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山香童戏,从功用、庙坛组织的形式和神祇的崇奉内容看,都与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有相似、相通的关系,且史实证明,唐至元代,保山占支配地位的主体民族是白族,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因此,我们有证据说,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对保山香童戏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诏、大理国直至明清时期,楚雄和洱海地区一样,佛教盛行,紫溪山成为滇西佛教胜地。但前期即南诏、大理国时期,主要盛行的是佛教中瑜伽密宗(滇密),僧人称为阿阇梨(即梵语Acarya,也译作阿吒力);后期即元明清时期,主要盛行佛教禅宗,密教流入民间,日趋衰微。昆明《筇竹寺天相师塔铭》(景泰四年)说:“佛法自汉明时传入中国以来,云南远在荒服之外,未闻有奉其教者。至唐,其教渐盛,南夷俗奉佛者尤众,  相似文献   

3.
佛教戒律的实施情况实际上是判别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态在社会中强弱兴衰的重要依据。云南地区的佛教兴起于唐朝时期的南诏,那时除了有被称之为阿吒力教的云南地方密教教派外,已经有汉传佛教的存在。遵从“斋戎”是云南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遵戒守律的强调和汉传佛教在云南的发展成正比关系;云南汉传佛教的发展又和朝廷在该地区政治控制力和中土文化影响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楚雄出土阿吒力元碑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初,在楚雄市吕合镇白石盘沙沟路中发现一块元代阿吒力“周大师庆”的墓碑,碑文记载周氏啊吒力依附南诏国贵族统治阶级,有的任职国师,位尊职显,有的还随兵征战助阵,尊为随兵坛主。从碑文内容来看,阿吒力教徒居家,可以取妻生子,可以世代承袭。此碑不同于其它南诏大理国时期碑刻从左至右直书的书写方式,而是从右至左直书,已接受了汉字的传统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5.
(三)密宗佛教著作密宗佛教在远东各国大概从10世纪初广泛流行。在本文里把它作为佛教的一个流派来论述是很复杂的。我们只是大体上对有关著作进行一般地鉴别,而不准备深入探讨那些复杂的和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未能满意地解释清楚的象征意义,不理解这些象征意义,在密教著作中除了一连串的祈祷文、咒语和仪轨外就什么也行不出来。这样,我们的叙述必然是简单和片面的。密宗著作数量很大,可分成以下几类:密宗经文、密宗著作汇编、仪轨、陀罗尼咒语、祈祷文。它们之间的界限常被打乱。譬如,陀罗尼最常见的是有关经和汇编的摘录,仪轨和汇编用于某种节日和集体祈祷而有所不同,仪轨的材料更广泛;汇编可以看  相似文献   

6.
曼荼罗是印度梵语,译为坛场,是佛教徒在诵经和修法时,按一定要求安置佛像和菩萨像的地方,而法门寺地宫器物供奉即如此。佛教密宗也称密教,是佛教中的重要宗派。中国密教分为密宗和藏传密教两大系。在唐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先后来中国,将印度正纯密宗传入中国,后经深得密宗金刚、胎藏两大法之真谛的惠果大师(公元745-805年)融会贯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  相似文献   

7.
丧葬方式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精神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曾存在于东南亚地区和现存于我国西藏地区的鸟葬就是对印度佛教大乘密宗思想的反映。后来由于小乘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鸟葬失去了其存在的文化根基,遂逐渐消亡。西藏的鸟葬,则因藏传佛教地位的确立得以保存至今,并承载了更多本土内涵。  相似文献   

8.
对《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应该有全新的思考。蔡铁鹰的前期研究虽已提出了新的思路,但我们应当考虑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即从佛教密宗的传入以及佛道两家论辩的背景中寻求解释。佛教密宗在东汉、中唐以及元代曾有三次大规模的输入,尤其是元初忽必烈及蒙古黄金贵族皈依藏传密教所造成的藏传佛教的强力输入,对内地的俗文学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6年国内宗教美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讨了一些新的课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佛教美学方面,学术界仍继续重视禅宗艺术美学的研究,发表出版了一批有关禅宗书画美学、诗歌美学的论著,并对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华严宗与中国的悲剧意识等进行了研究。道教与基督教美学方面,学者们从二者经典的美学意蕴、代表人物的美学观、道教与基督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伊斯兰教美学的研究中,学者们则从雕刻、工艺美术、生态美学等方面对伊斯兰教美学进行了挖掘。此外,民族、民间宗教文化与美学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大理祥云的水目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大理历史上是佛教胜地,学界对大理佛教的传播有诸多说法,本文从水目山的部分古碑刻记载进行考释,提出了佛教于中唐传入大理,早先传入的是汉地密宗等论点。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云南边地佛教兴盛,大理白族地区的汉地佛教寺院经济、中甸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西双版纳地区的南传佛教寺院经济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派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同类型、具有显著民族宗派特色的佛教寺院经济。直到今天,它还广泛、深刻地影响到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信徒的经济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佛教经典在翻译、释义等方面不断吸收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由此也形成了佛教中的一类特殊经典——疑伪经。从佛道二教的关系来看,疑伪经中能够明显地反应出佛教对道教思想的吸收与融摄。注重修行的天厨思想、关注生命的益算增寿思想以及星辰人神化的星斗崇拜等方面,都能够反映出佛教疑伪经对道教思想的融摄。这是理解中国佛教特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自东晋初道安、慧远等高僧创行净土教以来,中国净土宗已经有了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中国净土宗从它的初期净土教即净土念佛演变成具有自己教义的一大宗派即净土宗,大约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净土宗不仅在古代中国成长、发展,而且回流佛教发源地印度,对印度后期佛教产生了影响;同时又流传日本、朝鲜诸国,对这些国家的佛教、文化以及社会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净土教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开端,而净土宗的形成则是中国佛教宗派纷立的先声.所以研究净土宗对中国佛教史、中国古代史、以及中印、中朝、中日等国的文化交流史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事相或理论上看,居士始终是佛教的基本力量。藏传佛教居士从护持佛法、财力供养、译介经典、修行述、授徒讲学、建寺立宗各方面贡献巨大。又因为全民信教以及密宗无上等背景,藏传佛教居士有重视师承、重视密宗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佛教如何立足中原和藏区以及政教合一、师承关系和活佛转世、奉行密宗等方面中原佛教和藏传佛教两大系统在传入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和探讨,旨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原佛教和藏传佛教两大系统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系列差异悬殊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江西佛教文献极为丰富,其保护的宏观基本原则有三:要改变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江西佛教文献的保护工作;坚持以江西佛教界为江西佛教文献保护主导,一般信众为重要支撑;关联江西佛教文献保护于江西地方旅游建设和相关文化研究.保护的微观实践程序有四:以江西相关佛教史料作为江西佛教文献保护的实践依托,从全局上把握江西佛教文献形成、流布等各方面的个性特点,指引江西佛教文献的具体保护工作;以江西佛教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为佛教文献保护之纲;以佛教丛林遗址、相关民间收藏、地方志、教内外典籍、相关文化机构等等为目;整理结集后能依托有关载体,如在网上博物馆虚拟开放等,那将是江西佛教文献保护,相关文化研究与传播、相关经济如佛教旅游业建设等等的一种多赢.这应该是佛教文献保护模式实际运作的典范归宿.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解读贾岛的《夏夜登南楼》和《赠圆上人》二诗,从而说明贾岛在禅学思想上并非彻底地转向了南宗。另外,他对佛教的了解其实比较全面,甚至于对当时流行的密宗也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解读贾岛的《夏夜登南楼》和《赠圆上人》二诗,从而说明贾岛在禅学思想上并非彻底地转向了南宗。另外,他对佛教的了解其实比较全面,甚至于对当时流行的密宗也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高适交往僧侣、皈依密宗,曾接触到一些佛教义理,其诗歌中常引用佛教词语,一些诗作中还流露出淡忘世事、追求清净的心理。高适创作十余首登,临佛塔寺阁之诗,诗人常在高阁巍塔上感叹造物高远,并联系佛教义理生发感悟。高适对佛教义理理解始终肤浅,诗中描述的澹然空寂之心灵境界,反映诗人于仕宦困境中矛盾犹疑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发现于新疆策勒县的C8号至C11号唐代汉文文书考释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释了20世纪末发现于策勒县北沙漠废墟的4件唐代汉文文书,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考证出佛经残页为《僧伽吒经》,并指出其为古于阗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其次对《曲伦致魏将军状》中的用词及职官进行了考释。最后对2件税粮籍账中的小、青、广禾等名词提出了新的见解,并能通过对籍账的研究,发现唐两税制在于阗畅行无阻,运行正常;同时,贞元七年(公元791年)于阗可能未陷于吐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