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滔滔渭水呜咽,巍巍西岳垂首。一个多月来,在秦东大地,从抗洪一线的大堤上,到后方的一座座救灾帐篷里,从陕西省渭南市区的大街小巷,到渭河两岸的村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传颂着一个新闻记者催人泪下的英勇事迹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个记者就是在渭河抗洪抢险采访中不幸落水光荣牺牲的陕西省渭南日报社摄影记者——王文。 百里长堤上闪现着他奔忙的身影 8月27日以来,由于渭河流域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持续降雨,致使渭河下游尤其是渭南沿河  相似文献   

2.
渭河化肥厂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第一套采用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大型化肥装置,它的建设立项到投产,历时八个春秋,形成了大量的科技资料,仅竣工档案就有1970卷,在1998年国家对渭河化肥厂档案单项验收时,验收评语是:收集率是100%、归档率达98%.本文就以渭河化肥厂为例,谈谈工程竣工档案交工验收的程序与环节,供广大档案界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3.
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夸父追着太阳奔跑,并最终追上了太阳,但被太阳的光环烧灼得口渴难耐,就喝黄河、渭河水解渴,但是黄河、渭河水不够喝,就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没有走到大湖,在半路上就渴死了.那么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首先看看<山海经>是本什么书再做论述.  相似文献   

4.
抗洪有感     
今年8月下旬以来,大雨不断,渭河暴涨,南山支流决堤,水势罕见。渭河沿岸5县(市)55乡镇59万人民受灾,102万亩农田被淹。渭南市档案局奉命先在临渭区木屯段后在华县台台段抗洪。我与同志们日夜冒雨踩泥巡堤查患除险。月余奋战,感慨颇多,提笔以记。  相似文献   

5.
↖ 2003年9月5日,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罗纹河渭河决口处,驻陕某部官兵不顾个人危,跳入水中,奋力封堵决口。  相似文献   

6.
9月中旬以来,在秦东大地,从抗洪一线的大堤上,到后方的一座座救灾帐篷里,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传诵着一个新闻记者催人泪下的英勇事迹。他就是在渭河抗洪抢险采访中不幸落水光荣牺牲的渭南日报社摄影记者——王文。 自8月27日始,由于渭河流域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持续降雨,渭河先后出现五次洪峰,首尾相连接踵而来,流量之大、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灾害之严重,在渭南历史上前所未有。 洪水就是命令,渭南市党政军  相似文献   

7.
陇西,地处甘肃东南部,定西地区(现定西市)中部,居陇山西侧,位渭河上游。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文化遗址,是丝绸古道必经地之一,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陇西县城,位于县境南部,北临渭水,南依仁寿山麓,处在较为平坦的渭河谷地上,历史上城区分大城、北关两部分,大城分为庙宇、衙署;北关为商业区,商业店铺和小作坊林立。这里曾是陇南各县食盐集散地,甘肃巡抚曾一度驻节在这里,一时成为甘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西安之西     
秦人挺强,出岐山,建都咸阳。并六国后,嫌咸阳没有大国都气派,于是,过渭河,建阿房宫。苛政,酷刑,大兴土木,引发社会动荡,遂被刘邦代之为汉。阿房宫,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烂尾工程,就在今日西安西郊。唐  相似文献   

9.
他们是一个个湮没在关中与渭河两岸塬卯间抱打不平的汉子,继承了“秦人豪侠,义干云天。”的豪情,延续了自秦汉以来弥漫于三秦的游侠豪士之风。更因其后来成为陕西辛亥革命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而扬名于三秦大地。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是主要承担渭河下游包括高陵、临潼、渭南、华县、华阴、大荔等6个市区197.22km堤防工程和48处河道整治工程及1622座河道坝垛工程及管理附属设施日常、专项工程维修养护任务的专业流域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1.
封堵决口     
9月1日,在连日洪水浸泡下,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湾里村渭河大堤险情迭起,相继发生两处20余米宽的决口,5个村庄两万名群众面临洪水浩劫。经过兰州军区驻陕某工兵团240名官兵与当地群众13个小时奋战,决口被成功封堵。  相似文献   

12.
在渭河南岸,清姜河西, 距宝鸡市2.5公里的南郊有一著名的“古姜氏城遗址”所在地——姜城堡村。这里蔬菜业发展旺盛,交通发达,厂矿林立,人口流量大,是发展第三产业的理想乐园。其中清姜西二路市场的创建是姜城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相似文献   

13.
渭河南岸的陕西华县曾是渭河平原最富庶的农业区,然而与农业的富庶相对的是,旱灾、水患和丰年交替出现,构成了这里"丰灾相继,三载一收"的农业特色。饥饿总是伴着灾害一起到来,这片历史上的丰腴之地的居民,却大部分经历过饥饿的折磨。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我省漫画家与新闻工作者西丁、叶坚、林积令、李乃良、赵炜、王尊农等30多人,4月17日至19日会聚于咸阳渭河发电厂二期工程工地,一方面从理论上研讨新闻漫画特点与创作规律,交流近几年获奖作品的创作经验。另方而,到西北电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由西安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过河》真实记录了一位农民三十多年来在渭河上摆渡的生活。全片没用一句解说词,充分调动镜头语言和现场同期声,诠释和表达了编导独特的艺术思考和崭新的创作理念,反映了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共生共存的现状。该纪录片放映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并于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澳门国际数码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唯一奖项——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这部名为《智取华山》的电影,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勇士智取华山的故事享誉全国,老幼皆知。但是在智取华山之前,时任华阴县县长李纪写了一封劝降国民党华山守敌司令韩子佩的劝降信却鲜为人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回到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在渭河北岸集结,准备渡河南下,配合渭南军分区解放华县、华阴、潼关三县。  相似文献   

17.
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西安南靠山,北依水。山是秦岭,水是渭水,处在山水之间。说渭水是陕西的母亲河,历史上怎样,没有考证,就我记事起,渭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一条与季节相关的河水,夏日水丰,冬日水枯。既没有起到农业灌溉的功效,也没有解决人们生活饮水,更谈不到调节气候。反而时不时在夏日发作,淹没农田,冲毁房屋。最严重在2003年,洪水淹没渭南两  相似文献   

18.
关中地区过去的住宅大体以瓦房建筑为主,兼有以陕北地区为代表的窑洞类,以陕南山区为代表的草房、石板房类。瓦房住宅作为主体住宅遍及关中各地,主要分布在渭河两岸的平川、阶地和平缓的台原上;作为辅助性的窑洞式住宅主要分部在上述地区的沟壑崖畔;草房、石板房过去只存在于关中地区的秦岭北麓山区,现在也很少见了。关中人从古到今对住房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东渭桥和中渭桥、西渭桥都是架在长安附近渭河上的桥梁,而东渭桥又因为地理 位置偏东,唐中央自开元年起就在此设置渭桥仓,接纳存储江淮漕运来的粮食,所以在唐后期 的几次发生在长安周围的战争,特别是“泾师之变”和黄巢守长安时,东渭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到了唐末由于藩镇割据,地方军阀不再向中央运送粮食,渭桥仓失去其作用,东渭桥自然也就不再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了。  相似文献   

20.
如何写好农事新闻,特别是怎样突破农事新闻的老一套格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次的问题。新华社9月8日播发的《关中秋禾生长良好》一稿,可以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二个实例。这篇新闻被九家中央报纸和省市报纸采用,人民日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刊登(人民日报用的标题是:《渭河两岸热气腾腾》),不少新闻工作者认为这是一篇出色的农事新闻。农业对从事各种行业的人都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对农业是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