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舆论监督与法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的展开,正使得新闻工作者逐渐增强使命感、成就感。但我们必须牢记:新闻工作者从来不是,将来也不会是这个社会的审判者、决策者。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维持,最终要靠完善的法律制度、深入人心的法律意识。我们有些记者往往不认识这一点,在采访事件时指手画脚...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也要政府的支持。在这里,我不是低估舆论监督的作用,不是给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工作者“泼冷水”。事实上,我们──尤其是县一级新闻单位──舆论监督确实是太少了,太小了。以至于有些群众忽视了我们的存在。纵观我国的历史文化,“人治”积淀太深,一些曝光出来的问题确实难以由新闻单位一家所能解决。从新闻媒体自身性质来看,新闻机构不是执法单位,不具备行政职能,因此新闻工作者从来不是,将来也不会是这个社会的审判者、决策处理者。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从来不是靠新闻舆论来维持,而是靠完善的法律制度、严…  相似文献   

3.
肖宇 《新闻窗》2014,(6):24-25
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是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而职业的产生又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必要条件。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社会生活与法制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与法制内容相关的新闻在各种媒体上占有相当比重。但由于部分新闻工作者对各种法律知识缺乏了解,从而使新闻报道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法律错误,给读者造成混乱,带来误导。虽然大多数新闻报道中的法律错误不是原则性的,但它损害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质,是指其从事新闻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法律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具体来说,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应当集中体现在: (一)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比较牢固的法治观念。这种意识和观念,是新闻工作者通过实践和学习得到的,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客观的、正确的反映,是思想上、观念上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和对法治基本要求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道德的修养。道德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人与人关系的准则。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意思是说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持和发扬的。现在有人把道德通俗地解释为“人们内心的法律”,是非常恰当的。新闻道德是泛指新闻界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严格说来,它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又有所不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指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它不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宪法》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权作了相对抽象的规定,新闻工作者享有广泛的采访权、报道权以及新闻监督权等权利;然而,近年来有关新闻报道中发生的新闻侵权事件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也促使新闻从业者不断反思;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新闻侵权现象,力图厘清新闻报道与新闻侵权的法律边界,使新闻报道在法律的轨道上发挥它巨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与新闻侵权的法律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宪法》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权作了相对抽象的规定,新闻工作者享有广泛的采访权、报道权以及新闻监督权等权利;然而,近年来有关新闻报道中发生的新闻侵权事件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也促使新闻从业者不断反思;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新闻侵权现象,力图厘清新闻报道与新闻侵权的法律边界,使新闻报道在法律的轨道上发挥它巨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国家已从人治进入法治。这,一方面表明,新闻工作将得到更为完善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将相应地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新闻单位被指控的正越来越多;至于跑到报社编辑部来胡搅蛮缠、混吵大闹的,也时有所闻。当然,要彻底消除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新闻传播媒介既然担负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崇高职责,那就必然要戳到某些人的痛处。有的纵使无理,也难免会采取各种手法来抵赖一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根据法治社会的新特点,尽可能使新闻报道适应  相似文献   

10.
“舆论”一词,源出《晋书·王沉传》,原句是:“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视舆论为众人的议论。我们的报纸不是指令,不是法律,对读者和受众以至整个社会没什么约束力,所以能影响以至引导群众和社会,就在于舆论的力量,人类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社会利益和社会秩序,为了使这些利益和秩序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除了立法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外,还须用感情化的各种是非、善恶、利害等观念,对社会生活中的有争论的事情发表见解,最后形成共同信念,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或者造成一种社会压力,来更正人们的一些不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新闻工作是直接地影响舆论的。所以,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不仅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最起码的社会职责,也是社会主义报纸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郑静 《新闻三昧》2006,(4):39-40
“一个从来没有害过头疼的作家,硬要写头疼,是永远也写不好的。”前苏联作家爱伦堡强调作家应该进行社会体验的观点,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体验,是指记者应该积极投身社会,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社会上的人事物件。积极进行社会体验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无不经过社会生活的历练。当今新闻媒体涉及社会深层关键问题并具有发现价值和扣动人心力量的报道很少,缺乏社会体验是一个重要原因。记者看似在跑新闻,实际上大都很浮躁,或穿行在政府机关、奔波于会场之间,或四处挖新猎奇。忙得不…  相似文献   

12.
这颇有点像“飞去来器”现象:在一片呼唤我国法制建设的声音中,记者们可以说是最为卖劲的一群,可当法制真正一步步走来,并且把法也“治”到记者们头上时,这群人中的一部分对这种“效应”却没有充分的准备。甚至一些当惯了“喉舌”的人,很不情愿将自己同普通公民划在一起。据说上海一位“新闻官”对找上门来的法官讲:“要告去告市委,我不当被告!”应该说,正像我国的法制建设处在起步阶段一样,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法律观念也还是初步的。但是,我国新闻媒介要想同各种违法现象进行有效斗争,并成功引导10亿人民走向高度民主、健全法制的社会,新闻工作者自己没有适当超前的法律水平,必将给完成这种历史使命造成障碍。在对上海一系列新闻纠纷案的采访中,我们感到新闻界应对以下几个问题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又是党和法律赋予的权利。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一些新闻工作者在行使这项神圣的权利时,有的竟吃上了新闻官司。有的还以败诉告终。  相似文献   

14.
“深”不下去:长久困扰新闻界的一个难题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在党中央一再殷切期望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的今天,那种靠蹲宾馆、坐小车、跑机关、看材料采写新闻的现象却时时浮现于社会。记者“深”不下去的“症结”在哪里?宜昌日报对此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报社决策者认为,上述现象的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它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具有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一项权利。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增强法律意识,也可使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不至于触犯法律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就有新闻记者因为泄露国家秘密、侵犯他人隐私而被判刑的先例。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  相似文献   

16.
博客(blog)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写作、编辑、设计和出版他自己的新闻产品(即博客网站),并被数以百万计的人阅读和品头论足。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众多的(至少数以十万计)热惰的局外人向职业新闻界发起如此凶猛的冲击。这些业余新闻工作者正在做一些让人兴奋的事情。他们中的许多人以各种方式与读者建  相似文献   

17.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它虽不具有法律约束性质,但是却是全中国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遵守的文件。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约束。这是一种社会性的约束。因为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闻工作者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行为都要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他们都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肩负宣传舆论重任的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关注社会热点,剖析新闻背景、针砭社会时弊?显而易见,提高新闻工作者法律水平成了当前新闻战线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也导致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自由有余,二是价值观混淆,三是人文关怀缺失。新闻工作者担当社会责任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体系方面,也就是加强社会法制化建设,在新闻工作者内部建立并完善评价机制。二是自律机制,新闻工作者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增强责任心,严格遵循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自身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新闻活动的社会化和法制化,新闻工作者职务“触法”现象也随之屡屡发生.新闻诉讼正呈上升趋势。新闻工作者因法律知识贫乏而导致职务“触法“的现象不断出现。我国55万新闻工作者中.精通法律的不多.绝大多数对法律一知半解,因此,在新闻实践中.经常出现“触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