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罗斯特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以诗歌语言的简洁、清新、素朴而享誉世界。他的诗歌内容看似简单,实则饱含着诗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的哲思。弗罗斯特的诗歌本质在讲人生以及人的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以海德格尔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此在与共在的关系、话语表达的意义、以及自由选择三个方面,以《没去走的路》、《雪夜驻马在林边》、《火与冰》三首名诗为例,来解读弗罗斯特的深邃哲思。  相似文献   

2.
<正>一、古典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以凝练而富有韵律和节奏的语言、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艺术想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诗歌教学除了要了解古典诗歌内涵外,还必须注意古典诗歌的特点。1.言简意丰即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运用高度精炼的语言,凝练出他对生活、社会、人生等的种种思考。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仅仅数句就把诗人厌弃官场,力避尘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作品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熟练的讽刺方法生动细致描绘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所特有的知识分子群。深刻揭露和无情鞭挞了当时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丑恶和落后。在让读者审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现实悲剧的众生相的同时,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多层次的人生困境,象征意义涵盖了整个人生而不仅仅是某一社会,某一类人。它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4.
张九龄的《感遇》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广泛和狭窄之不同,在艺术手法上有"兴寄"和"比兴"之差异,在诗风上有古奥和蕴藉之别,语言上又有质直朴素和清新秀丽之分。导致这些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人生经历、仕宦沉浮、文学思想以及个人人格上的差异。他们的《感遇》诗影响了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为"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弗罗斯特的诗歌名篇《一条未走的路》有多处布满矛盾的文本叙述,但评论界却较少给予关注。诗人采用悖论这一叙述形式,表现了人生在面临抉择时候的矛盾性思想。探究诗歌中的矛盾叙述形式和思想,一方面可以揭示出诗人对人生思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可看出诗人对悖论诗歌语言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6.
王燕 《文教资料》2012,(14):25-26
穆旦的晚年诗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其丰富性与复杂性难以尽述。本文简要分析穆旦的一组无意中互相联系着的作品,即《春》、《夏》、《秋》、《冬》,以窥见这位杰出诗人的晚年诗歌的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7.
中晚唐农事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晚唐农事诗是中晚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直面现实人生、反映民生疾苦的优良传统,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借鉴了传统叙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真实性、写作手法的叙事性、乐府体为主的诗歌体式以及朴素自然的语言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组诗浅比——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思的《咏史》与陶渊明的《咏贫士》是两类组诗创作,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均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咏史》倾诉了士族门阀制度压迫下寒士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制度的抗争,《咏贫士》以贫士高洁之志肯定、赞美、寄托了诗人归隐、自然的人生理想。他们生活时代、人生态度等的差异,使其诗歌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主题、题材、语言、情感等方面有较多的可比之处,可以从中体味魏晋诗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逝川》是迟子建一贯坚持的“用温情表达辛酸”的佳作,对平凡人生的诗意发现,对人性的单纯美好的咏叹,对沉重生命的无奈和超脱,以及诗化的叙述结构和语言使它具有一种诗歌般唯美忧伤的气质。而四处弥漫的神秘气息和悲悯情怀又使它具有深刻意蕴和神话色彩。文章从这两个侧面来赏析《逝川》。  相似文献   

10.
李宏安 《学周刊C版》2010,(5):196-196
中国古代诗歌广义上包括诗、词、曲。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很久远,以及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凝练,所以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就会碰到很多障碍,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误解,不能享受其中的美感,不能感悟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又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寻。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直观、印象、顿悟”是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方式。这是由诗的共性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所决定的。“诗之所以为诗,是因为诗歌借助语言抒发的是诗人真挚浓烈的情感,传达的是诗人对于自然、人生的深切体验和对人生真谛、美的真谛的诗意发现”(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可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重要的是“悟”和心灵上获得启迪。而“悟”的获得则依赖于审美主体的艺术感受能力、成熟的审美心理,即需要一定的内在文化心理结构,奇特、丰富的生活积累,思想的执著追求和感情的奇异体验。否则,审美主体无法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悟、人生幸福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成为传递诗人情感理想的精神寄托。诗集《变奏》无疑成为诗人阿毛个人记忆、文化经验和现实困境的表达体,呈现出社会嬗变过程中个体阵痛的心灵变奏。  相似文献   

14.
《兄弟》是余华在两年的时间里推出的力作(分上、下部),作者通过与以往作品相迥异的叙事风格和写作特点来直面剖析那个苦难的岁月,展现当时的环境带给人们的压迫与异化,也以狂欢式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勾画了那个时代的社会众生相,展现人生百态,品尝个中滋味。  相似文献   

15.
A Psalm of Life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较早传入中国的西方诗歌之一。自从传入中国后,该诗不断被译成中文。在所有译本中,以黄新渠的《生命的礼赞》、黄杲炘的《生之颂》和黄一宁的《人生颂》最为出名。本文通过对比《生命的礼赞》、《生之颂》、《人生颂》和《人生礼赞》这四个译本,分析各自的利弊,指出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不仅要注意意义对等,更要考虑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突出代表,韩东的诗鲜明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歌“反英雄”“反崇高”的基本特征。他的诗,大多都疏离英雄及其业绩,而着重表现平凡世界的芸芸众生,强化平民意识而淡化英雄意识。在平淡如水、质丰无华的语言中,以一种冷静淡漠的叙述来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在漫不经心中流露出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乃至对一切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山民》即是很好的一例。《山民》是一首现代寓言诗。诗的第一节便展示了一个落后、闭塞的山村环境。首先是自然环境的闭塞。群山环绕,“山是那边”是“山”,“山的那边的那边”还是“山”。…  相似文献   

17.
一、弄懂题目含义,品味语言特色诗歌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概括,正确理解题目是进行诗歌赏析的必要步骤。如《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即劝酒歌。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体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习《饮酒》(其五)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基本掌握了一些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就内容而言,学生已学过几篇陶渊明的作品,对陶渊明也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钟小族 《现代语文》2006,(4):117-118
冰心从1921年开始创作小诗并陆续发表在《晨报》等刊物上,1923年又分别结集为《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的出版为冰心带来极高的声誉。而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女诗人狄金森似乎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她生前默默无闻,但在她离开人世一百多年来,她已知的1775首诗歌已经被翻译成十九种语言出版,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她被推为“美国诗歌的开拓者”和“现代美国诗歌中其他一切传统的先驱”,其诗歌被亨利·詹姆斯称为“心灵的风景画”。尽管两位女诗人的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但在她们的诗歌中都对人生的终极问题——死亡给予了关注和思索。1921年,…  相似文献   

20.
温荣玲 《考试周刊》2013,(31):14-16
《行路难》和《Sonnet 29》都是闻名中外的大作,其作者分别为李白、莎士比亚。李白和莎士比亚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德才兼备的大家,他们的人生命途多舛,郁郁不得志。所幸的是,他们没有向命运和权贵低头,在"悲愤"中拥有"乐生"情怀。《行路难》和《Sonnet 29》是在"悲愤"中不乏"乐生"情怀的诗作。本文从语言类型和修辞方面对比二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异,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加深世人对中外诗歌差异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