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这个堪称世界首富的国家,却有比20年前更多的孩子生活在贫穷之中。虽然福利改革使更多的人有了工作,但其中相当多的家庭由于收入低还是很难维持全家的生活费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美国4200万贫困人口中虽然大部分都有工作,却仍然生活贫困,没有医疗保险。着力报道那些陷于困境的美国人,成为不少报纸的一项任务。那么,他们是怎样报道贫困群体的呢?  相似文献   

2.
当越来越多的媒体及作家将目光聚集在华尔街的亿万富翁和硅谷里迅速崛起的新富阶层时,"贫困"在这个富庶的国度里似乎无迹可寻。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美国的福利改革政策将140万家庭妇女和更多的依靠福利保障的民众推往就业市场之后,他们能否,又是如何靠低得可怜的薪水维持生存?本书作者芭芭拉·埃伦赖克带着1000美元的启动资金、一部汽车、一台用于记录的笔记本电脑以及她作为记者的锐利眼光,开始了一段长达3个月的底层生存体验。本文摘自该书的引言。  相似文献   

3.
如果人们要将一种动物带人人的生活空间,就必须给它们相应的福利保障,这不仅仅是彰显人类对动物的大爱.更重要的是,它最终会影响到人们在一个城市中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的情况,如果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就有一台电脑。尼尔森公司去年的调查显示,凡是电视观众都上网。就美国而言,这个调查显示,受众每天看电视4小时10分钟,上网达4个小时。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发现30%的人边上网边看电视,80%的电视观众都使用网络。基于这样的调查结果,如果网站建设的好,也是推广电视品牌的重要渠道。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并不是像以往那样只有单一渠道,也不是像以往那样每到晚上6点钟就要打开电视看新闻,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在网上收听收看新闻。  相似文献   

5.
毕竟  范旭 《当代传播》2005,(1):44-46
如果有人问,谁是美国大众传播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媒体?回答是,福克斯电视网;如果有人问,谁是目前美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频道?回答是,福克斯新闻频道;如果有人问,哪一家美国传媒的新闻理念和报道风格最有争议?回答还是,福克斯新闻频道。 根据美国传媒公司的市场调查,在美国受众中,看福克斯电视越多的人,政治常识就越差。比如,在经常看福克斯电视的人之中,大多数相信萨达姆参与了"9·11"事件,也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实上,美国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已经正式否认了萨达姆与"9·11"有牵连。在经过一年的寻找一无所获之后,美军已经承认伊拉克没有藏匿  相似文献   

6.
体会移民     
选择回国 (1).生活的品质 很多人认为美国的生活品质高于国内,实不尽然。虽说污染少、基础设施齐全、法制完备等等,但是消费也高,在美国如果你年薪5万美元,就请不起保姆。而在国内,年薪只有2万5美元,每月花上500元人民币就可以请一个很好的保姆了。 我好几个在国内的朋友都是这样,所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去看电影、听音乐会、旅游、读书、上茶馆、搞聚会等等。对比之下,我在美国的好友,做计算机的Consultant,两口子收入近20万美元,但是两个人通常要8点钟才到家,吃完饭10点钟,看看电视就睡觉  相似文献   

7.
目前,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电视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各种调查显示,现在一般美国人一天看大约6个小时的电视。如果说人们在将近1/3的时间里看到听到的东西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那倒确实奇怪了。电视信息对人们已经如此熟悉,它们简直已成为简单的真理了。在即时通讯的时代,电视媒介所提供的新闻,不仅可以更快地传播,而且受众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电视是他们最重要的消息来源。有2/3被调查的人说,他们的消息大部分来自电视,有一半人说,他们发现电视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8,(6):47-47
工资是钱,奖金是钱,福利收入和隐性收入也是钱。国企员工的工资单上有采暖费、消暑费、书报费。外企和私企员工却只有一两个简单名目。大多数企业员工在纳闷:为何国家统计局总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不断在涨,而自己的工资却纹丝不动?还用说吗?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当然是好工作。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的当选使如今谈论种族问题更加困难,因为人们可以以非裔当选总统为借口,假装种族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而如今的种族问题也已经不单纯是肤色的区别那么简单。黑人少年马丁的意外死亡只是冰山一角这是MySpace网站上一个已经被废弃的网页,但5月2日这一天它突然爆发了。全美各大媒体都引用了这个网页上的几段文字,包括"工作96个小时挣来丰厚薪水,被遇到的每个墨西哥人捅上一刀"。博主叫乔治·兹莫曼,他是一场命案的疑凶,被控二级谋杀正在等待开庭。一起并不复杂的凶杀案件在美国人心中引发的疑问却比案件本身更加复杂和尖锐。  相似文献   

10.
健身的动力     
以前听有过海外生活经历的人吹牛,说在欧美,要想辨别一个人是穷人还是富人,不能看衣着,得看体形。如果一个人肥胖臃肿,浑身是肉,多半就是个穷人;反过来,一个身材健硕、肌肉隆起、皮肤呈古铜色的人,通常经济状况不会差。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至少不应该简单地把最低工资立法与政府对价格恣意干预等同起来,闭眼不理会现代社会中政府对于指定普遍规则所应负的责任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人保部部长尹蔚民说,全国共有24个省份年内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最低工资立法是否合理的争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理性地评估一项政策,不是看其意图如何,而是看其预期的福利后果是否符合政策出台的意图。很多政策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人们对于其福利后果的预计差距太大。最低工资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的教义都把最低工资法当成是政府破坏市场秩序的例子,认为作为一种人为设定的价格下限,最低工资法只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供大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担心被看不起,也不会看不起别人。港陆交流越来越多,文化心态上的问题也会慢慢消融我在反省,香港人对内地人有没有敌意。我第一次到香港是1987年,期间曾经有4年在美国,到现在已经25年了。从历史上看,香港人对内地人有优越感,有同情,甚至也有某种怜悯,有看不起,但是谈不上"敌意"。"敌意"这两个字至少在过去是没有的,如果有也是最近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13.
"职场上哪有什么忠诚?如果非说有,就是忠诚于薪水!"这是众多普通员工关于职场忠诚的一种代表性论调.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不快乐的人要比快乐的人更喜欢看电视。 为了研究情绪与看电视之间的关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研人员在1975年至2006年间,对近3万名美国人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感到快乐的人每周看电视时间平均为19小时,而感到不快乐的人每周看电视时间平均为25小时。这项研究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被研究者看电视的因素,如受教育程度、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等。与不快乐的人相比,快乐的人更热衷参加社会活动,也更喜欢看报。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0月11日(星期五),美国首都华盛顿乃至全美国都在收看一个电视现场转播。人们放弃了通常最喜欢看的体育比赛和周末娱乐节目。这是一个关系重大的听证会。场面紧张而严肃。然而内容却又是那样的卑污、令人厌恶,而且荒诞离奇。人们仿佛不是在看新闻,而是在看一场“16岁以下儿童不宜”的电影。听证会大厅的明亮灯光把两个证人完全呈现在全国的电视观众面前:一个是布什总统提名的、参议院通过后将接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职务的克拉伦斯·托马斯;一个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青年女教授阿尼塔·希尔,她指控托马斯10年前对她进行过性骚扰。出席听证会的参议院司法委员会14名议员心里都很清楚,这个听证会不仅仅关系到法院大法官的人选问题。如果阿尼塔·希尔的指控属实,那么布什总统是要负责任的,势必影响到他的竞选连任总统;同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2000,(3):22-23
──评惠普新推出低价位商用机Brio BA400PC(PersonalComputer),中文译作个人电脑,历览PC的发展史,人们会发现,降价,正是PC市场永恒的话题,也是PC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在理论上,摩尔定律为降价提供了技术根据;在实践上,放眼电脑市场发育成熟的美国市场,电脑价格只相当其十天左右的薪水。低价电脑,正是大势所趋,顺流而来,不可阻遏。回顾1999年,在电脑的发展史上可谓是不平静的一页。但P在现阶段仍是网络终端的首选,在平均两个人就有一台PC的美国,500美元以下的PC正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上很多人羡慕我们这职业。其实,记者、编辑总是在为他人“作嫁”,写别人,宣传别人。 如果想发财,当个什么“阔佬”,腰缠万贯,穿金戴银,就不要去干这营生。除了一两百元薪水,别无其它;整日内完成好本职工作之余写点“外稿”,一是看外报关照不关照,二是十有八九要“枪毙”,发表了也就十几块几十块稿费,可怜巴巴,抵不上个擦皮鞋的。 如果想成名,就更不要干这一行,不仅没有什么“记者家”“编辑家”等桂冠,终日不是东跑西颠,精疲力尽,磨破嘴皮;就是埋首纸堆,为缺乏好稿发愁,为自己付出心血不被认可发愁,为文字惹出官司发愁……况且人的名望再大,总有限度,总有它达不到的“死角”。袁枚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好名也。”好名本身不是坏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报刊是供人们"看"的,广播则是让人们"听"的."听"与"看"有很大差别.比如说:"住在上海市区的入,困于尘嚣,一到郊坰,便有心旷神怡之感,何况是去龙华呢?"这样一句话,印在纸上一看就明白了,即使象"尘嚣"、"郊坰"等词汇的确切含义不很清楚,查下《辞海》也就明白了.可是,同样这句话,如果是在广播里,就会有不少人听不懂,什么"尘嚣"、"郊坰",有人会连这几个什么字都搞不清楚.我们在广播编辑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报刊上一篇很顺畅、很精彩的东西到了手里,往往要作许多,甚至比较大的改动,然后才能拿去广播,才能使听众听得清楚、满意.这是因为眼  相似文献   

19.
"如果所有的中国人排成一线从你面前走过,由于过高的出生率,这条线将永远没有尽头";"在中国使用英语的人比美国还多";"人体每平方英寸的皮肤包含有20英尺长的血管"。看了这些雷人的无厘头语言,你也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这些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很  相似文献   

20.
请看下面这几个闪光的数字: ——1994年完成组织收入3255万元。 ——1995年完成组织收入猛增到5016万元。 ——1996年1月到1996年6月20日,又完成工商税收任务3320万元,占年计划的55%。 当人们看着、读着这几个闪光的数字,就不由地想到一个人,他名叫郜杰臣,是山西省高平市(县级市)的国税局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