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的源泉唯一地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真正坚持这一观点,必须要解决两个理论问题:一是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关于这一问题参见本刊1999年第11期笔者的文章);二是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近年来,有的学者以强调物化劳动(主要是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认为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即价值不只是由活劳动创造,而应该是由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2.
价值的源泉唯一地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真正坚持这一观点 ,必须要解决两个理论问题 :一是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关于这一问题参见本刊1999年第11期笔者的文章) ;二是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近年来 ,有的学者以强调物化劳动(主要是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 ,认为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 ,即价值不只是由活劳动创造 ,而应该是由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笔者认为 ,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本文针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作一理论剖析。一、物化劳动不具有与劳动力相同的性质要论…  相似文献   

3.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拓展,关于新价值源泉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了理论界的研究,研究的直接针对性是非常明确的,即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否仍然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在否定活劳动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各种观点中,以下两个观点是有代表性的,即价值的源泉除了劳动者的活劳动以外,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也分别创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造就高素质智能化劳动者的同时,产生了相适应的优质高效现代化设备和新工艺(物化劳动),它表明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支出的新变化: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脑力劳动比重增加,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创造是生产力特别高的“总体工人”活动动支出的结果。物化劳动仍是活劳动的凝结,它是在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中只能依赖活劳动转移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物化劳动与活劳动都是价值创造与价值构成中的必要条件,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价值的凝结,是新价值的栽体,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关于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承认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必要条件是正确的,但片面夸大物化劳动(生产资料)在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作用,认为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正确的,但否认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物化劳动无论是从劳动形态、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同活劳动有严格区别,它是一种物化为价值的劳动,而不是“物质化的活劳动”。因为物化劳动既然已经物化或凝固为价值,那就失去了活劳动的特征;既然还是活劳动,那就不能说它已经物质化。把物化劳动界定为物质化的劳动,只能是把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两个对立的范畴混淆在一起,而不能反映物化劳动的本质。把物化劳动说成是和活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是价值的源泉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论价值源泉的唯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拓展,关于新价值源泉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了理论界的研究,研究的直接针对性是非常明确的,即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否仍然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在否定活劳动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各种观点中,以下两个观点是有代表性的,即价值的源泉除了劳动者的活劳动以外,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也分别创造价值。这两个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进行政治经济学教学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本文先就“科学技术创造价值”的观点作一理论剖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  相似文献   

8.
对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的质疑顾钰民近两年,钱伯海教授反复提出和论证了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见解:物化旁动与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并对反对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其完整的表述是:“社会各界的活劳动,在企业则表现为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因此,从社会看是社会活劳动创...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总论1 成本的内容1.1 成本的概念及内容 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产品价值决定于产品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产品价值包括:(1)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2)劳动者活劳动消耗所创造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主要是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3)劳动者活劳动消耗所创造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论1 成本的内容1.1 成本的概念及内容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产品价值决定于产品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产品价值包括:(1)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2)劳动者活劳动消耗所创造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主要是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3)劳动者活劳动消耗所创造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工业企业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也列入产品成本之内。此外,对某些应从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中进行分配的部分,如财产保险费等也列入产品成本。对于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需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费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都不能走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物流成本核算的意义所谓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企业为实现物资实体的流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投资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增加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熟练程度,从而直接增加生产产值.教育投资能产生两大效应:一是劳动者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提高而增加劳动者的个人收益;二是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创造国内生产总值除了劳动因素外,还有资本因素.教育拉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教育作用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活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同资本结合,通过物化劳动产生价值.本文收集国内生产总值及劳动、资本投入等数据,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构建教育生产函数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结论是:1990~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率为16.37%,资本对 GDP 的贡献率为51.42%,其拉动率为8.42%(51.42%×16.37%);劳动对 GDP 的贡献率为51.32%,其拉动率为8.40%.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商品作为价值物,同资本主义商品一样,由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构成,用公式表示即为W=C+V+m。但人们赋予社会主义商品价值中C、V、m的经济概念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于m的认识更缺乏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而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不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抽象掉了劳动的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不会因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活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必要务件,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凝结和载体。  相似文献   

16.
所谓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与所得到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简言之,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劳动消耗为投入,劳动成果为产出)。对教育单位来说,教育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并不提供物质产品,其本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经济效益的问题比较复杂。作为教育单位,主要是提供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者。更确切地说,教育单位所提供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教育单位经济效益的考核是一个新的课题。电大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所新型高校,在近十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并  相似文献   

17.
《河北自学考试》2005,(7):41-4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B、劳动者的劳动、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管理经验D、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经济信息2、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3、价值的惟一源泉是()A、物化劳动B、活劳动C、…  相似文献   

18.
智力开发的任务是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为振兴社会经济、建设精神文明服务。用来开发人力资源(智慧、能力)、用来开发知识信息资源(科学、技术)的经费,就是一种培养与运用劳动者智能的内涵生产性或内涵精神性的智力投资。这一种智力投资,只有把它的数量确定得比较合理,按适当的比例分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办学、搞科研的单位,又有效地使用,产生出“适销对路”的人才与科学技术成果,并且对之使用和应用适合而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就会是以较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仍然由C、V、M三部分构成,但有自己的特点。商品的价值仍然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的,凡生产经营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被社会承认的活劳动都创造价值;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是过去劳动的凝结,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必备条件,但不创造价值。商品价值的分配与价值的创造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生产经营要素以资本形式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条件下,才能参与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伟大导师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商品经济的价值观的创建树立了丰碑。随着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业劳动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尤其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必然促使生产结构,劳动形式的不断更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成了价值因素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容、形式、手段和结构等方面的新变化。我们注意商品生产中劳动投入的发展趋势,对减少劳务投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价值构成因素的新变化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