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12月16日下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观看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等展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到我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参观了后母戊鼎和大盂鼎等镇馆之宝。在国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前,梅德韦杰夫总理认真观看,详细询问鼎的用途和制作工艺,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当得知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如此高峰,  相似文献   

2.
昌乐都北东周墓地出土的鼎、敦、舟等铜容器,文化属性鲜明,时代集中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都北M33等春秋晚期墓出土的陶鼎、敦是齐地较早的仿铜陶礼器.都北墓地青铜容器均为含Sn 10%-12%的铅锡青铜,M34及M60青铜器的铅料与同期中原及鲁中南地区一致.M33鼎泥芯中的CaO含量较低,可见较多植物来源的碎屑,显示春秋时...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9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会见来华进行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并一起参观展览。在参观过程中,我馆吕章申馆长为马凯副总理和乔治·奥斯本财长介绍了商周青铜重器后母戊大方鼎、子龙鼎、大盂鼎和唐代石雕佛像、宋代木雕观音坐像、明永乐鎏金铜造像等镇馆之宝。乔治·奥斯本财长仔细观看展览,不时询问文物的有关情况,对中国文物藏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灿烂悠久的中国古代青铜和佛造  相似文献   

4.
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等。出自于李家楼大墓的两件莲鹤方壶,其中一件通高117厘米(河南博物院藏),另一件通高125.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相似文献   

5.
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此时,青铜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青铜器皿上还出现了刻铸的文字,即所谓的铭文或金文、钟鼎文(因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居多,故称钟鼎文).  相似文献   

6.
一个祖传的青铜罍,被人偷去并献给文物局,接下来,谁该拥有这件国宝级文物的所有权?这是一件青铜礼器——罍(lei)。高44厘米、重9公斤,造型庄重。铜器“肩部双牛首套环,六组涡文装饰,腹下一牛首耳,口沿内壁有铭文,口底牛首处存放多处泥锈,口、牛首套环,足边稍缺,腹中部一破洞经修复”  相似文献   

7.
潘达于,1906年3月出生于苏州,原姓丁,1923年18岁时嫁给潘承镜。而潘承镜则是清朝先后位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的潘祖荫及其兄弟祖年两人的嗣孙。潘祖荫精通金石书画,又富收藏。1890年以重金购得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的大克鼎,该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这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尤为重要的是,该鼎腹内壁铸有十分整齐划一的铭文290字,既为当时所罕见,电是历来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连同先前已得到的玉鼎(又称大王鼎,亦为著名之西周重器,共有铭文291宇)。真可谓双宝镇家…  相似文献   

8.
展览演出     
古人云:长铭铜器一件,足抵《尚书》一篇。指的是发现一篇长篇青铜铭文,其重要性如同发现《尚书》这样的古代文献。 中国文物专家日前发现一件约2900年前铸有98字长篇铭文的西周(?)公盨。与以往发现的纪名、纪事类的青铜铭文不同的是,盨上所铸的98篇铭  相似文献   

9.
"己酉"天青釉鼎式香炉,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钧窑瓷器,一级文物。口径25.5厘米,高42.7厘米。双立耳,圆鼓腹,三兽足。口沿至肩部两侧饰兽形耳,腹部饰四个兽面铺首衔环纹,通体施天青色釉。颈部正面有一长方形题记,上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楷书铭文。1970年出土于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相似文献   

10.
鼎在商周铜礼器的组合中居于顶端,对研究墓主的身份等级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回顾以往的研究,对学界流行的“鑊鼎、升鼎、羞鼎三分法”进行再讨论,对前人成说提出商榷。指出以往的发现,除楚系平底鼎,自名“登”“升”,可以确认是“升鼎”,其他两类的定名都存在问题。如楚系烹牲大鼎从来不叫“鑊鼎”,“鑊鼎”之名从未发现。“羞鼎”的辨认也缺乏可靠线索。为此,作者利用荆门包山M2出土的19件铜鼎,与同墓出土遣册中记载的鼎名一一比对,重新对楚鼎进行分类,指出该墓出土的烹牲大鼎自名是“鑐”。这种自名也见于上蔡郭庄M2出土大鼎的铭文。通过综合考察,作者认为,楚系墓葬出土的烹牲大鼎,不是镬,可能相当古书中的鼐。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远古的夏、商、周时期,有一种独特的档案书写方式———用铸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或厚重或精巧的青铜器物上。人们把上面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是"吉金文"的简称。另一个名称叫"钟鼎文",是因为很多的金文都铭刻在钟和鼎上的缘故。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  相似文献   

12.
馆藏文物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保护和文化利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对馆藏文物知识进行有效组织,以满足用户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馆藏文物知识的需求。通过构建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体系,从中粒度以及细粒度层面设计馆藏文物知识组织方法,并以馆藏文物的典型代表“后母戊”青铜方鼎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研究发现,馆藏文物多粒度知识体系对明确馆藏文物知识库分类管理机制、建立馆藏文物知识体系开放共享机制、完善馆藏文物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馆藏文物软硬件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作为记载社会活动的档案,载体多样,内容丰富,虽时隔两千多年,但仍留存较多,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下面按照档案的各种载体,作一略述.一、金石档案金石档案是以金属和石头作为书写材料而记载官文书和人们社会活动的.主要有:(一)青铜器档案.汉代我国青铜器制造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因而朝廷往往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政策法令铸之于铜版和鼎彝,如:1.甘肃庆阳县博物馆收藏的王莽时期的铜诏版,和1925年8月定西称钩驿出土的新莽权衡,记载了王莽新政时期在全国实施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政策,对促进当时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1979年8月,宁夏固原发现汉初铜鼎一件,高23厘米,口径17.5厘米,耳高7厘米,腹径23.5厘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4,(5):F0004-F0004
蚁鼻钱始铸于春秋末期,大量铸行存在战国时期的楚、鲁地区,所以主要出土于湖北、安徽、河南的黄河以南、江苏的北部以及山东的西南部。蚁鼻钱是青铜贝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正面凸起并铸有阴文文字,背部平素,一端铸有小孔。蚁鼻钱体小量轻,以枚计值。—般通长1.2-2.1厘米、宽0.8-1.4厘米,重3.2克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我馆会见英国首相国家安全顾问马克·格兰特并陪同参观"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等展览。吕章申馆长在门口迎接马克·格兰特,对他的到访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表示欢迎。在"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吕章申馆长向马克·格兰特介绍了后母戊鼎、大盂鼎等青铜重器的流传历史和铭文内容等。马克·格兰特饶有兴趣、仔细询问。当听到商朝因酗酒而亡  相似文献   

16.
近日,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博物馆在整理馆藏钱币时,意外地发现一枚战国时期曾属魏国的钱币。(图一)。此钱币为青铜质地,范铸,直径2.5厘  相似文献   

17.
一、青铜铭文的出现 中国最早的冶铜技术,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的考古研究表明,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铜器文明时代.最早的铜器出现于黄河流域及海岱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是甘肃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公元前2740年的青铜刀1. 到了商代前期,以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的青铜器,继承和发展了二里头文明,出现了多种食器、酒器与水器.器物造型准确规整,有动物或几何形花纹作装饰.  相似文献   

18.
青铜乐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国之礼乐重器。为此,结合考古发现和古文献载录,针对青铜乐钟的起源、发展、衰落及研究和制作这一发展脉络进行剖析,彰显出其蕴含的厚重文化内涵和艺术、科学、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拙文《仓端王义鼎铭文考释》发表后,经除锈等技术处理,又在该鼎底部外侧发现二处铭文:一处位于底部正中,刻有"宣平,南綧处"2行5字;另一处位于鼎腿旁边,刻有"千,一二二"1行4字。这些文字明显具有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风格。文献记载第一任"宣平侯"张敖受封于西汉初年,而鼎铭"宣平"为战国时期所刻,二者出现的时代矛盾,故"宣平"不是"宣平侯"的省称。此处"宣平"应为地名。"南綧处"当指位于南边的校定度量之处所。该鼎原属仓端王义,置放于"敬",后属宣平"南綧处"。"千"为物象文字,与鼎的名义相符。"一二二"为器物编号。  相似文献   

20.
1987年8月,扶余县博物馆在废品收购站发现一锡钵(后征集回馆)。此锡钵口径11.5厘米,腹径12.5厘米,底径7.2厘米,通高8厘米。敛口、鼓腹、平底。钵身是用0.1厘米厚的锡片锻造而成,口沿内又加装一圈锡片,使口沿圆润变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