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纳张元的小说语言风格与众不同,他用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形式,表达作品的内涵,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体验。语言看似不合常理,但是却饱含深意,使人在读后不禁思索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本文从富有意味的语言角度来分析纳张元小说语言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人代表的张元,在转型期文化、全球化语境,以及对西方电影的借鉴与学习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中,努力探求着自我的突围以及电影的发展。他的电影,在寻找中凸显出个人的主体性;在漂泊中体现出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在回归后致力于于主流与商业化的再探索。寻找、漂泊、回归,也就成为张元电影的文化内核,这种思考和追寻也使他的电影蕴涵了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人代表的张元,在转型期文化、全球化语境,以及对西方电影的借鉴与学习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中,努力探求着自我的突围以及电影的发展。他的电影,在寻找中凸显出个人的主体性;在漂泊中体现出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在回归后致力于于主流与商业化的再探索。寻找、漂泊、回归,也就成为张元电影的文化内核,这种思考和追寻也使他的电影蕴涵了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是一部书写古老非洲的历史画卷。小说书写了非洲传统文明、欧洲的文化殖民、西方文明的现代性以及非洲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作家的历史书写策略体现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颠覆与含纳的张力,小说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5.
朱毅 《文教资料》2010,(19):30-31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道德内涵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直接引起了中西方道德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即救赎观的不同。本文拟就明朝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红字》所反映出来的道德观进行比较,来探究和揭示中西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救赎观的差异:一个主要是现世的救赎,一个主要是神性的救赎,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更合理的救赎观。  相似文献   

6.
性别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自然而且不可避免的.心灵、情感、本能、直觉构成女性精神和自然天性,体现一种女性美学立场,本文通过对当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小说中对生命意义的书写,探索女性文化的价值,以克服当下女性作家异化所造成的生命力的萎靡及对生命本质的困惑,确立女性作家区别于男性的独立身份和独立话语.  相似文献   

7.
美国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伙子布朗》通过被宗教伦理浸润的社会空间、闹鬼的森林空间及人物心灵空间的呈现、对立与互动,形象而艺术地展现了布朗所生活的那个清教文化社会空间通过规训、监控、惩罚等体系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心灵的强大掌控;表现出作家从生存问题的本体论意义上对人在宗教文明状态下生存的深入探问,是对人生存整体、价值结构、人生境界等的深刻忧思。这样的空间呈现,与现当代空间批评理论的空间意蕴相似。  相似文献   

8.
文化心理是作家审美和艺术表达的原动力,作家的文化心理影响着他们的创作,也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本文以老舍、沈从文、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为中心,首先分析其都市文化心理的特点及异同,接着对其都市文化心理出现不同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对以上现代作家的都市文化心理不同内涵的分析,也使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不同追求所体现的都市变迁与时代变化特点,有助于我们对整个现代作家的都市文化心理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小说史,以"红"命名的小说不计其数,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为何小说家喜欢以带有"红"字的名称来命名小说?作家为何喜欢写作以"红"命名、与"红"相关的小说?本文通过对中国各类带有"红"字标题的小说的解读,来揭示这一文化现象,透视其中的文化心理,以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小说,也希望能为中国作家以后的命名和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韩蜜蜜 《文教资料》2013,(32):71-73
9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以及农民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导致一些对农村抱有深切关注的乡土作家也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创作模式。在90年代的乡土小说中作家对乡村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城市所代表的现代文明所持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更为复杂,有的表现出了对乡村文化的怀恋,有的对乡村之恶大力鞭策批判,还有的表现出了对精神家园的回归。但人文精神却始终贯穿于乡土小说创作之始终。  相似文献   

11.
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皮日休仰慕鹿门山的名气,在鹿门山隐居达五年之久。五年间,他醉卧山林,学道作文,培养出了卓立于世的性格,树立了振兴儒学道统的神圣使命,写出《鹿门隐书》,为他的文学人生奠定了基础。他还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咏赞了襄阳的山川名胜和名人耆旧,体现出他对襄阳的热爱。皮日休的襄阳行事和诗文都是襄阳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边璋,正反两面有四幅相同的五层图像,图像上部第一、二层表明巫师施法动机。迫使山水之神低头,消灾弭祸;下部第四、五层表明对自然神施法须用的装束、体态和全套法器。可见边璋相当于巫师的文书档案。巫文化中手势具有重要作用。图像中巨手压抑大山,意在对山神既崇又压,软硬兼施;下图代替巨手的牙璋插在山坡处,也发挥压的功能,并非祭祀之意。而象牙的巫术功能,是企图使洪水淹没区干涸。牙璋和象牙,分别是弓鱼族巫师镇山和镇水的法器。三星堆有圈手铜人,金沙遗址、宝鸡茹家庄也有。根据这一手势特征及其他线索推测,殷商中晚期三星堆蜀人开始往成都迁移,以金沙为都城;在西周时被封为渔伯,向渭河南岸迁徙。  相似文献   

13.
齐鲁大地有着泰山文化和黄海文化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但目前,山东省对山海文化的开发利用还没有形成龙头创意产业,也未形成知名创意文化品牌。基于齐鲁的山文化、海文化资源,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创意设计、文化包装、深度开发,以使自然形态的山海转化为山海文化品牌。同时,也有必要对山文化资源和海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联合开发,以打造国际知名的山海创意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小说中的地域景观保留着山野的古老、原始、厚重、神秘,民俗风情反映着商州山乡人们固有的道德伦理与质朴的生存方式。在一幅幅商州山水的画卷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奔涌于贾平凹心底、流溢于他笔端的那份强烈的恋土恋乡之情,甚至在他的都市小说中,从描绘的都市景观到对所表现的都市人物的选择都有着摆脱不掉的乡土气息。商州,是贾平凹创作上“心灵的根据地”,也标志着在乡土情感上,作家已找到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世界东方的大河文明之子,是以江河为视阈梳理中华文明的文化巨匠。在《史记》中,"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阐明了山川地理大势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关系;"河灾衍溢,害中国尤甚,唯是为务",治河即治国,故《河渠书》以河为中心;"世隆则封禅","祭名山大川",故《封禅书》折射出大河文明背景下人们的山水文化心理。总之,黄河壮美的山水文化孕育了司马迁,使他成为中国水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在贵州的大山中形成了山上、坝子等聚居的分布特点,分布于山间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则是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建筑这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在这样 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自己本民族的建筑符号特色.在丰富多彩的民族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中,石板房成为贵州中部最具特色的布依族民居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低丘缓坡土地整理不仅是缓解耕地资源保护压力的内在需求,也是破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十堰市城区的低丘缓坡土地整理为例,分析低丘缓坡土地整理过程中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俚濮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生活在金沙江流域两岸的中低山区。俚濮彝族保持着众多的原始宗教信仰,其中对山神的崇拜是其自然崇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正月初二,是俚濮人祭拜山神的日子,其祭拜活动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自发性。作者通过对攀枝花啊喇么彝族支系俚濮人的山神崇拜调查,分析了俚濮彝族山神崇拜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水作为原型意象,虎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小就在碧水秀湖中浸染的孙犁,在秉承传统文学的表现技法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水文化孕育了作家的气质个性,形塑了作品的“诗体”风格,蕴蓄了女性的柔和清丽,承栽了作家的故乡情结,使其作品闪动着清明如水、柔韧似水、灵动若水的魅力和光芒。  相似文献   

20.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在中国佛、道教史上,衡山佛、道教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衡山宗教文化的各方面均有研究,但关于宗教音乐的研究尚无成果,整理与建设南岳衡山宗教音乐曲谱库,系统地归纳和记录南岳各种宗教音乐的曲谱,能为南岳衡山的宗教音乐提供可供保存、传播和弘扬的文本资料,让宗教音乐从口口相传转变为有谱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