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罪犯矫正工作的重心应该置于对行为的矫治。在近几年的服刑人员中,"90"后罪犯开始出现,与以往的服刑人员相比,"90"后罪犯有其独有的犯罪行为,正确分析和研究其犯罪特征对矫正"90"后服刑人员有很重要的价值。对"90"后罪犯的一般犯罪行为特征、危险犯罪行为特征及矫正措施进行分析,以求矫正"90"后罪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COPA-PI量表对安徽省XX监狱245名“90后”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90后”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结果显示:“90后”服刑人员具有暴力倾向明显、犯罪思维严重、同情之心缺乏、外向冲动行事、乐观自信向前的人格特征;不同犯罪类型罪犯在从属、暴力倾向和犯罪思维三个临床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针对“90后”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要从改进管理方法,坚持文明公正;注重教育转化,丰富活动载体;保持亲情联络,培养感恩心态等方面入手推进“90后”服刑人员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质,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评系统课题组编制的《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77名天水监狱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进行个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文化水平影响青少年罪犯的COPA—PI得分。本研究为犯罪行为的预测和矫正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6,(5):32-36
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产生根源于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合流,由此决定了涉恐服刑人员身份兼具民族性和确信犯的特殊性。而现行监狱制度却存在罪犯分类处遇粗糙、人权保障措施不足、法律制度规定模糊等问题。我国应当通过完善立法空缺、建立一支双语矫正队伍、一套涉恐服刑人员的分类处遇制度、转变传统罪犯矫正目标,以充分保障涉恐服刑人员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自由,降低其人身危险性,更好地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罪犯再社会化思潮,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学派提出对罪犯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使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摆脱犯罪"标签"的影响,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监管工作的要求从单纯的“管制”到“成功改造”,再提高到“文明执法”,整个过程必须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按照监管教育的非纯知识化特征,要使服刑人员的受教育行为变被动为主动,顺利接受改造,排遣服刑人员的压抑情绪,对其进行情感教育是最佳切人点。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新的行刑模式和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罪犯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力量作为罪犯矫正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优势。以民间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中坚,社会力量循着行为规训、心理矫治、就业接纳和网络构建四大路径介入罪犯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为了解天水监狱在押男犯的人格特征,为犯罪行为的预测和矫正提供心理学依据,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天水监狱在押男犯320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押男犯在内外倾、情绪稳定性、同众性、报复性、信任感、同情心、心理变态倾向7个因子上均与全国男性罪犯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文化水平影响COPA—PI得分,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人格越稳定,不易偏离正常。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国家一项刑罚执行措施与罪犯改造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反映了现代刑罚“报应主义”向“目的主义”的转变。社区矫正工作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但社区矫正工作在理论基础、法律依据、法律程序、具体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缺陷,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都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团体施测法发现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人,且人格特征为高神经质、外倾性、高精神质和低掩饰性;罪犯按其人格可分为成熟老练型、冲动型和内向倔强型,按其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类,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罪犯占罪犯总体的1/5,对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罪犯应区别对待,以促进对其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11.
矫枉过正是一个片面的命题。正确的提法应当是矫枉未必过正 ,即一般情况下的矫枉不必过正和少数特殊情况下矫枉可以过正。一般情况下矫枉不必过正有五方面的理由 ,三种情况下矫枉可以适当过正  相似文献   

12.
比起惩罚犯罪人来说,矫正犯罪人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刑罚执行机构难以胜任。市民社会参与刑罚执行,有利于扩大和延伸政府能力,有利于犯罪人顺利再社会化,有利于发展多元化犯罪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证了陆水河下游河段治理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治理开发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用等效多相半波整流电路来分析非半波整流电路波形,等效半波是整流电路测试的方法,使整流波形的分析简明易懂,相关参数易于计算,经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毛诗正义》是一本注解《诗经》的注书,历来研究者多认为其注疏原则是"疏不破注"。实际上,在孔疏对毛传、郑笺的注解中,不仅是单一的因袭旧说,更多的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补充和纠谬,从而完善了对《诗经》的注解。以《诗经·小雅》为例,着重分析孔疏中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对随机抽取的39名死缓无期罪犯进行瑞文联合型智力测验和艾森克个性测验。结果表明:死缓无期罪犯的智力水平与一般人智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死缓无期罪犯的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得分显著低于一般罪犯的得分,但掩饰性(L)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罪犯。研究建议:(1)个性稳定性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智力水平和掩饰性对死缓罪犯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三个危险等级,分别采取相应的监管改造措施;(2)对死缓无期罪犯的监管改造要充分考虑到服刑时间因素和监狱环境因素对罪犯心理的影响,建立罪犯心理档案,定期进行跟踪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调查发现,该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者未能制定出及时且有效的执行计划和未能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源于政策目标要求过高,政策内容笼统不具体,教育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不力,以及缺乏纠偏机制。进而提出政策执行者应适当调整政策目标、使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完善政策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健全的政策监督、纠偏机制。  相似文献   

18.
罪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866名罪犯进行反社会人格障碍调查,结果表明:(1)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性罪犯高于女性罪犯。(2)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率逐渐降低。18-24岁罪犯的反社会人格发生率最高,45岁及以上罪犯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最低。(3)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差异,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罪犯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4)未婚罪犯中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已婚和离异罪犯。(5)两次及多次入狱的累犯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初犯。  相似文献   

19.
罪犯权利的应然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但由于自由被剥夺的客观因素,其权利的实然状态是相对的、有限的。由于立法落后、观念陈旧、管理失当等各种原因,当前对罪犯权利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完善立法、监企分离、加强教育、强化检察监督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陈垣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是一部有关佛教史籍目录的研究性著作.此书在论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释家类佛籍时,在深入考辨史料的基础上,纠正其谬误达三十五处,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将这些纠谬归纳为校正字词错误,深究史源以辨征引之误,详考版本,纠正人物混淆和年代错误之处,澄清学术及历史事实,廓清沿误、得出确论,纠正偏颇之说七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论述,以窥陈垣先生学问之深之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