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盛晶 《科教文汇》2011,(34):87-87,110
天人关系是指天道与人道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王船山对传统的天人关系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从而形成了他的独特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天人观。本文拟就王船山天人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江秀娟 《科教文汇》2011,(16):75-76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2)
荀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荀子的"天人相分""性本恶""教育环境论"的教育思想角度分析对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阐述当代德育建设工作可借鉴的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存在理论关联,对中国传统资源多有借重。其自由主义思想实践整理国故运动和充分世界化主张,力图采用科学方法清理中国传统,吸收西方学理,从而再造中国传统。其传统视野与其早年的教育密不可分,亦建立在实验主义哲学思想、文化本质一致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义利论思想是古代经济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强调“利”还是强调“义”还是义利并重,一直是古代经济思想家之间不断争论的一个话题,司马迁的义利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同时他的思想也广泛的吸收了前人关于义利思想的精华部分,因而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司马迁的义利思想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话题,特别是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文化主流是征服自然和"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天人关系"理论的阐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年郭店楚简等新出土文献问世后,新的知识与见解也随之而来.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即其中探讨《子思子》,特别是中庸篇的部分.中庸篇分为新旧两部分.其中以"中庸"为主题的旧的部分,根据文章形式来看,应该与《缁衣》《表记》《坊记》一样是为子思所作.以"诚"为主题的新的部分,虽然含有部分后世添加的内容,但其思想的架构应该也源自子思,比如,其中有与《性自命出》相同的"性即气"的思考,也有与《五行》相似的天道—人道的思考模式.而孟子在接受这些思想时是有选择的,比如说,子思的"诚"的思想实质上就被孟子抛弃了.  相似文献   

9.
徐琰 《科教文汇》2009,(3):232-232,235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话题,特别是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文化主流是征服自然和“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天人关系”理论的阐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在我国这样一个素来重视"天人和谐"的国度里,到了现代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难以根治技术应用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年代更为久远的思想文化观念问题,需要理清脉络,找出思想症结.这样,才能使技术进步有助于实现天人和谐,而不是起到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角度看,人类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据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就是在全面审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并超越传统文化,创造崭新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在吸收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精华,在相似的哲学文化基础、社会理想、道德思想基础上,在顺应中国历史实践进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从文化视阈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防止文化虚无主义,又要防止文化国粹主义,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当下"儒学救国论"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为此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世界上多种发展理论的借鉴和提升,同时也与我国当前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国内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战略密不可分.而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要求我们必须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整合生态伦理观念,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3.
河东,即今山西地区,是大唐王朝"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战略要地与经济重地,技术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而此时,又是河东文化大繁荣的历史时期。在唐代河东的技术实践中,折射出鲜明的人力胜天工的技术工具思想、天人和谐的系统有机思想以及"天人不相预"和"在我人力"的有为自然观。同时,技术进步及其成就也赋予了唐代河东文学艺术创作的豪迈激情和不竭灵感,在给后世留下丰富的技术"活化石"的同时,也带给中国以至世界千年隽永的艺术享受。文章从STS的视角,力图对唐代河东技术进步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原因、技术创新的行业(门类)典型案例、技术进步所折射出的科学文化包括自然观以及技术与文学艺术的互动,作一个初步的系统探索。  相似文献   

14.
沈军明 《内江科技》2011,32(7):195+200-195,200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明治维新时期以来日本学校体育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尤其是在二战以后,日本通过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并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理论争鸣和教学实践,产生了身体塑形论、运动文化论和快乐体育论,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本文期望通过对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理论提出的过程和主要思想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日本学校体育,并为我国学校体育的研究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的现状迫使人类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进行着深刻的反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模式,也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最高目标的道德规范,从中寻求可资借鉴的深刻启迪,对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最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老子的全部思想,都可以完全地包容在其天人之学之中。他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自然”,其“天人合一”之“一”就是“自然”。将探求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以有益于当世。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是关于西方音乐学根源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音乐论的研究.毕达哥拉斯的音乐论的核心是基于数比例的和谐,他观察弦的比例发现了音的高低关系,从自然音响现象中发现了数学比例原理表象音乐艺术的秩序,这种秩序在宇宙中体现为音乐的和谐,人类的和谐.毕达哥拉斯的宇宙音乐论是他的哲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古希腊音乐学的重要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8.
晏双生 《科学文化评论》2007,(4):168-170,173
在吸收企业竞争优势思想的基础上,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经历了从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经典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架构到基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知识观的演进过程.基于知识观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并不完善,还需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9.
人道主义是《资本论》审视科技发展的根本伦理维度,也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科技发展的基本伦理依据;《资本论》从科技发展的人道意义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前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人道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不人道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资本论》视科技为人的本质的表现,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科技发展,实现自由的积极意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压抑工人自由的手段。相对于西方学者的正义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的正义论更深刻地揭示了正义的制度对科技发展的保障作用;在《资本论》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前资本主义有利于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制度实现了相对多的正义,但是资本主义真实的不正义使科技成为加强资本实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杨文明 《今日科苑》2010,(14):180-180
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中,仁居于主导地位,是优良的道德品质。智是实现仁的方法和途径,二者是论理学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挖掘这一思想,吸取其精华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