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负在我国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各界也就减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对策、建议和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讲,减负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影响减负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学校实际减负中存在“一刀切”倾向,并由此导致减负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减负政策执行效果有着怎样的认知,既关系减负政策的认受性,也关乎教师工作幸福感和学校办学效能。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门槛回归分析等方法,对S市2210位中小学教师进行实证调查,从人口学特征来考察哪些教师对减负政策实效更为敏感。研究发现,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更加认可减负措施的成效性;20-30岁的青年教师对评比考核简化、社会事务减少、报表填写精简的感知最为明显,41-50岁的教师对这类减负变化不敏感;户籍属地为省内其他市的教师更容易感受教师减负政策实施前后的工作变化;教师的学历并不会影响教师对于减负政策实效的感知,是否担任班主任、职称、任教年级会对此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非班主任教师、三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小学低学段教师更加认可减负政策效果。研究发现,要实现教师减负政策的过程公平,需进一步维护教师专业人员的职业属性,对沉疴难治的非教学负担开展专项整治,学校要对不同类型教师给予个性化帮扶,从而优化减负政策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童自强 《上海教育》2009,(12):46-49
在本学期初,新的减负举措出台之后,各种各样的报道层出不穷。有的是积极挖掘各个学校实现“减负”的新经验,有的则在思考为何“减负”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学生负担依然很重?思考需要找到症结,实践需要真正出效果。本期,我们请来多位校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起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读“减负”,思考如何“减负”,展现有效的“减负”实践,希望这些思考和实践能带给我们关于“减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小学作业减负诸方面的一系列调查分析,以小学作业负担过重为背景,通过使用媒体手段,对腾讯教育门户网站进行筛选、分析与整合,获取小学作业减负的相关新闻信息,进一步阐述了小学生为何减负、怎么减负以及减负效果如何。同时,为了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包括学校、教师、家庭等一系列理论反思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减负政策是国家提出的一个长期执行的政策。但其效果起起伏伏,非常不稳定,减负政策执行后在一定时期内效果显著,学生负担明显减轻,但也存在有的学生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增加的现象。在马克思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理论指导下,本文对减负政策执行障碍从减负政策本身、传统文化、经济制度、考试制度四个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减负政策执行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钱直树 《今日教育》2011,(10):17-17
校长是学校实施“减负”提质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思想与智慧,决心与魄力将决定学校“减负”提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眉山市齐通中学结合学校的办学追求,聚力减负、增效,在减负的同时,努力打造教育新常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减负重在“落地”自建校以来,齐通中学在高效上下足功夫,严控学生作业量。学校成立了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的作业量进行调研论证,科学规划、系统要求、有效监督,努力在减负中提质。  相似文献   

8.
从8月22日起,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询意见,提倡了多年的减负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公众对小学生减负的态度如何?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的一项调查(17476人参与)显示,75.9%的受访者支持为小学生减负,但52.3%受访者直言不看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对于"减负"政策取得的效果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减负"政策呢?本文从"减负"政策的背景、效果、改进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8,(24)
如果在解决学生减负的问题上,只是一味地做减法,力量有限、效果也有限。笔者认为,运用"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法则来进行减负,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11.
"减负"需要理性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负”再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长期以来学生的负担减而不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考的竞争是主因,就业的压力是根源。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进行分析时过于偏激;确定“减负”目标过于理想;制定“减负”措施过于简单;衡量“减负”效果过于空洞。要把“减负”落在实处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求实的精神、科学的理念和研究眼光去理性应对,否则“减负”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精讲多练的信息反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减负以来 ,减负增效 ,减负不减质 ,改变以前的加班加点的做法 ,提高课堂效率已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面前 ,成为迫切的问题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精讲多练 ,加强课堂信息反馈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从小学到中学一度轰轰烈烈地执行过,课后作业没了,负担减轻了,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选择练习题,认真做好课后反馈,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成为关键.既要减负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不知如何把握分寸,以致造成"减负"却"失效"的结果.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效果,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和相关工作呢?现就减负增效这一话题,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中小学生“减负”是热门的话题。大多数学校已减少学习量。减少辅导资料,减少作业量。但“减负”决不只是“减量”,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的“减负”,才能做到“减负”而不“减效”。而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减负增效"是我们现在提得最多的话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呢?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不能很好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去真正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教师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减负增效",学生学得不够深入,练得不够充分,课堂教学匆匆收场,教学质量不能真正得到保证。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落实"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7.
刘笑天 《山东教育》2013,(11):61-62
对于此次“史上最严减负新规”.舆论的普遍评价是善意无可厚非.操作实有困难.效果难免“一阵风”.毕竟,在整个应试教育的体制根基尚未改变的语境下,单靠减负令单兵突进.难免陷入积重难返的尴尬,治标不治本。真正实现学生减负.必须有配套改革的支撑,一方面是教育评估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对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运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减负”历程清晰地记载着“减负”效果,那就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时至今日,该是对“减负”进行“冷”思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众多的“减负”政策和措施,试图在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时至今日,人们虽对“减负”各有褒贬,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相关“减负”政策和措施没有减轻学生对学习压力的体验感,“减负”政策和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减压”才是“减负”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0.
信息快递     
《教育科学论坛》2012,(1):79-80
数字●西安推中小学减负举措28条竞赛成绩不作入学条件西安市教育局近日公布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28条要求,力争用3—5年取得明显效果。这些要求除了重申此前的"减负"政策,还提出了一些新规定。其中要求竞赛成绩不作入学条件,学校要听取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落实"减负"的意见和建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