS系统的性能,必须利用滑移率来控制汽车的制动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在日本三菱PAJERO—im型越野汽车的电子控制ABS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光电控制的汽车的ABS系统,该系统是利用滑移率来控制汽车ABS系统。  相似文献   

6.
张军 《华章》2013,(19)
汽车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汽车的制动效能,且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并增加新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主动参与到行车过程中,以提高行车稳定性。制动辅助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对驾驶员的制动进行加强,在保持车辆操纵性的前提下,达到最短的制动距离。本文将对轿车 ABS 制动系统的故障特点和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ABS硬件系统的汽车EBD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依据ABS硬件系统的不同,在直接制动和转弯制动时,可实现不同的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用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ABS)是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ABS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国内ABS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出现,逐步取代了汽车的开环制动系统。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每一瞬间时的车轮抱死问题,因而是一个闭环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以气压ABS控制器为对象设计了一种硬件在环试验台。该试验台硬件部分包括气压制动系统、dSPACE实时仿真系统、传感器和模拟驾驶台;软件部分包括车辆动力学模型、dSPACE实时软件RTI和试验软件ControlDesk、控制器算法。利用本硬件,环试验台可在各种仿真制动工况下与车辆模型进行实时通信、获取车辆制动控制反馈信息,快速验证ABS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应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气压ABS硬件在环试验台仿真结果准确可靠,能大幅缩短ABS控制器样机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液压制动系统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面向智能车设计新型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由车辆配备的智能驾驶系统将制动信号传递给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由助力制动子系统和备份制动子系统组成,两系统之间通过单向导通梭阀完成解耦。利用系统硬件在环实验,分析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建压响应性与精度的因素众多,为使得系统可以快速响应,应确保整车制动管路排气良好,尽量避免使用制动软管?同时,不宜长时间进行高压力保压工况,避免电机及电机驱动器过热从而降低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from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rning in troubleshooting of automotive braking system: A project‐based teamwork approach’, by Janus S. Liang, first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OnlineLibrary ( http://www.wileyonlinelibrary.com ) on 15 April 2011, has been retracted by agreement between the author, the journal Editor, Nick Rushby, an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The retraction has been agreed due to the inclusion of significant passages of unattributed material from other authors. Reference Liang, Janus S. (2012). Learning in troubleshooting of automotive braking system: A project‐based teamwork approach,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3, 2, 331–352. doi: 10.1111/j.1467‐8535.2011.01182.x  相似文献   

13.
装载机向着重载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对其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力制动系统以其优越的制动性能及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装备领域.本文分析了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简化后的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制动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从制动盘与摩擦片开始接触,制动力上升时间为0.1 s,且制动力上升分为3个阶段,解除制动时制动压力下降时间也为0.1 s.蓄能器充满油液后,至下一次充液可以实施约4次制动.活塞在0.1 s的时间内便达到了极限位置0.8 mm.  相似文献   

14.
ABB液压站原理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B液压站是提升机制动系统的关键设备,是集机、液电一体的恒减速制动系统,由高性能、集成化的液压控制元件组成;通过对ABB液压系统恒减速控制制动系统和液压制动系统的原理分析可知,较好了改善了制动性能,有效地提高了提升机的安全性。为确保提升机安全可靠运行,加强系统维护,提高专业水平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车辆紧急制动时易产生车轮抱死的现象,运用防抱死制动系统对其改进,阐述机械式防抱死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对其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和推算,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例中,有效解决实际运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汽车的制动稳定性出发,在14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和G.Gim轮胎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集成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系统的集成控制系统,并制定了3个子系统协调控制规则。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研究提高了汽车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四通道ABS系统的分配策略,是通过软件计算出制动瞬间每个车轮的滑移率,并以滑移率为判断车轮有效抓地力的依据,抢在ABS系统工作之前,不断地快速调整相应通道的液压组件,使4个车轮受到的制动力与其附着力匹配,以使汽车防止出现甩尾和侧滑等情况,并且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CRH高速动车组的设计特点、运用方式与运行环境的分析,阐明了高速动车组列车途中运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牵引制动特性与CTCS系统的针对性研究,制定了“定方案、抓环节、细掌握”高速动车组列车操纵的应对策略,形成了定地点、定速度、定制动方式的高速动车组列车进站前制动调速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eddy braking patterns using a single magnetic source, hybrid excitation rail eddy brakes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controllability, energy saving, and various operating models. Considering the large brak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high-speed train, a hybrid excitation rail eddy brake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proposed to fulfill the needs of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hen the working processes of the mechanical lifting system and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re demonstrated.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system analyz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factors such as speed, air gap, and exciting current have influences on the braking force and attractive force. At last,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the brake system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