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 《甘肃教育》2008,(22):14-14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也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关键。主要论述了德育中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途径、时间、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养成教育边道华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学时代是人生十分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因此,抓好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荣辱、是非是当代的道德核心,它指定了这个时代应有的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标准和界限。明确了荣辱观、是非观对于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励行为、约束自身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能使学生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文从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谈起,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能使学生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文从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谈起,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习惯,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经过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终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br〉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单设初级中学,地理位置偏僻,学生中有半数为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失依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学生在家庭中得到的关爱、教育较少,行为习惯较差。近年来,我校借力重庆市“领雁工程”,在专家的引领下,致力于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文明礼仪、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显著改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枚 《中学文科》2005,(1):103-104
一个人的卫生习惯,不需要特殊练习,只需要多次重复就能形成,它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通过后天教育和学习而形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一经养成,它将伴随学生一生,使学生终身受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在本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学校一切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面简称《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准则。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班主任、团队干部、德育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实践使我感到,实施《行为规范》,一是不能搞一刀切,力求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提出具体要求;二是适应当代青少年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竞争意识强等特点,在实施《行为规范》的形式上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精心设计,寓《行为规范》教育于生动活泼之中,使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进而把这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内化为行为。《行为规范》第27条规定:“主动承担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刷餐具等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其他劳动。”实施这条规范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的,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笔者开展了以下五项活动。  相似文献   

13.
学生思想品质和言行特征形成与日常养成教育有重要关系。中学生仍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 ,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式人才,在现阶段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导入文化教育,更要与学校通力合作,积极开展行为教育,依靠扎实的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与成长技能。本文以探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针对中小学生发展现状展开论述的同时,结合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价值提出相应的教学理论。在利用相关教学方法对中小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的同时,希望能够为行为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灵感。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专生养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专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实际操作上的失衡。作为中专学校,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将不利于跨世纪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更会对我国今后的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养成教育及其问题,以使中专生养成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养成教育的内涵从目前一些学校对中专生养成教育的提法及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把养成教育单纯地理解为行为习惯(通常是理解为生活习惯)的教育这一表象层次,看不到养成教…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掩饰思想的,行为是心理的假象。”司汤达曾这样认定他笔下的人物。 传统的心理学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然面当代社会这个特有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学生诸多反常的性格行为。既不是外倾型,也不是内倾型,而是一种“中间型”其性格心理的最主要特征是,嘴上说的不是心里话。  相似文献   

17.
行为是人类活动的特征,只有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 活动才能称作行为。倘若以实践形式分,则有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学习行为、道德行为,以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引起行为的内在条件称为需求或动机,诱发行为的外在条件称为刺激或诱因,对其施加影响的力称作诱发力。如果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打破心理平衡,人就自然产生了为了要解除由此而引起的紧张以保持平衡的行为。 中学生平常的行为是他们主观世界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8.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它的成功与否体现教育的成功与否,更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为此,探索系统的养成教育方略势在必行,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更是责无旁贷。我校试图通过知行结合,以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20.
郑如 《青海教育》2014,(6):45-4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此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